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9875828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社会情绪状况调查与思考口戴建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的强大力量和活力源泉.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及时了解当前社会情绪的现况,准确掌握当前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对于做好新形势的群众工作,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当前社会思想主流积极健康1,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正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党和

2、国家方针政策的肯定,支持和拥护,对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取得的进展成效表示充分认可和肯定.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关注领域更广,关注程度更高,政治敏感性更强,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事件,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政务信息公开,南平学生被害事件,哥本哈根气象会议等成为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2,经济发展意识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各种规则,方式,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追求财富增长,追求自身发展,追求小康生活的意识被广泛调动起来,并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逐步形成了爱拼会赢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和公平公正意识,而这些意识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

3、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3,社会责任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逐步增强和凝聚,特别是在诸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旱灾等重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人民群众表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爱心如潮,钱物如潮涌向灾区,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生动展示了在积极援救行动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4,法治法律意识增强.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思想深入人心,依法行政和建立完善法治社会的意识深入人心,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通过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开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和

4、法制观念大幅提高,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义务相一致和公平正义的意识不断增强.5,文化素质意识增强.广大群众的文化理念提升,更加明确学习的重要,更加注重=37学习的成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越来越成为广泛的共识和遵循.对国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戏,送书,送科技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有效实施,对不断扩大公共文化覆盖的做法和成效持肯定态度,人们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二,当前社会情绪主要表现1,群体性事件增多.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化,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并

5、集中性地体现在企业改革改制,城市建设管理,医疗医患纠纷,拆迁征地,山场返补等方面.2,对抗性因素增强.从信访反映的情况看,过去上访的群众大多情绪比较温和,多数只在本企业,本系统,本地反映情况或静座,围堵等,现在则因资讯的发达,流通的便捷,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越来越多,且大多情绪激动,行为激烈,对抗增多.3,利益性矛盾突出.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在资源分配,市场占有,生产经营,劳务关系,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由于市场体系的不完备,法制的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致使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地反映到了深层次的利益关系上.4,发展趋势更复杂.随着多

6、种经济成分的出现,随着劳动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要求的迫切,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导致矛盾主体的增多,矛盾关系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多领域矛盾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影响.38面弭5,处理难度在加大.由于当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历史阶段,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一个建立完善过程,造成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或是历史遗留问题,或是缺乏政策,法律依据的问题,或是解决成本较大的问题,在依法依规与满足群众迫切的愿望上形成反差,处理起来相对比较棘手,难度不断加大.三,当前社会情绪主要特征1,对象多元化,诉求多样化.一方

7、面当前各类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涌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问题不断显现,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等问题,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和诸多层面,工作对象的多元化直接带来了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2,关注民生化,需求民主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瓶颈问题,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就业紧张,社会保障等问题H益凸出,关注民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广大群众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

8、,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对实现自身群体利益的欲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正向由普通化的物质利益向精神利益,民主权利等方面转变,越来越注重公平,正义,地位和尊严.3,环境多维化,趋势复杂化.市场经济,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媒体舆论等构成了群众工作的多维,复杂环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满足群众需求方面作用H益突出,大量的劳动者在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和生活,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等群众T作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群众工作呈现复杂化趋势.4,主体退滞化,方式陈旧化.新时期群众T作的一系列新变化,客观上对党的群众.作主体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新

9、的更高要求,但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面,不少党员干部表现出了理念滞后,方法陈旧,能力不适应等问题,由于缺乏制度约束,不少群众T作带有较强的临时性和随意性,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不健全,甚至出现群众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四,当前社会情绪形成主要原因1,经济体制深刻变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经济利益的摩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社会矛盾的叠加,必然带来了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增加.在思想文化领域突出表现为主流意识与非主流意识之间的矛盾,在政治生活领域突出表现为干群矛盾,特别是基层干部与群众的矛盾,在经济生活领域突出表现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矛盾,整体与

10、个体的矛盾,当前与长远的矛盾.2,三失问题突出.首先,表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在群众丁作中的失语和无作为状态.由于缺乏群众观点,认为做不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对自己并无太大影响,而领导工作做得好不好则影响很大,因此T作中只对上不对下,只媚上而训下,造成感情上远离群众,态度上看轻群众,行动上没有群众,言辞上训斥群众,往往多有失语,激发矛盾;其次,表现在群众工作方法的失效.开展群众工作需要丰富而行之有效的资源,在群众工作的主体与客体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今,究竟依靠哪些资源更为行之有效,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陷入了种种误区,简单,粗暴,任意,使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其二三,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群

11、众_丁作中的失位.不少党员干部对基层党组织承担联系群众,服务大众,畅通诉求,化解矛盾,关怀社会,协调利益的定位不清,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3,社会结构,公民素质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求美求高求新意识增强,特别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意识增强,同时,一些人教育和文化水准虽然提高了,但道德和自身素质却下降了,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滋生蔓延,有的人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个体利益,却往往不懂得遵纪守法,用法律来规范,约束自己,有的

12、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却很少想到他人的权利,想到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往往不依法行事或方法简单,自我中心,造成矛盾激发,致使管理难度加大.五,缓解社会情绪做好群众工作1,坚持群众语言,掌握沟通技巧.做好群众工作要更多地善于运用群众的语言,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特点,注重把握不同群众群体的价值取向,语言体系,行为方式,处事习惯等特点与规律,用他们各自熟悉的语言,习惯的方式,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沟通交流,少用官样语言,政治性的口号,少说官话,空话,虚话,套话,假话,多讲真话,实话,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丁作方式方法,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多做打基础,重长远,经得起时间

13、和群众考验的事,切实把最广大人民l】39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关一t2,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2,注重人文关怀,善用情绪管理.要带着真情实感来做群众工作,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关注群众的想法和感受,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和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多做顺人意,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尽量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理顺情绪,始终把人文关怀和情绪疏导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开展人文关怀与情绪管理的工作切人点,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善听民怨,不断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

14、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实效.要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大兴务实之风,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用事实说话,力戒形式主义,减少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通过改进各级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形成主动融人群众,主动深入基层,主动化解矛盾,主动办好实事的做好群众工作浓厚氛围.要讲求工作方式方法,善于运用新形势下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善于疏导群众情绪,把问题讲透,道理说清,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尽量解决,条件不允许,不成熟,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尽量做深入细致的解释工作,要善于综合运用教育,协商办法,积极采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保障.要建40汪立利益协调机制,把注重公平正义作为利益调处的关键,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制度,政策,法律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建立诉求表达机制,推进透明政府建设,加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完善听证会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积极构建一个能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要建立矛盾调处机制,把司法调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承和发扬传统深入调研,不拘形式,就地审判,让群众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