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987570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问卷调查一、 问题:1、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习俗?2、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习惯?3、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的饮食?4、 新中国成立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不同时代过春节时人们对春节的态度?5、 现在人们对如何过节有甚么美好的愿望?二、回答:1、四五十年代人们喜欢贴年画,

2、迎灶王爷、左邻右舍的秀才写的春联、自制的剪纸、三十晚上摆大供接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放鞭炮;六七十年代贴年画、写春联;八九十年代挂带有鱼、胖娃娃的挂历、贴春联;二十一世纪初贴春联、出现个性化挂历。2、四五十年代人们习惯三十晚上穿印有踩小人图案的红袜子、全家人守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听新年钟声、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初一早上孩子们换上新衣服走亲访友;六七十年代给晚辈压岁钱、走亲访友、孩子们换上新衣服拜年;八九十年代给孩子压岁钱、孩子们换上期待已久的新衣服、亲戚间相互走动;二十一世纪一部分老人给孩子压岁钱,一部分给晚辈买健康、教育保险或给在银行设有教育资金账户的存折,也有买青少年成才

3、立志、古典名著等益智知识性强的书籍作为礼物;青年人给父母买礼品;亲朋好友互相发短信拜年。3、四五十年代人们早早准备年货有冻梨、冻柿子、冻饺子、粘豆包、少许猪肉没有青菜;六七十年代三十晚上吃饺子,基本没有任何副食品和青菜;八九十年代青菜、海鲜、肉制品齐全,酒类、饮料齐全。二十一世纪主副食品种繁多,年货丰富,并有部分家庭和亲戚朋友相聚酒店过年。4、四五十年代人人盼望过年,穷人家的孩子更是天天数着指头盼着过年有好吃的、穿新衣服,家家都认真准备年货;六七十年代盼着过年合家团聚、盼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八九十年代也盼着过年,酒席中谈论更多的是彼此这一年财运如何,单位效益如何,如何过上小康生活;二十一世

4、纪初基本上对年逐渐淡漠,总体年的气氛不浓。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大家有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了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和憧憬。大家都希望家庭和睦,父母健康,孩子身心健康聪明可爱,自己工作中人际关系和谐,事业有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三、关于春节民俗的变化的研究报告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是春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第一个春节。于是,这一年的春节有了与以往单纯的传统节日不同的意义。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

5、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使之得到发扬光大。春节表达着人们的基本祈盼,如丰收、团聚、平安、兴旺、亲情与和谐等。显然,这也是现代人的共同祈盼。由于春节特殊的时间意义,它天生就带有除旧布新的含义。从春节的众多习俗来看,其核心意义有两条: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灾祸,这其实是中国传统节日共生的意义,只是在春节时分显得尤其突出;二是增进人际感情,对于家人亲族而言,是团圆、和睦,重温血缘之间的伦理关系,对于邻里同事而言,是通过互相拜贺,消除隔阂,增进感情。由此可见,春节在传承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一种文化认

6、同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以伦理为基本核心,需要在各种文化事项上有所表达,不断确认。春节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场景,在此,许多伦理关系得到了重新确认,也增加了血缘、邻里、同事乃至家国、民族的凝聚力。今天,人们对春节的传承,不仅是中国过年情结的传承,更是中国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传递。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商业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中国已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结构的变迁,也给社会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多方冲击。从传统农业社会多子多孙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孝顺”文化,到当今城市社会独生子女为核心家庭的“自我”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出现了巨变,不同时代人群的社会

7、境遇、价值观念和文化偏好,也随着社会的转型,正在家庭、社会、文化各领域呈现出差异与多元化趋势,特别是代际之间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突更是催生了节日情结异化因素。比如,除夕之夜是全家团聚的日子,远在外地的人无论如何都要回家过年。等到家人聚齐,各家各户都要把自己的祖先影像和从庙里请来的神仙版画摆上供桌,准备好丰富的供品,然后烧香磕头。这是一种祈福迎祥的仪式。全家人按照尊卑长幼的顺序给祖先和各路神仙磕头,并且把神仙请到家里来,希望先人和神仙保佑全家来年能够幸福安康,平安顺利。接神完毕后,全家人坐在一起,由晚辈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随着晚辈们一声声您新禧了、您新年一顺百顺的祝福,长辈们把红包递上,全家

8、人其乐融融地共度新年。但是,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复杂的祭祖仪式由于难以操作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古时候人们可以通过祭祀的仪式来展示自己的家族兴旺,在现代大家同样需要寻找一种对外显示自己经济水平和家庭状况的方式。所以压岁钱,燃放烟花爆竹,这两种习俗保留了下来。现代化的条件扩展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平台,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进步和创新的无形之手。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会对生活意义进行重新审视和确认。古代的春节最初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功能,主要是驱鬼、祭祖、庆丰收,那是春天的主调。而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休闲型、娱乐性消费成为人们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必然会转化为社会生活的时尚。传统春节的意义虽然在

9、目前来说还占主要地位,但并不等于说传统春节的习俗我们都要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有些已经失去群众基础的喜好(比如厕神的习俗)就会逐渐被淘汰;有些形式新颖符合春节意义的过节方式,就有可能被民众接受并推广。现代人过年,在履行团圆、拜年、走亲访友等传统风俗之外,还出现了种种新潮的形式,使得过年有了新的创意、新的情趣。比如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电话贺年、手机短讯贺年等。网络的普及,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流行网上过年,只要登录互联网,大红灯笼、鞭炮、鲜花、新春套餐、网上贺卡等等,一幕幕喜庆的场景映入人们的眼帘;还有网友将自己过年的情景拍成视频传给外地的亲朋,利用现代科技的发达来演绎新的拜年方式。可以说,现代化的条

10、件扩展了春节文化的传播平台,产生了春节文化新的表现形式。民众对春节习俗的重视、选择和改进,成为推动传统文化进步和创新的无形之手。春节习俗的变迁,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中华民族的春节传统文化继续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需要对春节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进行创新,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时俱进地丰富传统春节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从未间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续传载功不可没。传统文化生态不仅要保护,更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其文化内涵。要有弘扬知识、艺术的广泛载体和尽情娱乐的健康载体,为春节注入新的活力元素。应突破近年来落套的“电视春节”形式,回归原生态春

11、节精神倡导充满欢愉情怀活力的快乐节目。注重文化的代际传递。使儿童、青少年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就能接受到社会提供的对春节文化内涵的传递信息,形成对春节节日情结的社会价值认同。是的,过年方式的变化是由社会的变化决定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精髓,而且必须在当时的文化土壤中才能生存。对于民俗的传承和变化我们应给与肯定民俗、民风就是民意、民情,过年了大家就应该乐呵呵的!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12、,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