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 (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987570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诗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儿童诗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童诗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诗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诗,顾名思义,就是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歌。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内容浅显易懂,二是充满童趣。在孩子很小时,就接触了童谣,那是最早意义上的儿童诗。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儿童诗。那么,儿童诗怎么教呢?五年级的儿童诗与一二年级的儿童诗在教法上有何区别呢?听了博雅小学谢雪花老师和余意老师同上一节课,还有帅晓梅老师的课堂评价,我有几点启发。一、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语言美。例如: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这四行诗,都有一个用得很恰当的动词:安,接,装,种。余意老师带着学生朗读这四个动词,朗读这四句诗,感受到了诗歌的语言美。二、通

2、过分析儿童诗感受结构美。例如:悠啊,悠- 长啊,长- 望啊,望- 飞啊,飞-这四行诗出现了相同的结构,老师带着学生边朗读边感受诗歌循环往复的结构美。三、通过品味儿童诗启发想象美。例如:通过朗读想象诗歌中描写的画面,“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大战浪里白条。”是谁在爬?为什么爬?从中体会了什么?学生体会到使用拟人修辞让语言更加有趣,生动。 总之,儿童诗歌教学以体会诗歌的童真意趣为主,从孩子的生活中来,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学习教材的目的是学写儿童诗,只要激发了孩子的童心,儿童诗创作就水到渠成。诗歌的特点是很多的,如形式长短不一,韵律美等等,但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地去品味去感受这些外在的形式特

3、点,我淡化的是形式,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从身边的景、事入手,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这样,孩子们的写作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一、讲究设计,环环紧扣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便抓住儿童诗至关重要的“想象”这一心理因素,通过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们自由、放胆由此类比、联想,由物及物逐步发展到赋予物以活泼的生气,整个课程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形成了一个学生心理与语言循序发展的链条,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脚步在节节提升,却没有感到攀登得吃力,他们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情境之中。二、倡导自主,启发思维从教学思想上看,课堂上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状

4、态中,积极性非常高。热烈而有序的展现的是开放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我把着眼点放在儿童身心与语言的发展之上,而又使二者形成了交叉互补,相辅相成;语言的实践,开阔了思维与想象,心灵的焕发又打开了语言发展的闸门。三、淡化形式,凸显内容从教学方法上,这次习作坚定地从内容入手,以内容决定形式。学生心中有了内容,清新活泼奇妙的语言就从口中流出。至于诗的形式,只做了三言两语的淡淡点拨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写儿童诗,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美化学生的语言,而不是严格地进行诗的创作,不是培养诗人。因此,在教学中,把读与思、思与说、说与写、写与思形成了互为因果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发展。在读思说写过程中,注重学生自我的感受与品味,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实现了学生天性与语文教学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