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987556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20152017年)(崇委发20152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区域社会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充分体现,是评价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最高荣誉称号。2014年10月,中央文明办在张家港召开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崇明入选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近年来,本县坚持生态立岛,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今后三年,崇明将在市文明城区创建取得新成效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崇明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契合生态岛建设要求,符合经济社会民生发展需求,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本市

2、精神文明创建进入新阶段、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迈入新境界的现实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主要抓手;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是丰富生态岛建设新内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新水平的有效载体。为贯彻落实市文明委对本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的“创出高标准、体现高水平,努力走在第一批提名单位前列”的指示要求,有效组织和动员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特制定崇明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

3、绕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大局,立足三岛实际、农村特点、生态特色,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测评体系为导向,以创建为民惠民为宗旨,大力倡导“崇明崇德明礼、崇尚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与文明创建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创建之路,唱响“同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共建美丽崇明幸福家园”主题,着力打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努力将崇明三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美丽岛、安居乐业幸福岛、崇德向善和谐岛。(二)创建原则突出核心价值导向。文明城市创建根本在于提升人的素质,要注重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境界,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4、生动实践。发挥道德教化在基层善政良治中的独特作用,叫响“三个倡导”,弘扬崇明精神,践行文明公约,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领、道德实践、诚信建设、文化育人将核心价值落细落小落实、融入生活,引导人们依法守规、崇德向善、明礼诚信,培育乡风文明。倡导法治精神、自治管理、共治理念、德治公民,创新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突出生态文明特色。文明城市创建要成为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的有效载体,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做亮美丽崇明品牌。紧密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生态人文、生态制度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系列创建活动

5、,着力建设环境之美、营造风尚之美、延续人文之美、打造秩序之美、实现创业之美,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为民惠民宗旨。文明城市创建要坚持为民惠民宗旨,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创建的目标。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广泛听取群众对文明创建的意见建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创建使配套设施更全、民生改善更实、环境治理更好、市民素质更高,让人民群众增强幸福感,增添对加快崇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在安居乐业中激发参与创建的内生动力。突出常态长效管理。文明创建覆盖面广、创建周期长,要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取得

6、实效,必须把创建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融入各项工作,注重标本兼治,党政齐抓共管,条块合力推进。要着眼于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着力实现常态宣传动员、常态督查推进、常态维护管理、常态保障激励,使文明创建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推动城乡文明可持续发展。(三)创建目标围绕2017年创成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将崇明三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美丽岛、安居乐业幸福岛、崇德向善和谐岛的总体目标,本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分三年组织实施:2015年全面推进年:加强领导体制建设,细化责任抓落实,全民动员齐参与,条块联动增合力,全面落实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要求。2016年基本达标年:攻克难点重突破,深化

7、创建促提高,严格标准抓质量,强化督查增效能,基本达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要求。2017年攻坚迎评年:巩固成效抓攻坚,深化创建亮特色,营造环境浓氛围,群众认可增好评,成功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二、主要任务根据中央文明委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的指标要求,本县文明城市创建包括“十项重点”工作、“八大环境”建设,同时结合本县实际,开展“五类创建”活动、实施“十二大专项”行动。因此,创建主要任务为四个方面:(一)“十项重点”工作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学习制度,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目标管理体系。抓好党员干部学习

8、培训,发挥党委中心组带学促学作用,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加强媒体宣传,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推动讲话精神进农村、企业、社区、学校。2.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群众,掌握全县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话语权。广泛开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教育,解读热点问题、凝聚社会共识。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利用重要节点,运用网上访谈、基层宣讲、展览展示、演讲征文等群众乐于参与的形式长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工作部署,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核心价值观纳入中心组学习、融入文明系列创建。制作公益广告

9、,创作文艺作品,加强媒体宣传,叫响“三个倡导”。组织实践活动,开展典型选树,举办仪式性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推动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深入践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经典诵读、家风家训、节俭养德活动。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完善各类行为准则加强自我教育管理。4.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制定诚信制度化方案、机制,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司法等重点领域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诚信“红黑榜奖惩”制度,制订守信嘉许、失信惩戒措施,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生产、商贸、窗口、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5.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加

10、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市民认同支持率和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抓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人群、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业志愿服务队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6.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立健全文明旅游组织协调机制,抓好部门分工负责。开展文明旅游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做到旅游旺季有高潮、平时宣传常态化。注重出境游和境内游两手抓,在公安出入境办事窗口、景点景区、公交枢纽站等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抓好旅游环境建设,落实文明旅游行前教育、行中引导、行后总结制度。7.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把握公益广告宣传主题,结合实际

11、设计制作公益广告。发挥各类媒体、公共场所、公共交通、户外阵地等公益广告阵地作用,落实刊播量化要求。抓好制度机制保障,建立公益广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8.加强以城带乡、共建美丽乡村。以“建设生态崇明、打造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目标,推进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开展美丽乡村城乡帮扶结对共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抓好民风建设,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创建。加强环境整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深化农村道路改造、自来水改造、村庄改造,加快城乡环卫作业一体化,提升市容环境社会满意度。9.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

12、动。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推广传承工作,健全媒体宣传制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0.抓好网络文明传播。建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开展网上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打造品牌栏目,提升文明网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做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在文明单位、道德典型中发展志愿者,建好机制,传播文明。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技术应用平台,拓展文明传播渠道。(二)“八大环境”建设1.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干部学习教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

13、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利用政府网站有效开展公共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有效回复处理机制。2.建设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援助,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增强公民法制意识。注重公民权益维护,依法维护劳动者、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进城务工人员等合法权益。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加强党、群组织建设。3.建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走私贩私销售、假冒伪劣产(商)品,形成秩序规范、重信守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抓好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提升医疗、商业零售、公交、公交枢纽、银行、邮政、电

14、信、宾馆、旅行社、环卫、供电、燃气、交警、风景园林、物业服务、自来水、工商、税务、公安110、公安派出所等行业服务水平。4.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市民教育,维护各民族团结进步。加强学校管理,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实现公共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丰富文体活动,加强文化广场建设,完善文体设施,推广科学普及。倡导市民场所文明、交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发挥见义勇为表彰、最美人物选树、好人好事评选、慈善捐助等道德实践的载体作用,注重道德模范培育、宣传,弘扬社会正能量。5.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领导体制和工

15、作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和工作格局。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和以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童谣征集传唱活动。加强学校德育教育,让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爱学习、爱祖国、爱劳动”教育。抓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注重未成年人校外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加强网吧整治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关爱未成年人特殊群体。6.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推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建设、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造,促进生态产业和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16、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质量,建好无障碍通达体系。优化公共场所秩序,建立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市容环境门责管理与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属地管理和商家自律机制建设,加强交通秩序整治与管理。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级和公共卫生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救助与就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民生保障工作联动,做好住房保障工作。7.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公共安全,加强主要公共场所和重点部位电子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提升社会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的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加强消防隐患的整治。做好安全生产、特种设备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监督与管理工作,加强减灾、防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和突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大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复杂地区综合治理力度,深化平安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维护社会稳定。8.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