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9872614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苏教版七上第五课敬人者人恒敬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方面:1 .懂得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2 .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明确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是指在人格和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能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3 .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最基本表现。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 现着对他人的尊重。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4 .能够说明为什么不能凌弱欺生 ,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尊重他人。2 .建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观念。平等待人,不凌弱

2、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3 .对现实生活中的 不平等”现象有正确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必须尊重他人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2 .学会尊重别人是本课的又一个教学重点。3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阅读讨论法、活动教学法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生活在线 小何的苦恼讨论:小何为什么会有苦恼呢?你对小何有什么建议?生活中我们曾有过这样的苦恼吗?过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中,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我们就会很苦恼。 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教授新课一:受人尊重的奥秘(一)我最尊重的

3、人(板书)活动内容:共同探究一一教材P43 我最尊重的人”1 .值得我尊重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所熟悉的人中 ,你尊重和尊敬的人是谁?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P44的表格认真填写他们待人接物的特点和具体事例。请同学交流所填 内容。2 .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十里长街送总理或小平您好(教师介绍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事迹。) 在,到目前为止逝世后联合国为之下半旗致哀的人只有两位,一位是人民的好总理 一一周恩来,一位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一邓小平。他们之所以受到国人甚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是因为讨论:我们从他们身上感悟出什么?问题提示:受人尊重的奥秘首先是尊重他人。学生很可能会说到其他方面的原因,对此,教

4、师不要轻易否定,因为一个人受人尊重确实有德、识、才、学许多因素。但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看到 首先”是他们尊重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我尊重的人和我们尊重的人,让学生明白普通人和伟人一样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教师小结: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他人 ,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板书)列举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和这种现象产生的后果。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及后果,是从社会角度方面说明人们生活在一起需要相互尊重。教师小结:尊重他人,不仅对我们个人来说很 重要,而且对整个社会来说也很重要。只有彼 此尊重,社会才能和谐。同样,只

5、有彼此尊重,我们的班集体才能团结和睦。过渡:之所以要尊重他人,因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二)我们是平等的教学活动:朗读短诗,漫画赏析(教材P45)讨论:1.大象和蚂蚁在质量上不平等 ,但在什么样的天平上是平等的?3 .利用教材P51平等和不平等”让学生列举:人与人之间在()不平等,但在()是平等的。设计意图:从大象和蚂蚁在质量上不平等,但在生命上是平等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和平等的现象。从讨论中,使学生明确人与人在很多客观方面是存在差异的 ,如年龄、生活水平、社会分工、管理制度、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民族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但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特

6、别要使学生认识到平等不等 于没有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信息点击:教材 P46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 高行为准则。1 .人与人平等的含义(板书)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是指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板书)2 .人格的含义:人格,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资格(板书)3 .人格上的平等(板书)活动内容:阅读教材 P46箫伯纳和佩斯莱娅”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应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小结: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

7、侵犯。谁都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格尊严,同时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不法侵害时:自己有权制止,也可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4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板书)在我国,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特殊的公民也没有特殊的权力。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5 .尊重他人的前提我们要尊重别人,必须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小结: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板书)二

8、:学会尊重别人(一)平等尊重他人(板书)教学活动:情景表演活动要求:分小组选择下列一个情景,可用小品形式表演。表演时特别要将我”的想法、说法或做法表达出来。全班根据提出的问题作点评。A组:新来的同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核心问题:家境清贫就低人一等吗?提示:并不低人一等。家境富裕或清贫,是经济状况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原因很复杂。因此不能以家境好坏来论人。不管家境好与坏,人在人格上和在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B组:一道数学题核心问题:我们应该怎样 正确看待智力的差异?提示: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是有差异的。但智力经过后天的培养是可以变化的。而且,智力的差

9、异并不就决定成就的大小。C组:小白的书包核心问题:父母职务、工作的不同说明什么?提示:职务不同、工作不同,只说明社会分工不同,不说明人有高低贵贝之分。在我国,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社会.所需要的,都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此,从事各种正当的职业都是光 荣的。D组:一根冰棍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凌弱欺生 ?当你遇到高年级同学欺负时,你会怎么办?当遇到弱 小或陌生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提示:弱者和生人都有人格尊严 ,在法律地位上也是平等的,必须尊重他们。从道德的角度讲 不仅不能欺负他们,而且应关心和帮助他们。当遇到高年级同学欺负时,告诉老师、保安人员,或报警对他们应该尽力去关心和帮助 ,不能瞧不

10、起他们,更不能欺负他们,对熟悉的人要尊重,对陌生 的也要尊重。设计意图:通过四组学生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让学生把平时的所想所说所做演出来,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A、B、C三组现象 家庭的贫富、智能的高低、父母职业的不同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常见的因素。通过讨论要纠正和批判学生中错误的认识,家庭的贫富可以通过劳动改变,智能的高低可以通过勤奋弥补 ,父母职业的不同是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况且职业不可能 遗传,从而使这些方面有优势的学生能不自傲,这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能不自卑。D组的现象,要使学生能树立敢于维权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学会依法维权的方法;要使学生明确忍气吞声和以暴制暴都是错误的,不仅不能维

11、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纵容违法犯罪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教师小结:1、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地位的不 同来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不尊重他人的理由。(板书)2、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板书) (二)从点滴做起教学活动:学生填写教材P50,并进行交流。也可结合中学生行为规范在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 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行知识竞赛。教师小结:1、我们要真正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板

12、 书)教学活动:法国人的风度(教材P52)讨论:法国人的风度表现在哪里 ?提示:法国人的风度表现在尊重别人,不仅尊重本国的人,而且尊重别国的人。这把尊重他人 的外延扩大到国际的范围。设计意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国内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本国人,还要尊重外国人。新课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懂得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 等的。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同学们也应该掌 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凌弱欺生,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布置作业1、完成拓展天地的相关练习2、同步探究的相关练习。 1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