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的智慧的哲理故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986760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争的智慧的哲理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争的智慧的哲理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争的智慧的哲理故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争的智慧的哲理故事不争的智慧的哲理故事来自故事2021年最新推荐。公孙弘在汉武帝时曾任宰相,从一介贫寒布衣到位高权重的宰相,公孙弘走的是以退为进的道路。公孙弘曾担任狱吏,因为过失而被撤职。回家后他发愤苦读,六十岁时被汉武帝以贤良征为博士,出使匈奴时,因为陈述情况不符合皇帝心意而免职。七十岁时,公孙弘再次被征为文学儒士,因为博学多才,很快被提升为左内史。公孙弘见闻博广,每当议事时,他总是先把事情详细陈述出来,然后让皇帝自己去选择,假如遇到不同意见或者遭到同僚们的驳斥,公孙弘亦不争不辩。公孙弘位高权重,生活上却很节省,常盖布被,一时传为美谈。时任主爵都尉的汲黯有些看不惯,于是对武帝说:弘位三公,

2、俸禄甚多,然为布盖,此诈也。汲黯认为公孙弘是哗众取宠,没有必要装节约。公孙弘听了也不争辩。武帝就问他,汲黯说的是不是事实呀,你怎么不争辩呢?公孙弘老老实实地答复:汲黯说的是事实,但武帝却认为公孙弘是谦让,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在朝廷外商议事情,可是上朝奏请皇帝定夺时,公孙弘临时改变了想法,所陈述的事情与众大臣意见不符。汲黯很生气,当庭斥责公孙弘: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汲黯认为,你和我们商议了,就得按商议的结果奏明皇帝,可你却临时背叛了众人的意思,实在是不忠呀。面对汲黯的指责和众人的误解,公孙弘也不争辩,默默地单独承受着。后来,皇帝就问公孙弘,“事实证明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争辩呢?公孙弘淡定地答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汉武帝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公孙弘很谦虚。公孙弘出身贫寒,面对仕途沉浮宠辱不惊,与人交往不计小节,最终封侯拜相,靠的却是不争的智慧。“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不争是一种智慧,不争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