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986616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美国货币史是著名经济学家,1976年诺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传世之作,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该作对美国18671960年将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历史进行了翔实的分析,特别是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从货币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美国货话说研究大萧条30多年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上也是尽得弗里德曼的真传。此前也听说过这本书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这两天迅速读完了第一章绪论部分和第二章绿钞时期,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数据轰炸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一边看一边查试着慢慢消化。不管怎样,绪论里明确指出本书的主线是货币存量,万变不离其宗,先把这事儿搞明白。趁热打铁,先把

2、第二章绿钞时期梳理梳理:1、为什么叫绿钞时期,何为绿钞?18611865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北方联邦政府为增加支出而进行筹资,暂停了铸币本位制,发行了大量证劵与票据,以此作为主要通货,也就是信用货币本位制。在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叫做美国流通券,也就是绿钞。因此,从1867年美国货币存量估计值形成连续序列的最早点,到1879年恢复铸币本位,绿钞基本退出流通,就是本书所研究的绿钞时期。2、这一时期货币存量的构成?货币存量一般是指狭义货币,这一时期包括通货和商业银行存款(此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并无明显区分),读后感美国货币史读后感1绿钞时期。通货除了绿钞外,国民银行券也占有很大比例,国民银行券由国

3、民银行直接负债,联邦政府间接负债的。3、货币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这一时期货币存量增加17%,总体缓慢上升,从1875年起,货币存量实际开始小幅下降。货币存量主要与三个因素基础货币、存款通货比率、存款准备金比率有关,下面分别分析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由于战后部分政府债务工具退出流通,基础货币数量短暂下降。此后,由于关于恢复铸币本位的政治斗争摇摆不定,基础货币一直在稳定水平周围波动。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基础货币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基础货币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货币存量还能保持小幅增长,这离不开银行体系的发展。首先,银行的扩张使更多的民众将手中的通货存入银行,存款通货比率上升;其次,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使他们

4、意识到相对存款,更少的准备金是有利可图的,加上非国民银行的重要性提升,存款准备金比率上升。这两个存款比率的上升使派生存款数量增加,乘数效应显现。1875年后开始下降,货币存量也紧随着1873年出现银行危机,这两个比率停止上升,并在跟着小幅下降。4、货币存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这一时期由于产出快速增长,而货币存量的增长相对缓慢,造成了一定的紧缩,物价下降了这也颠覆了一半,恢复到了战前的平价水平(战时由于发行大量债券融资,物价上涨一倍)人们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价格急剧下降与产出迅速增长不相容的观点。南北战争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政治上的统一,还由于融资的需要使银行体系逐渐发展壮大,对此后美国的经济腾飞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