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2986198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关键词:社会主义 现代化循环经济 发展目 录 摘要I目录1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内涵11.1循环经济的产生11.2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12发

2、展循环经济的支撑条件和基本原则22.1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条件22.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43.发展循环经济的循环体系和实践路径43.1循环经济的循环体系43.2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44.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54.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及趋势54.2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65.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65.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65.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7结论12参考文献13致谢1471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内涵1.1循环经济的产生1.1.1 历史原因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3、,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因此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产排放的废弃物也不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危害。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该发展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循环经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1.2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4、:(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

5、进作用1.2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

6、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也是目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之一一人与自然和谐的迫切要求。2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条件和基本原则2.1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条件2.1.1制度支撑首先,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

7、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其次,要贵方程序和示范制度,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再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最后,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2.1.2管理支撑首先,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

8、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其次,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再次,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2.1.3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

9、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2.1.4文化支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

10、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2.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的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

11、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避免,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和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实行总量控制(2)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则。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物品,避免其过早地成为垃圾。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制造商和生产者而言,应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加大“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对消费而言,应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3)以污染排放最

12、小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尽量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3.发展循环经济的循环体系和实践路径3.1循环经济的循环体系循环经济关注的焦点是生产、生活过程的废弃物排放问题。所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三大循环体系:(1)构建企业内生产物流循环体系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上的体现。(2)构建企业间的循环体系是循环经济在中观层次上的体现。(3)构建社会废弃物回收利用网络的循环体系是循环经济在宏观层次上的体现。3.2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

13、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2)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3)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

14、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4)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5)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

15、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4.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4.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动态及趋势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西方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例如:美国在1976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现在绝大多数的州已经制定和执行了不同形式

16、的再生循环法规;德国于1986年颁布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发展方向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国民义务,1996年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系统配套的法规体系。4.2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目前我国循环经济进展缓慢。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建设思路和方针。2005年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