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B 国际隧道风险管理指南2003年完成的国际隧道风险管理指南,对于从事隧道和地下工程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全过程工作的人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这份指南为业主和工程师进行风险评估提供了当今工业生产的面貌,并根据整个工程的实施,从抽象到实际描述了风险管理的各个阶段在九十年代至今,新闻中经常出现关于隧道大塌方事故的报道,使得公众和隧道业主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于与地下建筑紧密联系的风险问题因此在九十年代末,风险管理已成为地下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从国际论坛上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风险管理的模式有各式各样,一些相对于另一些更加简单,从所有的这些国际论坛的讨论中总结后得出了一份较为完善的风险分析指南—国际隧道风险管理指南这份指南认为现在的隧道风险管理的流程应该有一个重大的改善,应根据隧道工程的进展采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潜在的风险问题就很能清晰地被识别出来,然后迅速的采取减少风险的合理措施这份指南将风险管理根据工程的实施过程来划分了三个阶段:1)设计初步阶段2)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3)施工阶段这份指南包含了一些典型的风险管理的内容和一些关于通常风险控制措施的简要介绍以及风险术语的汇编,最后在附录A中通过地铁项目作为实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利用风险管理指南来指导风险管理活动。
要想在实践中运用风险管理,必须拥有大量的经验以及实践中的和理论的知识因此不要奢望这份指南可以包含隧道风险管理方方面面,但是它能为我们在隧道的风险管理中提供最基本的理论,通过对这份指南的运用希望将这套风险管理的理论更加完善化B.1 介绍及范围在隧道和地下工程建筑中,工程中的各个部分直接或间接都蕴藏着风险,在隧道工程中有一个共识就是任何工程的开工就意味着工程的业主面临着大量的风险首先,由于隧道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都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过高,工期拖延,和其他的环境风险其次,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大的塌方和其他一些地质灾害,很有可能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再有,在城市里修建隧道,将会对人员以及人们的财产造成巨大的风险,尤其要注意对遗留下来的古建筑要特别加以注意最后还有一个风险就是隧道的建设会导致公众的反对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进展按照传统的观点,人们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在隧道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所采取的工程措施与风险的控制并没有紧密联系起来,而这份指南则认为现在的隧道风险管理的流程应该有一个重大的改善,应根据隧道工程的进展采用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潜在的风险问题就很清晰地被识别了,然后迅速的采取减少风险的合理措施。
在工程中我们运用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工程建设的早期阶段任何一个大的方案的采纳,例如施工方案的选择,都会对整个工程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份指南需要达到下面两个目标:(1) 让业主们知道,风险管理能让工程施工近乎完美2) 为设计人员和隧道风险管理系统的准备和实施提供帮助这份指南的目的,即“风险管理”是一个广义上的术语,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转移、风险减缓和风险控制等B.2 风险管理运用上述介绍了在隧道和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活动下面将要描述的是从工程的初步设计到工程的开工的怎样进行风险管理: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可行性和概念性设计)(1) 建立风险准则(见B.4.1部分)(2) 风险接受标准(见B.4.2部分)(3) 工程定性风险评估(见B.4.3部分)(4) 特定风险评估(见B.4.4部分)第二阶段,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1) 招标文件要求(见B.5.1部分)(2) 投标风险评估(见B.5.2部分)(3) 合同风险条款(见B.5.3部分)第三阶段,施工阶段(见B.6.1)(1) 承包商风险管理(见4.6.2)(2) 业主风险管理(见B.6.3)(3) 业主与承包商联合风险管理在第一阶段,建立风险准则和实施风险评估完全由业主来承担。
在第二阶段中,潜在的承包商考虑风险管理在投标时要有一定的投入,但是,业主仍然是承担主要责任的一方在第三阶段,主要风险的承担者转移给了承包商,承包商要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系统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但是业主仍应该参与到工程中来,监视好每一个环节,尽量发现并减少承包商忽视了的风险在工程建设中,各方进行友好的合作与沟通对于项目的风险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工程建设中各方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促使各方在工程中能够更好的交流,我们应该形成一种工程各方交流的程序,在这样的一种规范操作下,我们可以使得业主的成本最小化,提高了承包商的的利润,也便于解决各方交接带来的问题,同时也不会耽误工期,也提升了工程本身的价值我们可以说各方之间的合作流程对于承包商和业主来说是减少风险的一项措施从业主的角度出发,如图B-1所示,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活动,而对于承包商而言不是每个过程都要管理,它只是从自身的目的出发来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例如在投标时来对风险进行评估业主承包商初步设计阶段建立风险准则定性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工程风险记录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招标文件准备包括:重大的技术风险描述减少风险的技术要求要求的风险管理能力承包商的选择,评价内容包括:承包商风险管理的能力承包商解决风险的技术方案拟订带风险条款的合同投标文件准备包括:建议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的描述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案风险的识别和描述提供减少风险措施的识别和描述合同奖励施工阶段风管结处对承包商风险管理监视和支持业主风险评估以及减低赞同承包商减少风险险理合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与业主共同参与详细的风险评估风险减少建议措施风险减少措施具体实施图B-1 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流程图B.3 风险管理目标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伴随着大量的风险,在工程建设的早期,我们必须将它们识别出来。
为了对建设各方形成一个通用准则(例如对业主,设计方、保险公司、或施工单位),那么业主必须建立一个风险准则一个工程建设的风险准则必须传达以下几点:(1) 范围;(2) 风险目标;(3) 风险管理策略B.3.1 风险范围 例如,准则中风险范围应涉及以下或是随之而发生的风险:(1) 工人的健康生命安全风险,包括个人伤害以及死亡2) 第三方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风险3) 第三方的财产险,尤其是现存建筑、构造物、文化遗产建筑和地表上下的基础设施4) 环境风险,包括对陆地、水、空气的污染,以及对植被的破坏5) 推迟完工对业主带来的风险6) 财产损失和额外增加费用给业主带来的风险B.3.2 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目标不仅包含一般的目标,并根据不同的风险还包含特殊的目标,施工风险准则中的一般目标即是通过满足下面的要求在工程各个阶段来进行合适的风险管理1) 危险的识别;(2) 消除或减少风险措施的识别;(3) 根据特殊的风险管理目标、健康安全责任或是经济合理性来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经济合理性就是利用ALARP原理,将所有涉及的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施工风险准则应该突出我们必须通过减少后果十分惨重的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使风险最小化。
例如,几个死亡或是一些会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的如果一个业主认为一个发生率较小但伴有很大后果的事件比一个概率较大但伴有较小后果的事件重要,则就必须向上面说的那样做降低风险,即使两者的风险是一样的在工程各方风险的承担问题上,施工风险准则也给出了一些一般性的说明,比如,谁拥有最好的策略来控制风险,那么谁就必须承担这个风险对于每一种特定的风险,我们将最小化的特定风险目标定义为除了一般风险管理目标还有别的目标例如一般管理目标就考虑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带来的风险,而特殊的风险管理目标不仅包含这个而且还包含到建筑物的使用者、小车、自行车、公共交通以及什么时候可以在相邻的街道上散步等内容B.3.3 风险管理策略作为风险管理准则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采用风险管理策略我们建议应该根据现有的信息,在设计和施工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工程的风险分析评估任何的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包含以下:(1) 工程建设各方风险管理责任的划定,包括业主的各个不同部门、咨询部门、承包商;(2) 为完成目标,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对工程进展情况的简短描述;(3) 我们把已经识别出的各种风险的所有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记录登记好,再把这些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工程建设的各方,根据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结果,紧接着布置项目的后续工作方案;(4) 关于施工阶段最初假设的后续研究;(5) 监控、审计、以及循环流程。
B.4 设计初期阶段的风险管理为对隧道工程(或其他类型工程)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开始的越早越好,最好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早期规划阶段业主应该设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且施工队(并包括那些刚加入工程施工的成员)在工程建设中头脑里应有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依赖于对已确定风险的防御控制力度,而且与风险管理的经验和工程建设各方的意见密不可分仅通过风险管理流程是很难进行好风险管理,召开研讨会可以使各个机构更好的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从而风险管理更加完善B.4.1 建立风险准则对业主来说,建立一套风险管理系统首先得建立一个风险准则,在B.3中已对风险准则进行了详细描述B.4.2 风险的接受标准业主制定的风险准则里所表达的风险目标可以被看成是一个风险接受准则,利用这个准则,我们可以实施风险评估活动这个风险接受准则包括如下内容:(1) 利用风险准则进行定性的风险评估B.7.3.3中将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风险准则进行风险分类的2) 利用风险准则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对于每一种类型的风险都可以运用定量的风险评估,常被表示如下:l 在风险不能接受的的极限范围内,不论花费多大的成本都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l 在风险能接受的极限范围内,则不需要进一步采取减小风险的措施l 在两个极限之间,则须考虑降低风险,采取的措施必须根据周围的环境来选择,例如运用ALARP原理在业主制定的风险准则里,必须要提供一份文件来阐明风险接受准则是怎样根据风险目标制定出的B.4.3 定性的风险评估在设计的初步阶段,我们必须重点地对识别了的潜在风险进行定性风险评估,而且对工程风险准则里的所有种类的风险都要进行定性风险评估1) 定性风险评估有几个目的:(2) 提高人们对于工程中较大风险的关注程度;(3) 为在初步设计阶段的初步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好的帮助(4) 定性分析的结果为某些部分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如B.4.4中的介绍;(5) 此阶段定性分析可以作为招投标阶段定性分析的起点定性风险评估的时间选择须在重大设计改变仍有可能的时候定性风险评估包含以下几点:(1) 风险的识别,参见B.7.2部分;(2) 风险的分类,参见B.7.3部分;(3) 风险减小措施的识别;(4) 工程风险登记表中详细地记录了每一种风险的等级,以及减小的相应措施通过头脑风暴法会议来进行风险识别和分类是最好的方法,参加会议的团队由大量的理论专家,技术专家,和工程专家组成,所有都要服从风险分析家的指令。
目的就是要识别出那些对工程有威胁的危险事件,包括那些后果严重但是发生率很小的事件在风险的识别和分类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考虑这些危险事件发生的一般因素例如,(1) 运用技术的复杂性和成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