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2980705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A. 提倡仁德B. 重视劳动C. 崇尚安民D. 追求公平2. 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

2、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A. 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 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C.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 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3. 唐代散官番上制度是指获得文武散官者,需按固定分组和时间,到吏部、兵部为国家服役,服役期满后可参加吏部、兵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铨选,从而正式迈入仕途。这一制度( )A.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 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C. 缘于科举制度的僵化D. 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4. 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地区商税数户数户均北方363

3、3392贯5676606640文南方4114751贯10893868377文全国7748143贯16570474467文(注:商税数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A. 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B. 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C. 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D. 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5. 鸦片战争以后,苏州地区地方士绅设立义庄重构宗族,致使该地区义庄数量增长。到1911年,共设有义庄128个,而尤以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居多,占比近70%。该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A. 社会政治局势动荡B. 政府赋税压迫沉重C.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 列强侵略程度加深6.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

4、”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下图)。其主张( )一、宜练陆军;六、宜速讲商务;二、宜亟练海军;七、宜讲求工政(即发展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三、宜亟造铁路; 八、宜多派游历人员;四、宜分设枪炮厂; 九、宜预备巡幸之所。五、宜广开学堂;A. 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 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C. 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 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7. 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A. 是迫于国民政府政策压力B. 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C. 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D. 践行了中

5、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8. 1949年,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学会的东西”是指( )A. 组建联合政府的策略B. 开展土地改革的方式C. 领导全国经济工作的能力D. 动员民众参与革命的路线9. 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A. 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 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C. 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D. 遏制世界战争潜在

6、力量10. 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势崎岖、土地贫瘠,可耕地范围大约只有30%-40%。城邦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邦秩序的维护逐渐依赖于粮食进口。这些状况( )A. 阻碍了农耕文明的诞生B. 导致人口总数趋于稳定C. 决定了小国寡民的政体特征D. 为城邦海外殖民提供了动因11. 15-16世纪,欧洲若干城市发生变化。在城市中建起了大量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外形雄伟华丽,表达了政府对整个城市的控制;军事设施也不再仅仅是为了防御,而是具有了更多的对外作战的功能。这些变化表明( )A. 王权在逐步强化B. 工商业经济复兴C. 市民意识高度发展D. 城市

7、自治普遍实现12. 有学者在评价近代欧洲某运动时说:“它教会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既不是神又不是从外面来巡视世界的卫兵,我们是从世界当中来说话的男男女女,必须鼓起勇气来争辩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该运动是( )A. 地理大发现B. 文艺复兴C. 宗教改革D. 启蒙运动13. 1871年3月26日,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在公报中说:“我们热诚希望和解,我们满怀喜悦心情想实现联合,以达到我们努力追求的目的。因此,我们曾向反对我们的人开诚布公地伸出友谊之手。”这表明巴黎公社的领导者( )A. 放弃了暴力斗争的革命方式B. 尝试以和平的手段实现目标C. 极力争取农民阶级的

8、支持D. 积极促进国际工人阶级联合14. 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A. 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临时之举B. 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表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D. 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15. 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对内阁说:我们必须组织并巩固西方文明中固有的伦理和精神力量,只有在西欧建立受到美国和自治领支持的某种形式的联盟才能实现上述目标。英国政府的主要目标是( )A. 维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B. 巩固西方固有文明伦理C. 建立与美国

9、的政治联盟D. 对抗苏联在西欧的渗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雨泽奏报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雨泽奏报制度,皇帝要求各级官吏按期以奏折的形式上报地方各地雨泽等相关信息。该制度直至清末仍发挥作用。皇帝谕旨康熙谕旨:每岁于直隶各省,凡雨旸期候、丰歉情形,莫不留心访察。虽在僻远,必务周知。雍正谕旨:凡地方水旱灾极,皆由人事所致。或朝廷政事,有所阙失,若督抚大吏,不修其职,或郡县守令,不得其人。乾隆谕旨:直省旬月奏报雨雪。官员奏折苏州织造李煦奏:六月十八日已得甘露,近复露足惟山田高壤插莳稍迟者,约有五六分收成。目下米价亦平,粗者七钱上下,细白者九线、一两不等。开封等八府

10、暨郑许等七州并所属各州县奏:四月十七日巳时起至面时大沛甘霖臣复委员分路查勘,得雨盈尺,四野沾足,民心大悦此诚皇上亲赐祈祷,精诚上格之所致也。直隶总督那苏图奏:各处麦苗长者五六寸,短才二三寸,保定一带现在地尚潮润,若月内再得时雨,二麦均可有收,设天时难定,必需豫东二省麦接济。查上年麦收甚歇,所拨二十万石之数,已足敷用,似可照上年之数办理。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清高宗实录等(1)分析说明雨泽奏报制度的功能。(2)指出影响雨泽奏报制度运行实效的因素。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借款修路晚清时期,中国欲修建铁路,需要巨款,如何筹措?当时学者马建忠认为,筹之于官,已不可能,因为官府

11、“拮据已甚”:筹之于民也不行,因为“风气未开,集股维艰”。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借洋债之一法”。然而兴修铁道的借款数额巨大,向谁借?如何借?如何偿还?都需要详细论证。他认为:是借款,而不是入股。他说:“惜债与入股有别,入股可坐分每年赢余,借债者惟指望按年之利息。中国创行铁道,绵亘腹地,岂可令洋商入股,鼾眶卧榻之旁!”不能由在华的西方银行承办借债事宜,因为“天下之利,最患中饱”。在华的西方银行,都是外洋分行,而且只有三四家,不能满足中国的需要,他们也需再到邻近洋行筹措,这样就难免出现从中渔利、互相勾结、垄断为奸的问题。所以应该“自行承办,迳往英法都会,与其官、私银行面行商榷,由我计息,由我定价,一

12、杜居间把持之弊”。此外,所借之款直接在该国购置轮车、机器、铁轨,“以外洋之银购外洋之物。既免折耗之费。复无垄断之虞”。修筑铁路非一二年所能建成。所以应“并五六年当偿之息。一气借成。以免异日腾挪无所,失信于人”。为避免铁路建成之后为洋人所把持。所以在借债之时。“一切借券,第标号数,不标姓名,一俟铁道得利之后,将其券逐渐收回”。即仿效西方的债票法,“债栗书票号,不书姓名,以便辗转抵用,一如银票使公司之利厚者岁提一二成,赎回其票。则不言偿而自偿矣”。摘编自王军中国财政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概括说明马建忠主张的合理之处,并谈谈你对当时借款修路的看法。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则通讯稿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

13、新华通讯社记者任家骥著文在晋中平原的腹地,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以无比的热情建设起自己的工业。每天成百辆的火车不分昼夜地开到建设区一座新型的现代化工厂正在建设着。这就是规模宏大的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早在一九五0的下半年,人民政府就决定建设这个工厂,从那时起,熟练的上海工人,就来到这里;许多翻身农民放下了犁耙,走出了家园,来参加这个陌生的工作。他们都知道建设这个工厂就是在建设他们自己的生活。往年在农村里最行销的是粗布和土布,到了一九五二年的秋天,全国各个村镇上行销的是漂白布、花布、蓝细布、府绸。今后这一工厂所生产的机器每年将装备五个到十个新型纺织厂,以便人民有更多更漂亮的布匹,在建设这一工厂的

14、第一年度,由全国各地运到这里来的物资就有四十万吨。新的、现代化的机械减轻了,或者代替了工人的体力劳动,新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苏联经验,加速了这个工厂的建立。厂里的专门技术学校,培养了各式各样的工人。昨天还在技术学校学习的小姑娘们,今天已经成为新式精密机械的管理者了。这个母亲工厂将很快的哺育出来大群的子女工厂。原稿刊载于人民画报(1953年2月号)有刷减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风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贸易霸权之路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调整后,美国通过签署法案或协定的方式,完

15、成了自身从贸易实力的积累到贸易权力的生成、再到贸易霸权的转变。阶段法案措施简介第一阶段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下调关税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第二阶段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第三阶段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多边协定。摘编自张馨美国对外贸易背后的霸权逻辑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