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9806705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7分)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不积跬步 跬:gu,半步。这里“跬”与“步”属同义复用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n,低劣 C.锲而不舍 舍:sh,遗弃D.金石可镂 镂:lu,雕刻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人民正在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荧幕上 的杰西卡很难让人想到,她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虽然她在9岁时就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但这并没有

2、妨碍她实现新闻梦想。中国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日前到访南非维多利亚港。 、军容严整的中国海军官兵在甲板上分区列队,向岸上的欢迎群众挥手致意。A.神采飞扬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B.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神采飞扬C.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英姿飒爽 D.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神采飞扬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登高而招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用心一也5.下列各句中,

3、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6.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围墙的下面,_,尽管它们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很引人注意 有五六株南天竹 在很可怜地颤动 瘦弱的枝干负着瘦弱的绿叶A BC D7请为曾饱经磨难的成功老者补写下联,上联是“经多风雨已无痛”,下联最合适的一

4、项是()(3分 )A 、历尽苦难犹有甜 B 、历尽沧桑却还伤 C 、历尽霜雪犹有香 D 、尝遍苦难心已伤8综合性学习。(6分)【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怎么说?(3分) 【活动二】根据情境,补全对话,做到语意连贯,表达得体。(3分)波波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妈妈走过来问:“明天几点开家长会?”波波不耐烦地答道:“我哪知道?难道你没看到老师发的短信通知吗?”意识到自己口气不对,波波忙改口道:“ ”妈妈笑道:“哦!老妈这就看。”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及名

5、篇名句(共3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

6、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所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之闻:听说 B.年与时驰驰:流逝C.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衣:衣服 D.男则堕于修德 堕:通“惰”,懈怠10.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静以修身无以至千里安有为人臣

7、而戏其君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而 B.以 何以异于织绩所食青,取之于蓝子之废学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C.之 D.于 11.下列对三段选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一,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告诫人们学无止境,这正应合了劝学中所说的“学不可以已”。B.选文二,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C.选文三,讲述的是孟子小时候不喜欢学习,孟母通过剪断织丝来教诲孟子的故事。D.在表达方式上,选文一运用比喻说理,选文二运用对比说理,选文三运用了类比说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

8、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蚓无爪牙之种,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分) (3)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4分) 三诗歌鉴赏(6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13.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2分)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0分)(1)书生意气,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3)雄关漫道真如铁, 。(4) ,她在丛中笑。(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

9、者, 。(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_ ,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共19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木 鱼 馄 饨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

10、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得些斋衬钱。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但是,我对于这种失传于闾巷很久的传统,却出现在台北的临沂街感到迷惑。因而每当夜里在小楼上听到木鱼敲响,我都有按捺不住去一探究竟的冲动。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

11、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