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2979924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北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期末检测题(90分钟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惨悴(cu) 宽恕(sh) 雍容(yng) 目眩(xun)B.孱弱(chn) 伫立(zh) 愠怒(yn) 撤销(ch)C.檄文(j) 水藻(zo) 湛蓝(zhn) 孀妻(shung)D.始龀(chn) 穷匮(ku) 柘木(zh) 哂笑(sh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3分)A.踉跄 怡然 澄澈 孔武有力 B.洗濯 炫耀 赏赐 一丝不苟C.诀别 傲然 憔悴 害人听闻 D.瑟缩 喧嚣 喑哑 苦心孤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2、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经媒体曝光后,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B.杭州西湖不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有千年的文化结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C.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D.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 。 ,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

3、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A. B. C. D.5.关于作品、作家、朝代(或国别)搭配不当的一组是( )(3分)A春老舍现代文学家 B春夜喜雨杜甫唐代诗人C示儿陆游宋代诗人 D老翁捕虎纪昀清代文学家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上句或下句。(5分)(1)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 ,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5)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7.名著阅读。(4分)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

4、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1)文段选自小说 ,作者是 。(2分)(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著回答。(2分) 8.口语交际。(4分,每小题2分) 新年到来之际,同学们纷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表达对友情的珍重、对恩师的感激和对亲人的祝福,他们写出的新年贺词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言辞恳切,有的则催人奋进。试仿照下面某同学写给老师的新年贺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分别给你的同学和父母写出新年贺词。 示例:您

5、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您是睿智的乐施者,传播知识与美德。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谆谆教诲,祝您新年快乐。 (1)给同学的新年贺词。 (2)给父母的新年贺词。 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5分)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中的“合”“斜”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词作简要赏析。(2分)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6、元方曰:“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夙惠)【注】著:放置。箅(b):煮食物用的竹屉子,使米不漏掉。釜:锅。馏:把米放在水里煮开,

7、再滤出蒸熟。糜:粥。识:记住。更:交替。易夺:改正补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 (2)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 (3)俱委而窃听 委: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俱委而窃听 相委而去 B.尊君在不 炊何不馏 C.仿佛志之 下车引之 D.去后乃至 乃俱窃听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4.请根据甲、乙两文的叙述简要概括元方的形象。(3分) 15.甲、乙两文在人物表现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春天是改革

8、家鲍尔吉原野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在北方,远看河水仍

9、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

10、,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

11、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6.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文章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18.文章第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