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979923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有价值的猜想与推测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分享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中的“猜想与推测” “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把猜想与假设做为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课程标准之“科学探究目标”)可见,猜测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猜想与推测,对学生科学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似乎感觉猜想与推测的是交流过程中的三言两语地带过或是各环节之间的一个“小过渡”,使猜想与推测的作用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2010年全国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论坛暨全国科学年会上,老师执

2、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中注重学生有价值的猜想与推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猜想与假设在学生科学探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利用在体验中猜想与预测和未知事实之间制造“探求点”。上课伊始,孙老师搞了一个一男一女上台,比赛“谁吹大了瓶子中的气球?”。在男生吹不大气球的事实面前,孙老师制造了“为什么男孩子吹不大”的探求点,让学生大胆猜想与推测,学生纷纷给出“气压小了。”、“肺活量没有女孩子的大 ”、“空气的位置占小了一点 ”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倍涨,一个浪漫的充满神秘的色彩的科学探究旅程开始了。孙老师接着让每个同学做“吹气球”比赛,激活每个学生个体实验活动,学生们整理研究事实资料

3、自行获取和自主构建新知的内在动力形成了。二、发挥学生直觉感受进行猜想与推测和构建问题解决的“实验点”。学生在认真地实地探究体验后发现“气球吹不大”与“气球能吹大”的矛盾现象。继而孙老师提出“想一想:你有没有办法吹大气球?”为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中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学生探究沿着预定目标展开,制定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孙老师提出的“你怎么知道空气从这个小孔出来的,我怎么没看出来?”和“你有办法能让这个空气跑出来的让大家看到?”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地展开实验探究,要使学生感受对猜想与推测的正确的过程,学生在亲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的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从而加深了学生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结论的先导

4、的认识,认识了猜想与推测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所起的引导作用。三、加强学生猜想与推测和科学结论的应用和推广的“再检验点”。学生在经历了印证猜想与推测结论与科学结论统一过程,掌握了科学结论得出中的试验方法、步骤,形成了在实验中的科学实验态度(品质),孙老师并没有作出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让学生得到后“万事大吉”,继而又抛出“把剪底的塑料瓶压住浮在水槽中的乒乓球,推测小球的位置会在哪?”即“听话的水中乒乓球”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再次验证学生的“已证明”的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再次分组实验探究,掌握小球在随着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而或沉或浮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魔术式”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既又一次历练了实

5、验法和实验技能,又再一次加深了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理解。最后,孙老师将这一科学结论存在的空间范围有小瓶内到小瓶周围,扩展到整个会场空间都被空气的占有着。学生的猜想与推测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验证学生得到的科学结论过程是矛盾冲突、思维递进的一个过程,证明推测正确的原因,建立真正经得起实验检验的科学概念。四、开发学生利用科学结论和再猜想与推测的 “拓展点”。好的科学课堂应该是带着大胆的猜想与推测走进课堂,同时带着探究的科学结论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改进生活。学生的猜想与推测能力是随着自己的是逐渐提升的,在本节课或本学期作出的猜想与推测,到了写节课或下学期会有炯然不同的猜想与推测出现,因为学生的认

6、识在深入,学生的科学学习在延续,学生的经验在丰富。有时,我们也发现一节课的前后教学时间内,学生的推测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应该也是课堂讲行中的一种体现,学生认知冲突的一种表现,所以就呈现出了逻辑递进的推测形式。所以,科学课中开发学生利用科学结论与再猜想与推测的 “拓展点”提升当前的科学概念再丰富认识的猜想与推测,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结论。孙老师的课中对于学生利用科学结论与再猜想与推测的 “拓展点”没有设计到,如果在下课前布置:还有那些方法能证明“空气中有空间”的结论?自己设计小实验来证明,可能学生课上的思维火花会溅射到其生活的发现领域,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再现。当然,科学课上猜想与推测中要基于生活经验及科学理论,趋于合理,教育学生猜想不是胡猜乱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假设预测”与“结论”的不同,猜想与推测要靠充分的证据证明才能成为科学结论,同时,将科学结论还需再实验证明的渐进的真正意义科学结论。著名的科学教育人士罗星凯教授指出:“要实施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就不能省掉假说这一环节以及催生假说而精心设计的活动。”我们在科学课堂的实际操作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有价值的猜想与推测,并且精心打造这一教学环节,继而使学生正确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发展和提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