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979544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都市江达县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7九下邹平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追溯 眶骗 孵化器 粗枝滥造B . 顷刻 沉湎 棚户区 断章取义C . 呻笑 辍泣 去库存 滚瓜烂熟D . 鄙痍 吞噬 挡箭牌 纭纭众生2. (2分)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农贸市场上人声鼎沸 , 叫卖声、讨价声此起彼伏。B . 他在演讲的时候,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C . 走进图书馆,只见林立的一排排书架上,杂乱无章地堆着有序摆放的书籍。D . 洪水虽

2、然来势汹汹 , 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3. (2分)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B .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似无似有。C .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D .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4. (2分) (2017七下柳江期中) 与下面的话衔接最顺畅的一项是( )朋友曾赠给我一幅画作,被我置于书房里,每每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望上两眼,心情立马安静下来,画上,_ , _ , _ , _ , _ , _。朋友把这幅画命名为

3、红鲤静卧一溪云。仿佛在与这一溪云攀谈一尾红鲤静卧其间白云如在浣溪的白纱溪水间张着嘴一条流水淙淙的小溪A . B . C . D . 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5. (5分) (2017九上老河口期中)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论理不宜断章取意,论人当推自知之名。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6八上河北期中) 古诗文默写。会当凌绝顶,_。(杜甫望岳)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感时花溅泪,_。(杜甫春望)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_ , 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_ ,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_ , 林空鹿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日暮乡关何处是?_。(崔颢黄鹤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作者梦中拼杀场景的诗句是:_ , 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 (5分) 仿照所给例句,用下面的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风筝:友情: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4泉州) 阅读水浒传(第六十回)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晁盖因何事受重伤致死?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谁?简述此人没

5、有“做梁山泊主”的两个原因。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9. (2分)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一饷,片刻。饷,通“晌”。 鞭笋:细长的竹笋。(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B . 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C . 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 . 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

6、词充满着动态之美。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日:“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 , 寡人闻命矣。”(选自战国策)【注】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曾:竟然。谒者:古代掌管进毋的人(国君的近臣)。因:依靠。就舍:回到馆舍。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三日乃得见乎王_不远千里而临寡人_愿闻其说_今令臣食玉炊桂_

7、(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秦之楚A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 .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 .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 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1. (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两片秋叶陈薇莉我悲秋,我亦恋秋。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

8、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像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

9、。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我慢慢觉得

10、,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因为,即使到了秋,不是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吗?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1) 本文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_(2) 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3) 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4) 请把你对“我于是将那片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这句话的理解写在下面。 (5) 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7八上厦门期中)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海

11、明威说的:“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的优雅”。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条路你能走多远,和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密不可分。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茨威格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所谓“虽万千人,吾往矣”,这便是无畏万人阻挡的勇气。请以“勇气”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1、2-1、3-1、4-1、二、 书写 (共1题;共5分)5-1、三、 默写 (共1题;共10分)6-1、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7-1、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8-1、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9-1、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八、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1分)11-1、11-2、11-3、11-4、11-5、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