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共5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9760566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共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共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共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共5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管理的课程教学(共5篇)第一篇1.绪论鉴于我校工程管理属于财经院校中的理工科特点,每届学生男女比例基本为1:3,女生选择造价作为毕业设计或就业方向的比例逐年上升。为满足工程管理学生的就业需求,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系围绕造价实训课程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活动。2.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特点分析2.1现状调查与四年制的普通本科班学生相比,两年制的专科升本科(以下简称“专升本”)学生在知识结构、求学动机、课程设置方面有显著差别。以我校12级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为例,12级工程专升本学生2个班,一共86人,其专科专业学历背景如下:2.2特点分析由于专升本学生的特殊经历比普本班同级学生多经历三年大专学习生涯,基

2、本熟悉了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学习环境,并且他们的年龄一般亦较同级普本班学生要大,心智发育相对成熟。大部分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在专科第三年都有到施工工地现场实习经验,对建筑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工程管理专升本专业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专业多元化,造价基础参差不齐。专升本学生每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各异,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即使是毕业于不同大专的相同专业,学生之间的水平也存在差异,更何况这86名同学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造价基础为例,有工程造价基础的学生33人(专科专业为工程造价),约占38%;有少许造价基础的学生7人(专科专业为工程管理),约占8%;余下零基础的学

3、生(专科专业为给排水、水利水电等),约占54%。(2)求学动机明确,对知识渴求有选择性。专升本是他们专科阶段不懈追求的目标,大部分专升本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较为努力,对吸收新知识的渴求高却又厌倦重复专科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在温习旧知识时容易出现松懈、自满心理。特别是他们普遍经历过一年的工地现场实习,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对实际工作已有较为充足的了解,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理论,产生一种懈怠、消极的学习心理。(3)学习安排过于随意,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不同,教学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本科教学要求更高。专升本学生过多依赖教师画重点、机械化记忆的学习方法,普遍缺少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精神,从

4、而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学习方法不科学。3.改革措施针对12级工程管理专升本学生专业差异、基础不齐、学习目标明确等特点,我校工程管理系围绕工程造价实训课展开了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培养专升本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其就业需求。3.1学生方面为更好地实现造价实训课的教学目的,任课教师按学生对造价基础及造价软件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将86名学生分为20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小组成员中必定由12个专科专业为工程造价的学生和23个专科专业非工程造价的学生组成。任课教师在造价实训课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同时模拟实际工作现场,锻炼各个小组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团队合作能力,既提高学

5、生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2教师方面为达到造价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工程管理系的相关老师组成一个以项目负责人制为核心的资深教学团队。团队由4名中青年教师组成,学历背景包括土建、安装以及园林绿化造价方向,每名教师主要负责其最擅长模块的教学,偶尔客串其余模块的讲授。该教学团队开展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教学活动,每周抽出一个下午时间集中备课,研讨教学技能,传授教学经验,做好各模块之间的教学环节衔接工作。3.3课程设置方面3.3.1创新授课方式为改革传统的单向陈述知识的教学状态,造价实训课程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尝试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学生以后从事造价行业可能会遇到的项目现场情境,例如模拟施工企业投标报价、咨询公司做招标控制价等,给学生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进行实战练习,让学生在此训练中掌握课程知识,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能力。3.3.2改革考核方式造价实训课程主要采用任务法进行考核,即每个小组一套实际工程图纸,要求其提交招标控制价或工程量清单等不同结果,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该课程以灵活的考查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淡化传统的记忆型考核。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