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29754811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刷一刷:明清时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361840年)两阶段。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和商帮的发展凸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

2、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1.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之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2.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档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

3、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呼?”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4.以下哪项表述是对“朝贡贸易”的准确理解?A.朝贡贸易展示了天朝威仪 B.朝贡国可自由来华贸易C.各朝贡国贡期一致D.政府在朝贡贸易中获利甚多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

4、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6.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 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7.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5、 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8.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9.“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10.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通政司、复社、都

6、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 C. D.11.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12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

7、,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1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台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1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

8、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1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6黄宗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1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

9、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18.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9.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

10、极推行重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这说明 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14.诗词歌赋既是

11、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

12、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

13、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14、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 B C D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撒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