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974734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热工程毕 业 设 计 指 导 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河南科技大学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2013年1月供热工程毕业设计指导书一、设计题目:某住宅建筑采暖工程设计。二、设计任务和目的学生根据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工程,按照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图集和有关参考资料,独立完成建筑所要求的工程设计,并通过设计过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暖通设计规则、方法、步骤,了解相关专业的配合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计工作和施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和有关应用科学的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础。三、原始资料1.设计工程所在地区

2、:市 2.气象资料(从设计手册中查找):供暖室外设计温度;当地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供暖天数(tw+5),供暖期日平均温度;最大冻土层深度等。3.建筑资料: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图中包括建筑尺寸、围护结构及门窗做法、建筑层高、建筑用途等。4.室内设计参数: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要求,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确定。5.其他要求:应结合当地的节能、环保要求,根据资源情况,优先考虑节能、环保的采暖方式。四、设计内容1.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室内采暖设计时,应按热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计算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对于新建住宅建筑要求分户热计量,其设计参数的选取和负荷计算方法详见有关设计资料

3、。2.可以根据国家政策、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系统形式和采暖形式。3.根据所给设计条件以及热负荷和已经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散热设备的选型计算。4.进行整个建筑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5.进行换热站设计。包括设备选型、换热站平面布置和系统流程。五、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和设计计算两部分。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必要的计算过程;计算内容应给出其来源;在确定设计方案时应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比较(如设计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等)说明;内容应分章节,重复计算使用表格方式,参考资料应列出;设计说明书应不少于8000字。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设计的依据及指导思想;设计方案的系统形式及其优缺点;

4、热媒参数的确定,管材和配件的选用、管道的连接方式及换热站设计等。要求设计说明书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叙述清晰、内容完整、观点明确、论据正确,应将建筑概况和设计方案交待清楚。 计算书应有热负荷的计算表、散热设备的选择计算表、系统的水力计算表等计算数据。2.设计图纸设计图纸应能完整地反映出设计概况。要求绘制6张A1图纸,图纸应包括采暖系统图、采暖平面图、局部剖面图、大样图、换热站平面图、换热站系统图等。设计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图纸内容布置合理,图文全部采用工程字体,尽量选用标准图号,标题栏按照统一规定格式绘制,图例及绘图方法执行国家有关制图规范。六、详细设计计算步骤1、设计工况及参数1.1 建筑概况要

5、求某市某住宅建筑进行采暖工程设计,该住宅楼共层,层高3m,每层户。该建筑室内有客厅、餐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等功能间。1.2 气象参数1.2.1 室外参数某市的地理位置为:北纬,东经,海拔米;冬季室外供暖计算干球温度为;最低日平均温度为;冬季大气压力kPa;冬季平均室外风速为m/s;最大冻土深度cm;采暖期天数为天。1.2.2 室内设计参数 考虑到分户热计量系统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经济能力、及其对舒适性的要求对室温进行自主调节,因此分户热计量系统用户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比常规采暖系统有所提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宜比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值提高2。一般

6、规定居室、客厅、餐厅为20-22,厨房为15,卫生间为25。由此可确定各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1.3 热源资料该建筑设计热源为换热站,热媒由城市热力管网提供130/80的热水,经换热站换热后提供给供热系统80/60的热水。1.4 土建资料土建资料包括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的选取,还包括门窗、楼板和内墙的选取。围护结构(窗户、外门和天窗除外)的传热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不得小于按下式确定的最小传热阻Ro,min(mC/W)。 Ro,min =(tn-tw)Rn/ty 式中 Ro,min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m2 /W;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取20; tw 冬季空调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7、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取1.00; ty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外墙取6.0 ,平屋顶和闷顶下顶棚取 4.0; R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阻,m2 /W,取0.115。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外墙和屋顶的最小传热阻。 在该设计中,围护结构不仅要满足最小传热阻,还需要满足当地的节能标准。参考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采暖居住建筑)。1.4.1 外墙的选型根据最小传热阻和节能设计标准选用保温外墙。该墙体总热阻R=mC/W;传热系数K=W/(mK),满足最小传热阻和节能设计标准。1.4.2 屋顶的选型根据最小传热阻和节能设计标准选用如保温屋面。该屋面总热阻C/W;传热系数K

8、= W/(mK),满足最小传热阻和节能设计标准。1.4.3 内墙的选型内墙的选取要考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选用,墙体K=W/(mK)。1.4.4 门窗的选型 窗户选用玻璃窗,K= W/(mK)。满足节能标准要求。户门采用门,K= W/(mK),同样满足节能标准要求。1.4.5 楼板的选型 楼板选用楼板,厚度为mm;面层厚度为mm,内粉刷=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温层,K= W/(mK)。1.4.6 地面的划分及传热系数 用划分地带法计算地面传热量。 各地带的传热系数和热阻为:第一地带:R= m2 /W,K=W/(mK);地二地带:R= m2 /W,K= W/(mK);地三地带:R= m2 /W,K

9、= W/(mK);第四地带:R= m2 /W,K= W/(mK)。2、热负荷计算 室内采暖设计时,应按热负荷计算方法详细计算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其详细计算方法如下介绍。2.1 供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及公式2.1.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规定,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2.1.1.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在工程设计中,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进行计算的,即假设在计算时间内,室内、室外空气温度和其他传热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KF(tn-tw) W 式中 Q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W;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10、W/m2; F围护结构的面积, m2;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见相关设计资料。2.2.1.2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按稳定传热计算出的房间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并不是该供暖房间的全部耗热量。因为房间的耗热量还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它的形状等因素(如高度、风向、风速等)有关。工程计算中,是根据多年经验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进行附加予以修正。其中包括:朝向修正、风力修正、高度修正。a、朝向修正率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所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的朝向,风的速度和频率也不同。因此,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规定对不同垂直外围护结构进行修正。其修正

11、率为: 南向 -15%-30% 东、西朝向 -5% 北、东北、西北朝向 0%10% 东南、西南朝向 -10%-15%b、风力附加率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但是对于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应附加5-10%。c.高度附加率当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得房间净高超过4m时,每增加1m,附加率为2%,当最大附加率不超过15%。注意,高度附加率应加在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进行风力、朝向修正之后的耗热量)的总和上。d.外门附加率为加热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上按相关设计手册中查出

12、的相应的附加率。2.2.2 地面的耗热量地面耗热量的计算方法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方法相同,地面的传热系数由其地带的划分确定。2.2.3 门窗缝隙渗入冷空气的耗热量由于缝隙宽度不一,风向、风速和频率不一,因此由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量很难准确计算。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推荐,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wCp(tp- tw) 式中 Q为加热门窗缝隙渗入的冷空气耗热量,KJ/h; V经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m3/h; 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Cp冷空气的定压比热,c=1kJ/kg; 0.278单位换算系数,1KJ/h=0.278W; tp

13、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2.4 户间热负荷对于分户热计量系统,除了上面的热负荷外,其用户自主调节在运行过程中,可能由于人为节能造成邻户、邻室温差过大,由于热量传递,引起某些用户室内设计温度得不到保证。计算房间热负荷时,必须考虑由于邻户调温而引起的邻户间传递的热量,即户间热负荷。因此,分户热计量系统房间的热负荷应为常规方法计算的采暖房间设计热负荷与户间(或邻室传热附加值)之和。对于户间热负荷的计算,目前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邻户间实际可能出现的温差计算传热量,在乘以可能同时出现的概率。按常规方法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再乘以一个附加系数。第二种方法附加系数确定比较困难,目前使用第一种计算方法的较多。本设计采用第一种方法,其户间热负荷按面积传热计算方法的基本传热公式为 Q=N 式中 Q户间总热负荷,W; 户间楼板及隔墙传热系数,W/m2; 户间楼板及隔墙面积,m2; 户间热负荷计算温差,按面积传热计算时易取5; N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系数。当有一面可能发生传热系数的楼板和隔墙时,N取0.8;当有两面可能发生传热系数的楼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