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974235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甘洛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 (2019高二上大港期中)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 (1) _,知来者之可追。 (2) 策扶老以流憩,_。 (3) 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 _,秋水共长天一色。 (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6)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 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 (2018高一上南宁月考)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五处并修改。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

2、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3. (12分) (2017高二下龙海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

3、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

4、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

5、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

6、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1)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A .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B .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C .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D .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

7、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B .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C .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D .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B .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

8、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C . 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D .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4.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

9、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

10、,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

11、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

12、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

13、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自然而平淡,恰恰因为这一点,所以宋代之前一直无人赏识他。B . 作者将陶渊明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作对比,表现出他的安静是一种自觉的处世态度。C . 陶渊明与魏晋名士一样也追求“回归个体”,但他却表现得平静、自然、优雅。D . 标题中的“田园”是陶渊明生

14、命境界的象征,而“自然”就是这种境界的核心。E . 本文朴素的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陶渊明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浑然一体,令人回味。(2)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含义。 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3) 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4)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啊,向阳花布莱克向阳花啊!你等累了吧,你计数着太阳的步伐;你渴望甜蜜的、黄金的住处,作为一生旅途的归途。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苍白的圣女在雪里素裹红妆,从他们的坟墓

15、中急起追往,我的向阳花所向往的地方。(朱维之译)【注】诗歌预言了人类社会的更新,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威廉布莱克(17571827),杰出的英国诗人和画家。(1) 诗里的“向阳花”是什么的象征?“你等累了吧”,是对什么的真实写照?(2) “青春在那里怀着热望而消亡”一句诗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诗歌整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诗意表达“显”与“隐”的角度,比较一下诗歌前后两节表达的特色?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6. (26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