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语言的模因与传播研究] 语言模因论 [摘 要]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是与基因相对的概念,通常指文化基因,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电影语言是集社会现象、时尚文化、流行用语于一身的综合体,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模因论为切入点,剖析影视语言中模因及传播现象,并探讨电影语言模因与传播的机制及作用 [关键词] 电影语言;模因论;模因;传播 电影,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之一,浓缩了社会生活,体现了社会文化,承载了社会传统,折射了社会思潮,融合了商业和艺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语言行为以及日常生活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一部成功的电影,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人物表演之外,还需要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来进行烘托叙述,那就是台词[1]换言之,很多深刻新颖、 幽默诙谐、富于感染力的电影语言是成功电影的标志之一,并在现实生活中被广为引用传播,而这正是电影作品中的语言模因并传播的过程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加以全面分析,并探讨电影语言模因与传播的机制及作用 一、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一)模因与模因论 1976 年,新达尔文主义者Dawkins 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模因(meme)这一概念。
模因一词是仿照生物学遗传单位基因(gene)而来的,Dawkins 将其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之中[2]学者Blackmore 在其著作《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中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 [3] 随着模因这一概念的出现,模因论 不久后,鳏夫特里克和女友玛雅在浴室里被自己女儿葛蒂发现,因此也有了以下这段对话: Gertie:What are your intentions? Gertie:Right,Daddy?(对吧,爸爸?) 第二段对话是对第一段对话的模因,只不过是问话人和回答人的位置颠倒了过来,女儿葛蒂由第一段对话中的受教育对象变成了教育者,给这部电影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让观众忍俊不禁,并产生了深刻印象 三、电影语言的模因传播 电影中精彩的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常常会被广大观众套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被广泛地加以复制、传播和仿拟因此电影经典语言成为人们言语行为中的模因,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复制和传播,最终形成语言的新潮流,在语言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因可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4]基因型模因分为两种类型: (一)同“形”同“义”型 同“形”同“义”型是指直接将人们熟悉的谚语、俗语、名言等直接加以套用的模因许多模因就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自我复制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