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9478196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累计6个教学内容第4节光和颜色(一)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第四节光和颜色主要内容包括光源、光的传播规律、光在传播过 程中的色散现象以及光在物体表现发表反射及透射过程中的颜色。本 节课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光源与光的传播规律。对于光源,主要是深刻理解光源的概念,通过自然界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什么是“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什么是“反射太阳光” 以及生活中对“光源”的误解;而光的传播规律强调在实验的实例的 基础的分析。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X 105千米/秒;过程与方法通

2、过实例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构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等概念与规律。情感、态度及 价值观通过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正确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小孔成像的特征。教学重点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教学难点小孔成像的实验探究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 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 乐瓶情 境 设 置情境一: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 图片?情境二:进入人眼睛的光从哪里来?请举例说明。情境三:你是怎么来区分

3、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情境四: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情境五: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你想了解光传播规律中的哪些具体的问题?情境六:生活中哪些实验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情境七:科学探究: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学生讨论:小结: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强调光进入眼睛,而/、是眼睛发出光,眼睛/、可能发出光的)。情境二:进入人眼睛的光从哪里来?请举

4、例说明。并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分类学生思考:小结:1 .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2 .反射光的物体并不是光源。情境三: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 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 学生讨论思考:演示1:(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 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做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 的?生:情境四: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学生举例:小结:(展示图片)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情境五: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

5、用实验自己去研究,你想了解光传播规律中的哪些具体的问题?并通过实验去完成学生讨论:小结:1 .想研究的问题:(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4)光的表示方法。(5)光速。2 .实验探究及结论:(1)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 中间还栓有细线,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 光,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的状态。(2)将光斜射入玻璃砖,观察光的传播路线。(3)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太阳到地球之间就是真空。(4)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 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

6、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 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5)看看你的记忆能力: 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是多少?你认为光 与声音的传播速度哪个快?你能用一个自然现象说明你的判断吗?自然现象:在雷雨交加的天气我们往往可以看到闪电、听到雷声,你记得是行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吗?为什么呢?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 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 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 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X108m/s光能从太阳传到地球,说明光能真空中传

7、播。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地球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光走一走 只需1/15秒,眼睛眨一眨要 1/10秒。可见光速之大。光从月球传播到地 球只需1.3秒。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 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以1000km/h 的速度行驶的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十七年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 距离。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 x 1012千米/秒。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的速度 是3X108米/秒,在透明液体与固体中要减小。情境六:生活中哪些实验是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学生举例:小结:1 .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

8、方法来判 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2 .步枪瞄准(展示图片),射击时瞄准,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尖星、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了,这是什么道理?射击瞄准时的基本要领是:左眼闭,右眼睁,透过缺口看准星,对准 目标三点成一线.3 .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 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识有办法解决吗?电脑展示:激光准直的过程。教师介绍: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 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 呢?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 又好地竣工了。4 .影子。展示几个影子图片。 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光是直线传播的原理 来解释。5 .动画展示:日食、月食

9、时太阳、月亮、地球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情境七:科学探究: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1 .提出问题:2 .建立假设:圆形光斑可能是由小孔形状决定的,也可能是由太阳的形状决定的。3 .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按课本的要求进行)4 .得出结论和解释:(1)小孔成像,当孔较小时,或距离较远时,不管透光孔的形状如何, 光斑总是圆形的。(2)小孔成像,当孔较大时,或距离较近时,光斑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相同。(3)小孔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实像与虚像: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一般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受到,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

10、线会 聚而成的。5.讨论与交流:课堂小结:1 .光源2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激光准直。4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 课内作业:1 .打雷时,为什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 ?2 .短距离赛跑时,计时员为什么见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计时,而不是听 到枪声才计时?板书设计第4节光和颜色(一)1 .光源2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3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步枪瞄准。激光准直。4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课外探究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的尺寸 /物距等对成像的影响教后反思本章累计7个教学

11、内容第4节光和颜色(二)内容分析 (教材处理)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可见光、颜色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必须以实验与生活实例为基础,让充分的事实去“说话”,从而形成科学的现实主义事实观。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追/、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 的成因。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知道看不 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 的成因。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 验,分析色散实验的规律及色光在不同物体上的发生反射、透射后的 物体颜色,形成以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及 价值观通过

12、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 验,认识自然界各现象的奥妙,树立科学的实验观。教学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 体颜色的成因教学用具教师准备: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情 境 设 置情境一:(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情境二:(展示彩虹图片)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13、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卜面模拟彩虹实验。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情境三:(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以什么实现频道转换的?情境四: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情境五:(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情境六:(小实验)每位学生用自己做的有色眼镜观察放于太阳光下的一张白纸,观察白纸呈什么颜色?情境七:(演示实验1)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演示实验2)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狭缝射到二棱镜上,经二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先后

14、透过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片,你在白纸屏上观察到的光带分别是什么颜色?(演示实验3)仍用上述实验装置,分别使用红、绿、蓝、黑四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情境八: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 是什么颜色? 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 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边教边悟教学过程情境一:(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结:色彩缤纷。情境二:(展示彩虹图片)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

15、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 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说明什么 问题?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小结:1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2 .太阳光的组成一一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不同。3 .太阳光是白光,是复色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情境三:(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以什么实现频道转换的?学生思考:你看到红外线了吗?它确实存在吗?小结: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情境四: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学生解释:再举一些有关紫外红的例子。小结: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一一紫外线。情境五:(讨论)你知道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