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29453626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相关地数学的模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与模式图题型训练一、坐标曲线类1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下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局部表示克制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假如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如此该种群的K值为400解析:“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是条件理想,“S型曲线是在自然环境中出现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两条曲线在c点分开,说明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图中阴影局部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假如该种群在c(K/2)点时

2、数量为100,如此该种群的K值为200。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答案:A2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100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如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假如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如此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C捕杀肉牛的最优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不断发生着变化,其数量呈“S型增长;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应使捕杀后肉牛的增长率处于t1时;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增长率仍为正值,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答案:B3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列图。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如此图形正确的答案是()解析:由图可以看到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符合捕食关系的种群波动:猎物增加捕食者增加猎物减少捕食者减少。只有图D所示满足这种波动。答案:D4如下图表示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曲线,其中和曲线的描述全都正确的答案是()A 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 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B 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 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C 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D 为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 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解析:从光裸的岩地

4、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量是增多的,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增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增大,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明显,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增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大。由上述分析可知,正确的描述应是C项。答案:C5如下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解析:当受到外来干扰后生物的数量根本保持不变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答案:C6(新题快递)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判断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

5、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C据图可知虽然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D据图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开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开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图、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曲线表示当人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在生存斗争中,人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曲线明确的情况最严重,已经造成“环境容量的下降。因此,要达到可持续开展,就要注重环境效益,把保护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开展的优先位置上,

6、而不是走先开展后治理的路子。答案:D7如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在实施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四点进展了农药防治,在E点引入了天敌进展生物防治。如下有关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在AD过程中,农药的作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B一般认为农田害虫防治就是控制并完全消灭害虫C在F、G、H、I、J点,还必须引入天敌才能控制害虫D常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在E点进展生物防治解析:考查生物进化与种群数量变化特征。基因突变是随机且普遍发生的,而农药只是对害虫的变异进展选择;当害虫处于经济阈值时,危害降低到最低,故害虫防治就应该将害虫

7、控制在经济阈值而不是全部消灭,以免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也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一般在害虫数量多时采用。答案:D8某地区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染,该系统内植物迅速死亡。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生物数量与分解者数量在短期内变化趋势如下列图。其中正确的答案是()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染,该生态系统内植物即第营养级迅速死亡,可导致第、营养级生物也将迅速减少,同时分解者数量却要迅速增加,而在生态系统中第营养级数量应是最多的,故正确的图应为A。答案:A二、表格类1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展研究,获得下表数据。如下有关表示不正确的答案是()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数kJ/

8、(m2y1)呼吸消耗的能量数kJ/(m2y1)第营养级第营养级第营养级15.9第营养级分解者A.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B第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是863.9 kJ/(m2y1)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解析: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1.28%,A项正确;第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第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而后两局部不能确定,总能量不应是863.9 kJ/(m2y1),B项错误;生态系统

9、各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C、D项正确。答案:B2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如下对所得数据分析正确的答案是()地点植物地点A(山脚)地点B(山腰)地点C(山顶)草359蕨类758灌木1542松树020落叶树2050地点非生物因素地点A(山脚)地点B(山腰)地点C(山顶)风速低高高土壤湿度%483515土壤的有机质%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氨量/mg kg1A.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

10、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C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大D依据数据判断松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低温等特点解析:从表中看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地点C土壤深度相对较浅、土壤湿度相对较小;松树适于在地点B处生存,地点B处土壤相对肥沃、湿度相对较高,不能说明松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低温等特点。答案:A3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表所示。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已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

11、消耗的能量(单位:103 kJ/m2a)。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 mg/L。如下分析错误的答案是()项目PgPnRX含量(mg/L)甲乙丙丁戊己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表中所示的甲、乙、丙、丁、戊、己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乙的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群落100%D调查明确,丙种群中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最高,原因是污染物X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和排出,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展富集(积累)作用解析:解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表格数据,然后再根据选项作答。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出,丁、戊同化作用固定量相近,应该同为第二营养级,那么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15

12、.9/(79.274.7)100%。答案:C三、柱状图类1假如如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表示正确的答案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表示的呼吸量;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答案:A四、金字塔类

13、1如下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金字塔。如下分析不正确的答案是()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C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承受外部的能量输入D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描述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能量金字塔;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固定的能量多,能为较多消费者提供食物,因此少数的生产者可以支持较多的消费者,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即

14、倒金字塔现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所以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承受外部的能量输入;从图C看出,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远低于10%。答案:D五、模式图类1如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表示正确的答案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B、C、D的能量之和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A、B、C、D之间C此图不能完整地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A、B、C、D之间,还能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此图仅表示了生物局部,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包括无机环境;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不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如大树与蚜虫。答案:C2如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局部食物网简图,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蛇处于多个不同的营养级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ABCD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没有分解者,图示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该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