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925094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是工业化发展规律推动的自律性发展,具有市场经济主导等特点。对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正确认识,这是继续推动重化工业发展和实现工业化的关键。面临亚太特别是东亚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局面看,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中心,迅速提高重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重化工业、新阶段、国际竞争力、紧迫性自1991年重、轻工业的比重开始逆转以来,我国工业化就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新世纪初经过新一轮高速经济增长,又进入了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如何认

2、识重化工业发展新阶段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学术界却有不同的意见,吴敬琏同志甚至明确否定我国重化工业的新阶段 王砚峰.我国发展重化工业引发的争论J,经济研究资料2005.1。为此,本文略陈管见,以供讨论参考。一、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特点重工业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自1990年下降到谷底以来,就转为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高速增长,又连年大幅度提高。2004年,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6%,首次超过了1960年历史最高的66.6%;2005年又提高到69.0%,比1990年提高了18.1个百分点,其中20032005年就提高了8.1个百分点参见表1。重工业比重迅速提高,标

3、志着我国工业化现已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表1 我国工业生产中重工业和轻工业比重的变化情况%19601978199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重工业66.656.950.957.158.060.260.660.964.567.669.0轻工业33.443.149.142.942.039.839.439.135.532.431.0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历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北京,2005,3。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既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又是我国经济

4、发展的重要表现,其主要特点是:1.自律性的迅速发展在计划经济期间,经过大跃进失败后的调整,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放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后期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即外向型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又以乡镇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心,推动了轻纺工业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根据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在轻纺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进入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在上世纪60年代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是以牺牲轻纺工业为代价的,其结果是人为地造成了轻纺工业的落后。其后,经过6070年代的调整特别是经过80年代的发展,轻纺工业基本上改变了落后面貌。其重要标志,就是进

5、入90年代以后,轻工产品市场率先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不再存在轻纺工业发展滞后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抢购风过去后,也再未出现轻纺产品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根据商务部近年来对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大多数商品特别是以轻纺工业制品为主的个人消费商品都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2005年上半年,在600种主要商品中,供需平衡的161种,供给过剩的439种,分别占26.8%和73.2%,供给不足的商品一种也没有 人民日报2005.03.26。相比之下,每当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以及煤炭、石油和电力等都往往出现很大的缺口,这种情况在2003年以来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可见,90年代特别

6、是新世纪以来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已不再是牺牲轻纺工业,而是在轻纺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迅速发展。重化工业主导不仅代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向,符合世界各国工业化的一般规律,而且重化工业在大型化纤厂成套设备、现代化织机等方面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还为轻纺工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结果,重化工业和轻纺工业相得益彰,都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只不过按照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重化工业发展更快而已。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中心,强调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当时我国工业化战略并没有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重

7、化工业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发展为中心。不仅如此,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后,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工业结构向重型结构转型已经引起全国各方面重视的情况下,国家也没有明确提出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尽管如此,重化工业的发展速度在90年代却明显超过了轻纺工业,在新世纪初的新一轮高速增长期间,又再次出现了迅猛发展乃至投资过热的局面。由此可见,我国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自律性的结果。所谓自律性的结果,就是重化工业迅速发展为工业化发展规律所使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结果。2.市场机制主导的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以重化工业为

8、中心的发展战略,但围绕各产业部门的发展,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对引导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从1995年开始制定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也对推动外商的重化工业投资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如此,但从总体上看,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却主要是在市场机制主导下实现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原工业部门的主管机构已经取消或转变为全国性的公司,大部分国有企业都被推向了市场。这样,由于国家不再直接投资和干预企业经营活动,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就主要是在市场机制主导下实现的。与轻纺工业相比,重化工业虽然需要大规模投资和高新技术,但其销售和市场规模大,经营效率和经营

9、利润也明显占优。1998-2003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轻工业由31386元提高到59334元,重工业由31321元提高到83005元,二者的比值由1:1扩大到1:1.40;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轻工业由2.25%提高到5.23%,重工业2.41%提高到6.77%,二者的差距由0.16个百分点扩大到1.54个百分点。正是因为重化工业投资和生产有利,所以不仅外商投资的重点倾向了重化工业,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了重化工业,而且如后所述,各地方政府也竞相发展重化工业。3.市场需求拉动的迅速发展经过8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前后,我国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长期以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此,以销定

10、产成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基本前提,市场需求也就成了各工业部门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从90年代以后我国市场的需求情况看,重化工业的市场需求及其扩张速度明显高于轻纺工业,这在90年代前期特别是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高速增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个人消费资料方面,随着衣食消费的基本满足,继家用电器、照相机、手机、计算机等先后成为消费热点之后,2003年小轿车又开始进入家庭,开始了大众消费的时代。在生产资料方面,由于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迅速发展,以钢材、煤炭、电力为首,原材料和能源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以钢材为例,2003年我国钢产量虽高达2亿2234万吨,位居世界第一,但同年进口钢材仍超过3

11、000万吨;2004年钢产量增加到2亿7000万吨后又进口2931万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钢材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了钢铁工业投资,2005年全国炼钢能力迅速超过了4亿吨。由于汽车、钢铁等的旺盛需求,虽然出现了人们普遍担心的投资过热现象,但正是由于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才有力推动了汽车工业、钢铁工业乃至整个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4.技术革新、科技进步推动的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其中除生物技术外,大多数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不仅都是以重化工业各部门为中心而展开的,而且其成果也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电气机器工业和I

12、T等部门的高新技术产业。顺应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潮流,我国的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也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而展开的。从技术革新、技术进步的投入方面看:在2002年全国工业部门研究开发费用中,重化工业和轻纺工业分别占84.3%和15.7%;其中,重化工业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占24.9%和20.4%,轻纺工业中的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只分别占1.7%和0.4% 根据我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4我国工业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p7071数据计算。从技术引进方面看:在2004年全国技术进口总额中,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占15.0%,电子及设备

13、制造业占13.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8.7%,化工原料及化工制品制造业占7.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6.9%,上述六个重化工业部门的比重合计占62.0%;相比之下,包括纺织、服装等轻纺工业在内的其他制造业只占8.2%。从技术革新、技术进步的产出方面看:在2003年全国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中,与重化工业技术相关的分别占76.8%和79.3%,与轻纺工业技术相关的只分别占23.2%和2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4我国统计年鉴Z,北京,我国统计出版社,2004p814-816数据计算。5.新兴工业部门带动的迅速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在

14、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下,重化工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特别是出现了IT等高新技术产业。因此,重化工业的内涵不断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了。就我国而言,上世纪50年代,重化工业的主要部门是钢铁、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60年代后出现了迅速发展的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80年代后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家用电器工业,90年代后又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汽车工业和IT工业。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正是由于家用电器工业、汽车工业和IT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才带动了我国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2003-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最快的大都是重化工业产品,

15、其中汽车特别是IT等新兴工业部门产品的增长尤为迅速。2003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1.1%和7.9%,已成为两个最大的工业生产部门。由此,汽车工业、IT产业就与房地产业一起,成了当年牵引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架马车。汽车工业和IT产业的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划时代事件,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开辟了我国走向世界工厂的道路。6.外商投资推动的迅速发展从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轻纺工业特别是纺织服装工业的国际转移已成为历史,重化工业则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角和重点。以占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绝大份额的跨国购

16、并为例:2000年至2004年上半年,在全球工业部门跨国购并总额中,重化工业占78.6%,其中电力、煤气、自来水工业占41.2%,机械机器工业占13.9%,化学工业占9.3%,石油、天然气开采及炼油业占9.2%;轻纺工业占21.4%,其中食品工业占10.1%,木材造纸工业占3.3%,纺织、服装工业只占0.8%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5年4月统计的资料,按我国关于重工业、轻工业的统计标准匡算。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转向重化工业的形势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也开始转向了重化工业。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鞋帽、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重化工业发展没有多大的推动作用。199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