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925088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6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浓溪镇红色、牛尾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镇?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报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区分局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市国土资源局?区分局编制日期:二六年十月二十日1?区?镇?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 地 开 发 整 理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项目名称:?区?镇?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区分局项目负责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区分局可行性研究负责人:可行性编制人:联系方式:电 话:通讯地址:?市国土资源局?区分局邮政编码: 二六年十月目录1 总论11.1项目背景11.2 项目概要62 项目区概

2、况72.1 自然条件72.2资源条件82.3 社会经济状况92.4 土地利用现状102.5 基础设施条件132.6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基础设施状况143 项目分析143.1 项目合法性分析143.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53.3 提高耕地质量措施分析173.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73.5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93.6 土地适应性评价213.7公众参与分析224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34.1 规划依据234.2 规划方案比选234.3 推荐方案总体布局244.4 建设内容和标准254.5 节水措施说明275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285.1 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报告285.2 权属调整范围285.3

3、 权属调整程序296 项目建设组织管理306.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306.2 项目实施进度316.3 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措施316.4 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方案347 投资估算357.1 投资估算依据357.2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357.3 投资估算费用构成388 效益评估418.1 社会效益评价418.2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428.3 经济效益评价429 风险分析439.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439.2 风险程度分析449.3 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4410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510.1 结论4510.2 建议4511 附表4511 总论1. 1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区?镇?等4个村土地整

4、理项目。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情况单位名称 ?市国土资源局?区分局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1 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省实施办法1.1.3.2 国土资源部行政规章及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5、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1号)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财200141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1330号)1.1.3.3 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试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泵站设计规范(G

6、B/T50265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I6453.116453.61996)村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省坡改梯工程技术标准1.1.3.4 地方规划及资源报告?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市?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市?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市?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区浅丘带坝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报告?市?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市?区“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规划报告?市?区改造开发低产林地规划报告?市?区农业气候区划报告?市?区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市?区土壤区划报告?市?区农业机械化区划?市?区水利区划?市?区种植业区划1.1.3.5 其它资料?县志?

7、区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5?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区与项目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文件 项目区实地调查资料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重要保障。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区是全省农业大区、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区的基本区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240KW火电厂、襄渝铁路复线?段、?工业园

8、区等基础设施在我区相继建设、投入使用,以及全区道路“村村通”和小城镇建设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同时,每年的自然灾害等也使大量的耕地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十分严峻。为此,千方百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尽最大努力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成为我们紧迫、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区?镇?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之规定,依据?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按“先易后难,生态优先,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

9、行申报的,拟申报为2007年市立土地整理占补项目。?镇?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具有良好的光、热、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方便,种植适宜性广,具有较大的整理价值。项目区所在地?镇是我区农业规划重点发展经济带,也是粮食主产区。区内基本农田共277.23公顷,占整理面积的62.73%,所占比例较大,但耕地质量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通过整理,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道路设施,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整理,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该镇土地整理带动基本农田质量的提高,对推动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对项目区的整理

10、:(1) 可以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当地非农建设对耕地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 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执行国家生态退耕的政策和国家经济建设占用,全区耕地逐步减少和人口渐增,使当地人口和土地逆向发展的形势日趋严峻。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区坡耕地由于缺乏生态保护和蓄水措施,造成水土流

11、失严重;由于原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全,造成部分土地耕作条件恶化,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降低。通过土地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田、水、路、林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划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1.1.5 项目预期目标1.1.5.1 合并地块、平整土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开发未利用地,将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1.1.5.2 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重新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理顺农田的排灌水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提高耕地质量;1.1.5.3 对现有的非生产用地、间接生产用地和辅助建筑用地的面积压缩到最低限度,保证直接生产用地。对田头地角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1.1.

12、5.4 土地经过整理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耕地的产出率。通过对项目区内田土坎进行合并、地块平整、实施坡改梯工程,对废弃宅基地复垦及在整理区范围内实施未利用地开发,可新增耕地56.94公顷,新增耕地率12.88%。项目实施后,将建成田、水、路、林配套和防洪防旱、高产稳产的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山平塘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的水平。保护和改善项目区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1.1.6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1.6.1 交通状况?公路从项目区旁经过,项目区内虽有机耕道,但路面为泥结石路,坑洼多

13、,路面较窄,晴能通车雨后行车困难。1.1.6.2 农田水利灌溉水源:靠现有山平塘17口,蓄水总量8.3万m3,新农水库一座,年可供水122.5万m3进行灌溉,流经项目区的蒋山镇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0.53 m3;多年平均径流量1682万m3,年可提供灌溉用水150万m3,但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部分山平塘年久失修,渠系配套设施也不完善。 1.1.6.3 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现架设有30Kv变压器4台,10Kv和400伏输变电线路架通各村社,户户通电,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1.1.6.4 农民居住状况 项目区农民的居住环境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分散凌乱。一般为13户一个点,村民随意建房。二是

14、房屋破旧。多为土木结构、川逗结构的房屋,生活条件差。三是占地较多。每户除住房外,均有院坝、牲畜棚、林盘地等。1.1.6.5 生态状况 林业状况:项目区路边无护路林、田间无防风林,只有农户住房房前屋后的零星竹林。 水土保持状况:项目区无天然成片林,路边无护路林、田间无防风林植被,森林覆盖率低,无水土保持设施,生态状况较差。1.1.6.6 科技状况各村社已接通程控电话,联通、移动公司都在项目区建有基站,信号覆盖整个项目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部普及,电视节目信息能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1.2 项目概要1.2.1 项目所在地 项目区位于?省?市?区。1.2.2 项目类型市级占补1.2.3 项目性质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