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919283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程 标 准课程名称 小 学 生 心 理 学 课程来源 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案课程时数 每周3学时,共54学时 任务来源 教育系 教务处 编写教师 编写时间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标准总 说 明小学生心理学也称小学生发展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专科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河西学院现行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计划均设54学时,每周3学时。本标准按54学时配置教学内容。但由于节假日及学校各类活动的影响,只能设计46学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总目标(一)掌握小学生学习、言语、注意、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品德等心理机能发展的基本特点。(二)理解小学生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

2、理学之间的关系;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自身规律。(三)了解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和动态;了解小学生心理异常的基本表现及矫正的基本方法。(四)形成利用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念;形成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基本教学智慧技能。教学内容小学生心理学主要讲述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介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衔接等;第三章小学生言语的发展介绍了小学生口头言

3、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的特点及其培养;第四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介绍了小学生的思维品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第五章小学生的注意主要讲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及其培养;第六章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主要讲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培养;第七章小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主要讲了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点、性格的特点,小学生的社会行为、人际交往及其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第八章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主要讲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小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和培养;第九章小学生的学习碍障与矫治主要讲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特点与如何矫治;第十章小学生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现当代进展主要介绍现当代西方各国小学

4、生心理学的流派;教学时数分配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普通心理学知识复习占6学时,发展心理学理论学习占4学时。小学生心理学陈述性知识占30学时,程序性知识(技能)占10学时,其它占4学时。教学组织形式(一) 知识性内容采用班级上课制下的讲授一谈话法。(二)理论性内容采用班级上课制下的研究成果发布会、模拟国际大专辩论会、模拟记者研讨会、模拟今日说法,自己命题自己答等方法。考核办法 该课程列为校考课程,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其中,期中考试由教师自己组织,形式可灵活。期终考试由学校组织,闭卷考试。章节教学内容、目标及教法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学导论 教学目标:(一)

5、掌握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一般概念;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二)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动力;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几个辩证关系;了解小学生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会用心理发展分期理论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性判断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教学内容: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学研究内容。1、心理及其发展;(1)心理的含义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从性格的动态这个纬度上来看,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河心理特征。从心理的差异性、稳定性来看,可以把一个人的心理看成是个性,从而有可以分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意识倾向性河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

6、从心理能否被感知道来看,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等等。(2)心理的发展首先,心理的种系发展其次,人的心理实质人类和人的心理是动物心理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的心理的产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而脑是心理的器官。最后,心理的个体发展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一生中心理发发生展的历史。研究个体心理发展主要是回答这些问题,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个体心理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其规律如何?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对于人的生活和教育有何意义?等等。在人的一生中,个体大概经历了九个年龄阶段:乳儿期(有称小婴儿期或婴儿早期,0岁,其中出生第一

7、个月或28天叫做新生儿期);婴儿期(1 3岁);幼儿期(又称学前期,到岁);童年期(又称小学期或学龄初期,67到1112岁);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或青春初期,1112到1415到1718);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或青春晚期,1415到1718岁);成年初期(1718到35岁,其中1718到25岁为青年晚期);成年中期(又称中年期,3555或60岁);成年晚期(又称老年期,一般指55或60岁以后至死亡阶段)。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概况;(1)小学生生理发展的条件。首先,小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身体外行的变化。通常,我们以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来说明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体内机能的发育(这首先表现在心脏和

8、血管的变化;其次是肺的变化;再次是骨骼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发育(首先是脑的重量变化;其次是脑电波的发展。);其次,学习活动对小学生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入学后,正规化的学习生活变成了学生的主导活动,这对小学生乃至人的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系统的自然与社会知识,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等;进入学校从事正规化的学习以后,小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读、写、算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便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打下最初的基础;,进入小学后,在学习中,教师不只要求小学生掌握直接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掌握间接的知识经验;从进入小学时候起,“小学生”这个称号和“孩子”这个称号

9、不同了;(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首先,小学生心理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其次,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协调的;第三,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开放的;第四,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可塑的;第二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通过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通过气质的类型影响儿童性格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2)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环境在心理发展上是如何起决定作用的呢?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教育条件,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内容

10、(或范围),以及各类心理发展的品质,它们也改造那些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素质。教育条件在小学生发展上起什么作用?教育条件在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往往受两个条件限制,一是受社会性质和制度所制约,二是受教师能动作用所限制。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2、心理发展的动力;(1)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一般认为,在儿童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和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称为发展的动力。(2)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首先,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通过儿童的实践活动而体现出来的;其次,

11、这对内部矛盾,一个是新的需要,一个是原有的水平。“需要”是动机系统,表现为动机、目的、兴趣、理想、信念和欲望等。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儿童在遗传素质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时,便发生了矛盾,随着矛盾的解决,心理水平也就逐步等到提高。3、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小学生心理发展主要是在其内因基础上,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工作的能动性,要从不同儿童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条件和教育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要,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是如何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呢?这里的一个中间环节是

12、小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小学在领会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心理的发展。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1)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首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说有;其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而说的;再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也表现在关键年龄上;最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还表现在儿童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有一个成熟期上。(2)儿童心理特征的稳定性和

13、可变性;稳定性表现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儿童心理特征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共同性;许多年龄特征,特别是认识能力方面的特征的变化,有一定的范围和幅度;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都是稳定的。可变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儿童的某些心理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儿童某些心理发展的程度会出现有本质区别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儿童可能出现某些同样的年龄特征,但这些特征的具体内容却会产生变化和差异。(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产生原因;首先,儿童遗传素质和生理的发展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形成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再次,从儿

14、童活动发展来分析;最后,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等到改造提高,也要经过一个是变质变过程。 第三节 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1、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首先,将小学生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其次,系统分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类型;纵向研究与横断研究相结合的动态研究;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相结合的系统个案分析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相结合,在局部研究基础上的整体化;(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际生活中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强调两种效度,即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其次,注意准实验设计;再次,观察手段的改进;最后,重视因素分析

15、;2、基本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4)测验法;(5)问卷法;教学时数:共计安排4学时。第一、三节各1学时;第三节2学时。教学方法建议:本章可采用班级上课制下的讲授一谈说法。先复习普通心理学有关内容,尔后概述小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内容。第二节作为重点,要从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讲起,着重讲清心理发展的年龄分期,影响因素及内部动力,进而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相对特点。第三节的内容普通心理学已学过。可采用案例法来串讲,主要讲观察法、调查法及个案分析法。第二章 小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二)掌握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三)理解幼儿、小学生学习的相对特点和小学生两次学习适应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