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巩固训练语文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_[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 B.风笛 C.竖笛 D.陶笛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1]把诗句补充完整[2]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描写了________(填季节)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__________3. 思维飞跃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2)写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3)解释所填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几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苏轼的词作,完成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①,谈笑间,樯橹②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③江月注释)①羽扇纶(ɡuān)巾: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②樯橹(qiánɡ 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③酹(lèi):古人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1]这首词中讲到的人物是__________,从“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他在这首词中的形象是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中的这一人物是古典名著《____________》中的重要形象,他的身份是________________5. 古诗二首,阅读理解过分水岭 饮湖上初晴后雨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宣[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潋滟:______ ②潺湲:_______[2]《过分水岭》写的是诗人温庭筠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见____引起的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西湖晴天时的____和雨天时的____[3]细读《过分水岭》,选择一个话题,想一想,写一写①作者和溪水在三天的相伴中会出现哪些场景?②告别时潺湲的溪水声在向作者诉说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过分水岭》中“有情”二字是诗篇的题眼,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②《饮湖上初晴后雨》不是描写西湖的某处之景、某时之景而是概括描写,全面讲价③《过分水岭》表达了溪水对作者的深情;《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对西子的赞美[5]《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一句把西湖比作西子,这个比喻恰当吗?说明理由6. 课内阅读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 (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8.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9. 课外阅读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解释词语若: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里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给出一个答案[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10. 课内阅读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联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____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____________2)风雪声之联耳更显出了____________,将士们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加怀念____________3)发挥想象,写一写将士们可能会想到故乡的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诗赏析乡村四月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才了蚕桑又插田[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 )A.范成大 B.翁卷[3]从题目中分析,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地点)________(时间)的景象。
[4]诗中属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从“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村人们的________[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对农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B.诗人对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C.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12. 课内选文考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爱国诗人杜甫“初闻涕泪满衣裳”,他的泪水不包含下列哪项?( )A.国家平定了安史之乱,重获安定,诗人喜极而泣B.诗人回想战乱期间,乾坤疮痍,黎民受苦,因此感怀C.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不禁喜不自胜,高兴得哭了D.52岁的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苦日子,痛定思痛,悲从中来,无法压抑[2]“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的意思是( )A.春天 B.年轻的时光C.年轻的朋友 D.春天的歌[3]“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远的距离,而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用原句回答)[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______________相宜:_______________[2]2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抓住(______)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填序号)A.春季 鲜花B.夏季 时雨时晴C.秋季 西子D.冬季 女子[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