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5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68KB
约5页
文档ID:4288537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5_第1页
1/5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5(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A1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 正治是医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 逆其证候性质,逆治丿B. 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 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 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由于临床上 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 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2. “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A. 实热证丿B. 实寒证C. 虚热证D. 虚寒证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 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 虚佐以扶阳3. 阴中求阳适用于A. 阳偏衰丿B. 阴偏衰C. 阴阳两虚D. 阴阳亡失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 (1)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

(2)阳中求阴— —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3)阴阳并补——适用于阴阳两虚证须分清主次来治疗 (4)回阳救阴——适用于阴阳亡失者,其中亡阳者宜益气回阳固脱,亡阴者宜益气救阴固脱4. 下列对“阴病治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王冰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 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阴虚C. “治阳”即治疗阳盛D. 以上都不正确丿阴病治阳: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 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 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5. 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治以滋养肺肾,属于A. 缓则治本丿B. 急则治标C. 标本兼治D. 未病先防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如: (1)痨病肺肾 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以治本 (2)气虚自汗,应补气以治其本 (3)先病宿疾为本,后病新感为标 新感已愈而转治宿疾,也属缓则治本6. 塞因塞用针对的病机是A. 真寒假热B. 真热假寒C. 真虚假实丿D. 真实假虚 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 为“从治”。

具体含义及用法:(1)热因热用:又叫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2)寒因寒用:又叫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 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 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适用于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7. 下列哪项是气虚不摄血的治法A. 补气为主,辅以补血B. 补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C. 养血为主,佐以益气D. 补气为主,佐以收涩止血丿气病及血的治法包括: (1)气虚致血虚——补气为主,辅以补血 (2)气虚致血瘀——补气为主,佐以活 血化瘀 (3)气滞致血瘀——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 (4)气虚不摄血——补气为主,佐以收涩止血8. 外感头痛,属于风寒的.治宜辛温宣散法;属于风热的,治宜辛凉宣散法,这体现了A. 因人制宜B. 因地制宜C. 因时制宜D. 治病求本丿 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而显示出来的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还不是疾病的本 质只有充分地搜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在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 行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

比如头痛,可由 外感和内伤所引起外感头痛,属于风寒的,治宜辛温宣散法;属于风热的,治宜辛凉宣散法9. 下列哪项不属于“因地制宜”A. “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B. “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C.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D.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丿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10.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崩漏,应A. 止血B. 活血丿C. 补血D. 凉血 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崩漏,如用止血药,则瘀阻更甚而血难循其经,则出血难止,此时当活血化瘀, 瘀去则血自归经而出血自止1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A. 阴中求阳B. 阳病治阴C. 阴病治阳丿D. 阳中求阴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应补阳以制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思若属阴阳 两虚,则应阴阳双补调整阴阳的原则包括祛其偏胜、补其偏衰、损补兼用其中补其偏衰中有补阴、补 阳法,对于阳虚之虚寒证,用补阳的方法治疗,这又称为“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二、 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 正治B.反治C.缓则治本D.急则治标(分数:4.00)(1).“寒者热之”是A. 丿B.C.D.(2). “从治”又称A.B. 丿C.D.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从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 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适用范围: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符合的 病证A. 气候寒冷慎用寒药B.病多湿热,治宜苦寒C.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D.病多风寒,治宜辛 温(分数:4.00)(1). 春天治疗时要注意A.B.C. 丿D.(2). 东南地区治疗特点A.B. 丿C.D.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病多湿热,治宜苦寒A. 缓则治本B.标本兼治C.急则治标D.防未病(分数:4.00)(1). 气脱大汗选药原则A.B.C. 丿D.(2). 气虚自汗选药原则A. 丿B.C.D.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其标。

有时标病虽不危急,但若不先治,将影响本病的治疗,也应先治其标病 缓则治本适用范围: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气虚自 汗,应补气以治其本三、 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2. 动形养生可达到A. 促进血液流畅丿B. 舒筋活络丿C. 调节情志变化丿D. 怡神、静神丿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3. 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A. 排遣情思 VB. 改变其错误认识 VC. 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 VD. 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 V 排遣情思、改变其错误认识、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 泄都属于移情易性的内容14. 从治适应于A. 脾虚腹胀 VB. 肾虚癃闭 VC. 肺虚多汗D. 格阳证 V 所谓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与疾病的假 象相一致,故又称“从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用于临床,一般具有以下几种: (1)热因热用:指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之法。

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形成里真寒外假热的症候治疗时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假热也就随之消失 了,这种方法对其假象来说就是以热治热的“热因热用”如阴盛格阳证,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被格拒于 外,临床既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真寒之征,又反见身热、面赤等假热之象因其本质是寒, 热象是假,所以就不能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而应用温热药治其真寒,里寒一散,阳气得复,而表现于 外的假热,亦随之消失,这就是“以热治热”的具体运用 (2)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 症状的病证之法适剧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只现四 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 就消失了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 (3)塞因塞用:是用补益的药 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之法适用于因虚而致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如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 司所致的脘腹胀满等症,治疗时应采取补脾益胃的方法,恢复脾升胃降之职,气机升降正常,脘腹胀满自 除这种以补开塞之法,就是塞因塞用。

(4)通因通用:是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之 法适用于真实假虚之候,如食积腹泻,治以消导泻下;瘀血所致的崩漏,治以活血化瘀等,这种以通治 通的方法,就是通因通用15. 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A. 夏季慎用温热 VB. 冬季慎用寒凉 VC. 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 VD. “春不用桂枝” V 因时制宜是指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 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是因时制宜一年四季,有寒热温凉的变迁,所以治病时,要考虑当时的 气候条件:例如: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外感风寒,也应注意慎 用麻黄、桂枝等发汗力强的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 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潜藏于内,此时若病热证,也当慎用石膏、薄荷等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 故曰:”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用温远温” “远”,避之谓;前者之“温”,指药物之温,后者之“温”,指气候之温:就是说用温性药时,当避其 气候之温:余者与此同义16. “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 饮食偏嗜B. 性别 VC. 体质 VD. 年龄 V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在治疗时不能 孤立地看待疾病,而要看到病人的整体情况,如: (1)年龄:年龄不同,生理机能及病变特点亦不同,老 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患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须攻者亦应注意配方用药, 以免损伤正气: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末亢脏腑娇嫩,且婴幼儿生活不能自理,多病饥饱不匀,寒温失 调,故治疗小儿,当慎用峻剂和补剂一般用药剂量,亦必须根据年龄加以区别 (2)性别:男女性别不 同,各有其生理特点,特别是对妇女有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治疗用药尤须加以考虑如妊娠期,禁 用或慎用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产后又应考虑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等 (3)体质:在 体质方面,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