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87187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教育传播体系的特征浅析作者:谈李华 单位: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目前研究性学习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交互性、实践性的特点,此前以授受式教学实践与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的教育传播学无法在当前的教育传播学领域找到缺失的精神家园。本文正欲适应当前这一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模式中的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迈出一步。一、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一部分人主观有意地去影响另一部分人的活动。主动地去影响别人的人,和受影响的人之间,也是通过信息的传播互相沟通,

2、互相联系起来的。所以,教育是一项传播活动。总结之,教育传播系统是一个传递教育信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的,由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教育传播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系统,因此,它是一个可调节的控制系统(如下图)。施控部分(教育者)输出信息控制受控部分(学习者),而受控部分被控的状态以反馈信息的形式再反回施控部分,从而调整控制信息使被控部分达到预定的工作状态。对教育传播系统而言就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育信息和反馈信息的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如校园建设等,心理环境如文化、规范等。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经过上述对教育传播系统概念的分析,我们便会

3、对它的特性有一个深入地理解,主要表现在:1教育性。它具有教育的功能,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服务。教育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信息流的三向性实现的,即:老师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并向老师反馈信息和对教育信息作出评价,学生根据知识成果信息修正错误或确认学习结果。2整体性。它不是各部分(要素)的简单集合,而是为了完成某一教育任务的有机组合。它具有狄斯塔尔(Destate)现象: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其形式化表达式即:21+1。它要求各构成要素要组合有序。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媒介这些具有特定功能且越来越复杂的要素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在质的方面并非各要素的简单累加,而是具有了特殊的、为

4、各个要素所不具备的又是相对稳定的规定性。3开放性。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各种外界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相联系,为各种外界因素所制约。我们知道,教育传播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教育系统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由此保证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开放性是教育传播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4动态性。它是一个动态系统,随时间和条件(各种教育资源)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社会学家李强指出:“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人,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

5、,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为社会系统之组成部分的教育传播系统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在不同的具体社会条件下,整体质的规定性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同时,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教育在不同时期的特定目标与实现这个目标的程序和手段之间存在着“最优化”关系问题。三、现代教学模式中的教育传播系统特性1教学模式。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研究现代教学模式中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之前,不得不提到最近出现频率颇高的名词: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也称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

6、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相互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2现代教学模式中教育传播系统特性。前面我们对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作了四个方面的分析,也明白了什么是教学模式,那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在现代教学模式中发挥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呢?21从教育性上看。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已经不再是时髦的词汇,教育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也不再满足于以学习者书本知识的获取为评价标准,除了要看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外,更要注意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能够

7、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素质的培养。在独生子女居多的现实情况下,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教育传播系统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22从整体性上看。整体性在教育传播系统特性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系统是否运行顺畅,是与它的各部分组成要素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系统的运作效率。尤其是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习者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把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权交给学生。为增大教学系统的功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十分

8、重视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问的相互联系,教师与学生要有明确一致的教学目标,教学各方必须加强配合、协同合作,通力促使教学系统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23从开放性上看。由于教育传播系统与各种外界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相联系,并为各种外界因素所制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传播系统的开放性越大就越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开放性在现代教育传播系统中主要表现为在教学系统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例如:科技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等等。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理论必须和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校园应向所有需要学习的人们开放,提供服务。只有承认了学习成长的个性化,才有可能使人们主动地索

9、取知识和创新,不受限制地实现自主的、开放性的学习和成长。24从动态性上看。从哲学的角度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教育传播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平衡和非平衡彼此矛盾,推动了教育传播系统的发展。什么样的系统更有益于教育教学呢?其实无序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微观的,微观的无序和不平衡才能促使整个系统走向宏观的有序和平衡,没有万能的模型可以适用于教育传播系统。但是我们可以从微观的角度上合理的调整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作用,适当的控制这些子系统的结构和涨落过程,使系统在宏观上达到一种平衡和有序,从而显现现代教学模式下的教育传播系统的动态性。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