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2852444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成功学校与落后学校的区别,最根本的是学校的文化差异。每一所成功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历史发展的渊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学校的物质存在、环境视觉与文本呈现并非就是整个的文化。文化真正关注的是这所学校的成员对待物质、环境和文本的态度与方式,以及它们之所以形成与稳定存在的精神与价值观。下面两所学校,都是正在变革中的学校。之所以选择这两所学校为成功案例,因为我一直认为,学校的真正变革始于学校文化的驱动,学校文化左右着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1莱州市双语学校:一所创新学校的创新文化建设实践山东省莱州市双

2、语学校是一所创新型学校,其学校的主流文化标志是以“创新文化”为特征的,“自主”、“合作”、“创新”、“个性”、“多元”五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创新文化的子文化。该校文化建设的途径符合学校实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社会和教育变革建立了联系。不管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还是其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始终彰显出自己学校的一种伟大精神力量,都始终以学校创新文化为统领,努力体现“人的发展”这一价值观。学校的各种管理与措施都是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在该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统一的。为师生发展创造的环境和平台,真切地成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资源。在这所学校里,广

3、大师生收获的是“尊严、宽容和幸福”。下面笔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一下莱州市双语学校的创新文化。 自主文化创新文化生成的摇篮一所学校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特点的路径。而探寻的过程,就是自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学校自主文化生发与积淀的过程。自主文化首先体现于学校发展路径选择与决策的自主性。该校发展路径包涵以下四方面内容:首先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确立。“育优生,做名师,创名校”是学校的管理总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学校才会努力锻造名师,用名师带动教师的整体成长,靠优师培育优生,用优生成就名校。其次是学校发展理念的确定。该校办学理念是“特色立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效”,其中“特色立校”讲的是做什么

4、事,“民主治校”谈的是由谁来做,“科研兴校”明确了怎样去做,“质量强效”设定了做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理念就勾画出了一个比较具体而清晰的发展方向。第三是学校发展特色,唯有特色才能打造品牌。该校办学特色是双语、艺术、科技。第四是学校发展模式。从办学模式讲,该校是走读与寄宿并存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管理模式上讲,实行级部负责制,从班级管理模式上讲,践行“自教互管”,从教学模式上讲,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此,可以看到一个学校独特而客观的发展轨迹,学校文化自主文化由此生发、扩展、传递、延续,辐射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并激发了个体对自主发展地渴望与探寻。合作文化创新文化依赖的有效载体合作文化是在持续不断

5、的合作行为中渐渐形成的。合作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取向,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情感的支持,其情感的源动力来自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该校每年设立的名师博客、名师讲坛等交流平台,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尽展风采,打造出一批具有独特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名师群体,并带动教师的整体发展。近几年,该校的“班主任协会”、“教师专业发展志愿者协会”、“博客联谊会”、“小课题研究会”等各种民间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在小范围内,围绕更集中的主题,与更适合的人员进行更频繁地切磋,这反映了老师们的一种更加强烈的合作需要,也是学校合作文化发展的象征。 创新文化文化创新的灵魂所在该校创新文化的形成,是伴随着学校不断进行创新的

6、过程中而形成的。该校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展系统性创新。该校从建校起,就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构建了学校“十大创新体系”,从思想、制度、管理、文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实践。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即对原有地深化、提升或扩展。例如该校的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从目标教学研究到自主创新课堂一直到现在的自主合作课堂,就是一个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三是原创性的创新。就是打破常规,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即产生新的生发点。如生命道德的研究与实践,该校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单位不是班级而是小组”,这些都是全新的对教育教学行为与观念等方面的尝试。 个性文化创新文化品牌的独有价值个性文

7、化的构建,首先源自于组织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该校在发展中,无论是办学思想、发展理念,还是学校发展模式、学校的组织管理,从不趋同,坚持自己的个性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已经成为该校的不懈追求和行为特征。大到学校的一个重大决策,小到一项活动的开展,大家都会定位到与众不同上。无论哪个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会把独特的创意、计划和方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展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文化的形成,还得益于组织对个性价值的肯定和挖掘。学校提出“个性教育群体化,群体教育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个性,来促进对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的培养。同时包容教师的性格弱点,发挥每个人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学校

8、把培养部门和班级的个性作为重点,在工作中发现、扶植,促进组织之间的个性地形成和发展。 多元文化创新思想与行为百花齐放多元文化实际上是个性文化的衍生产品。强调个性文化,就必须兼容并包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多元化。为此,该校一直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致力于鼓励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比如,倡导级部、职能部门、教研组和班级创建自己的特色文化。当这些文化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独特的内涵并在工作中产生独特影响时就会获得学校的认可。二是致力于将各种思想与行为都整合到创新学校建设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组织目标之下。以级部管理为例,由于各级部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所以管理方式也明显不同,出现了情感型、周密型、效率型和

9、民主型等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但是,都需要服从学校既定的组织目标,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呈现百花齐放而又殊途同归的局面。2善形一生:滕州市姜屯中学善文化教育的追求山东省滕州市姜屯中学依托学校地处古滕国腹地,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最早实践地,至今民风淳朴、善风犹存这一属地文化的主脉,提出了挖掘善文化的内涵,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开展、实施善文化教育的构想。学校提炼出“真而善、善而美”的校风;“以学定教、严谨善诱”的教风;学风是“勤学善思、自主互动”;校训是“日行一善、善形一生”。在该校对校训的诠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并持之以恒,不仅如此,还要将善德善行表现出来,让善

10、的光辉照亮他人,温暖社会。”这一理念,正是这一校训所体现出来的该校善文化教育的最终追求。同时,学校将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创新与师生发展等;学校物质、制度、行为、组织等文化巧妙地进行了整合提炼。从而营造了一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善文化与多种文化有机交融、互相推动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典型。如何让“善”的教育在校园里广泛推行,让“善”的美德在师生心中得以生长,让“善”的品行在师生身上充分展现呢?姜屯中学在追“善”于源、深挖“善”根、存“善”于心、以“善”育人等活动基础上,大力营造浓厚的“善”文化氛围,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和激励。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措施,现简单介绍一下:让墙壁说“善”话在走

11、廊的墙壁上悬挂了介绍滕国历史的挂图以及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图片,在门厅的两侧撰写了孟子滕文公文章,在教学楼侧面雕刻了一面“百体百善”书法墙等,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美而善的气息,供师生们随时浏览,时时诵读,细细品味。赋楼房以“善”名 给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主体建筑及主干道起了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如知善楼、行善楼、本善楼、立善楼、乐善楼、崇善楼、至善楼、扬善楼等等,使师生望楼生义,远而敬之,近而观之,观而从之。标“善”念于校园在校园的醒目处,比如宣传栏上,走廊旁,草坪边,科学设计标识出一些浓缩的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诸如“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

12、、扬善学”、“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弘扬善的文化、实践善的真义”等标语,建设了善文化专题教育长廊,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授“善”学入课堂“善”的培养应体现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把课堂作为善文化培养的主渠道。学校提出了课堂善文化构建的目标,具体的讲,就是 “构建善育、善动的课程;炼就善待、善教、善诱的教师;培育善学、善思、善取、善为、善创的学生”。讲授“善”的知识、倡导“善”的观念、传播“善”的文化,在全校的课堂教学中,已蔚然成风。开设校本课程,是善文化教育入课堂的又一主要形式。从学生领到校本教材善文化

13、教育读本起,意味着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又增添了善文化的全新内容,实现了善文化以一门课程的姿态进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目标,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善文化奠定了基础。 以活动育“善”品学校着力实施“日行一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学校推行了“为善日记”。学生的“为善日记”详细记录着自己“日行一善”的每一个细节。认真翻阅每一本“为善日记”,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在学生稚嫩的言行背后,跳动的是一颗充满善念的心。举办善文化艺术节。该校的学生,只要谈起善文化艺术节,都兴奋不已,艺术节上特色鲜明的活动,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手工制作、每份调查报告、每篇观察日记、每幅书画作品

14、,都凝聚了学生的智慧,都展示着学生的追求。该校班主任陈长梅老师说,学生们至今难忘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与人为善,是在活动中体现的善思、善行,是在对自己的展示中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及战胜自我的信心。善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品牌活动,激励着每一名学生不断地发掘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出一支弘扬善文化的小志愿者队伍。善文化不能局限于学校,要使之深入家庭,融入社会,让所有人感受善文化的魅力,以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学生是最好的使者。姜屯中学倡导“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善文化传播的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

15、一批学生,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社会效应。另外,学校的一些常规活动也注重把善文化纳入进去。国旗下讲话、召开善文化主题班会、评选为善小标兵、开展“善文化”故事征集活动、从善故事演讲比赛、收集善言善语相互交流、举行善文化手抄报展览、举办“善在我心中”征文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行善激情。每班设立一张“日行一善”授星榜,将学生的善行进行表彰,以激励其进一步的向善行为。开展教师为善活动。学校把培养教师的知善、行善、扬善等意识和行为作为开展善文化教育的基本着力点,在教师中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包括评选教师为善之星、成立善文化研究会并设立了省级研究课题、召开善文化研讨会、举办善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等,以挖掘、传承、弘扬善文化为己任,做学生的表率,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了善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这样,师生在正常的生活学习中,接受了“善”的教育,渗透了“善”的思想,提升了“善”的品德,实践了“善”的真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