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8523311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六年级模拟试题一、给下面题目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面带点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俨(yn)然 镶嵌(qin) 崭(zhn)新B犹豫(y) 俊俏(qio) 帐篷(png)C犟(jing)龟 荡漾(yng) 给(gi)予D平衡(hn) 陕(shn)北 炕(kng)上2、下面词语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走马观花 走亲访友 B亡羊补牢 生死存亡C短兵相接 兵临城下 D一生清白 白璧微瑕3、下面前后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桑梓故乡 B鸿雁书信 C春秋岁月 D巾帼须眉4、下面人物和成语一一对应全对的有( )组:奉公守法赵 奢 运斤成风

2、石木匠 三人成虎庞 葱破釜沉舟项 羽 卧薪尝胆勾 践 杯弓蛇影乐 广熟能生巧陈尧咨 入木三分王羲之 韦编三绝孔 子闻鸡起舞祖 逖 老马识途管 仲 游刃有余庖 丁A 1组 B2组 C3组 D4组5、下面句子中,标点打得不正确的一组是( )A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B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C“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外公说,“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D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有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雀。6、和例句用的修辞手法不一样的

3、一句是( )例: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A小桃树瘦了很多,昨日的美丽完全消失了。B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C田螺样子很像背了躯壳的大蜗牛,只不过蜗牛不能在水中生活罢了。D它们眨着眼睛,向你诉说着在人迹不到的深山里隐藏的秘密。7、没有和例句一样用相同方法加强语气的句子是( )例: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A啊,小桃树,我怎么能将你放在这里,离开家乡,又默默地将你忘记呢?B你喜欢河边的卵石吗?那些光滑滚圆的石子,有的红红的像玛瑙,有的带着一条条水波似的浅绿条纹。C难道执著和痴情不正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么?D如果一旦失去了延安精神,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8、下面不属于说明方法的

4、一项是( )A举例子 B列数字C用比喻D作比较9、“辞家见月两回圆”前面的一句是( )A今夜不知何处宿B走马西来欲到天C平沙万里绝人烟D寥寥天地春宵月10、和原文一字不差的语段是( )A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锄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B今天啊,我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C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化马蹄轻。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二、根据要求填空。11、仿照例子,写词语。A例:聚精会神 轻描淡写 (

5、)B例:一心一意 五湖四海 ( )C例:心急如火 骨瘦如柴 ( )12、学了暮江吟,我们很自然地会回想起这位诗人的另一首诗( )。13、学了六年,课文中的人物多多少少会留在我们脑海里。请写出四个在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写出他们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请用两字或四字词语来概括。)( )( )( )( )14、六年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了不少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 )( )。三、阅读。(一)读语段,完成后面练习。我把我的爱,投进了篮球筐,装进了篮球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地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

6、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后来再后来,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个篮球 摘自我爱篮球15、为什么作者说当她大汗淋漓和酣畅淋漓地写作时,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孩?_16、把对“爱” 的感悟写下来。爱是什么?是( )是( )是( )17、请在语段中任选一个词或一句话,慢慢品味,写出从中品出的味道。_(二)读短文,完成后面练习。“千面”世博的几个关键词 上海世博游客的观与思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观众眼里的世博会,可能不尽相同。走近世博游客,听他们讲世博会的所观、所感、所思。

7、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2关键词一:惊叹“我的眼睛不够用了”3来自北京的余铭游园休息时,不停地感叹:“我的眼睛不够用了。上海世博的42个国家的自建馆个个外形奇特,有的如动感的舞裙,有的就像一艘巨型宝船,有的形如天然的焕彩沙丘,还有的就是一个玲珑剔透的“音乐盒” ”4这些自建馆已成为展示全球新科技的大舞台。其中日本馆应用了最先进的循环式呼吸孔道技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会“呼吸”的展馆。它还会通过人工制造的雾气代替空调来降低气温。而意大利馆的外墙,可变幻透明度,还能随时感知建筑内外部的温度和湿度。徐徐步入“月亮船”造型的沙特馆,站在悬空栈桥上的传送带上缓缓前行,你仿佛悬浮在半空中,头

8、顶、脚下和前后左右都被屏幕所包围。屏幕里,无边的黄色沙漠,满眼的绿色植被;朝圣的人群,现代的都市;星际穿梭,海底漫游你仿佛腾云驾雾,正在上天入地,越过了沙特上空,飞往太空环绕地球,效果之震撼难以言表。5很多展馆还展现了自己国家独有的文化。丹麦馆内,首次出国的丹麦国宝“小美人鱼”铜像与观众亲密接触;法国馆展出由梵高、米勒、塞尚、罗丹等大师创作的艺术珍品;尼泊尔馆展示的是雪域高原的独特风情。6关键词二:向往“希望生活会有美好的改变”7顾洪宇是上海一个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是个航空迷。在中国航空馆门口,他十分痴迷地盯着大屏幕,仔细地观看通过幻影成像技术演绎的各款经典飞机模型。在飞机模拟器上,他操纵方向盘

9、,方向改变,座椅晃动,眼前是白云、蓝天、青山、高楼世博园的一番经历,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梦:“长大了,我也要飞上蓝天。”8大学生张宁印象最深的是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馆里呈现了年的概念车。他说:“年后,路上没有红绿灯,车流像鱼群一样自由穿梭,上亿双手从方向盘上解放出来,再也没有拥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9“希望世博的展示能变成现实,生活会有更美好的改变。”他说。 10关键词三:警醒“我要把这些带给学生看” 11刘章海是云南的一名中学教师。两天来,他在世博园里边看边记,记满了一大本。记者看到,笔记本的前几页,是密密的数字:石油,45年;铜,61年;天然气,60年这是资源可用年限的数字。公斤纸,15

10、公斤;公斤铝,37公斤这是生产一公斤资源性产品需要耗材的质量。他的相机里,满是在“城市地球馆”内拍摄的照片:垃圾遍地,石油泄漏,鱼虾死亡触目惊心。 12“这些展览内容给城市敲响了警钟,再不能这么掠夺资源了。”刘章海说,“今年我们那里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我回去后要把这些数字和照片全部让学生们看,让他们受更多的教育。”13关键词四:反思“我们还要努力” 14世博园片区的德国馆是大热门,馆外天天排着长队。许多观众参观完毕,欣赏之余,不无反思。 15上海的李黎曾有三个月的旅德经历。她这次特地来世博会“重温”德国。她留意到:在其展示产品的木箱结构上,既写着“德国制造”,又标明“德国创造”;为节能,德国

11、甚至在混凝土板内设置了透光纤维。她说:“世博会是个大课堂,我们要更多学习他国创新、细致的精神。” 16“看到这些产品,我很钦佩德国创造了这么多驰名世界的品牌,真希望将来也有更多的中国创造能扬名世界。”学材料专业的大学生杨建强说,这也让他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中国在创新和科技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我们还要努力。” 18、做题前,请在指定位置完成批注要求。(请安排好答题位置,不要把答案写出批注框)(1)在题目旁批注:扣住题目中的词语想开去,你读懂了什么?(2)在文章中批注:用不同符号勾画下不同类的句子。在批注栏里注明各种符号表示的意思。A类:概括文章内容的句子。B类:与每个小标题中引用句呼应的句子。(3

12、)在文章结尾处批注:读完文章后的简短感言。19、整体感知:(括号里填的词语个数不限) 文章用四个关键词来介绍上海世博“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其中关键词( )主要介绍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而关键词( )主要介绍它“是一次心灵的震撼”。20、部分研读:(1)读第4段。文中说日本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会“呼吸”的展馆,是因为( ),这里的“呼吸”打上引号,表示的意思是( )。以日本馆为例是为了说明( )(2)读第7段。“顾洪宇”看到的不是真的飞机,这可以从( )和( )这两个词看出来;他开的也不是真的飞机,这可以从( )这个词看出来。(3)读第11段。说说“石油,45年”表示的意思。_(4)读第15段、第16段。说说“制造”和“创造”有什么区别。_21、整体回顾:文章用“千面世博的几个关键词”为题,好吗?写出理由。_四、作文。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A 童年趣事B 我尊敬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