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852330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单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垂着,旷野广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名声哪里是由于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当由于年老有病而罢休。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由于文章而出名吗?年老病多也应当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

2、?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词语解释】独夜:孤单之夜。着:见着。何因此:所像的是什么。岸:指江岸边。(2)危樯(qi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种人夜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旷野显得格外广阔。(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的确是以文章而出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因此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并且病,因此这句是自解语了。(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由于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觉得是、是。(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

3、零”、“飘泊”的意思,由于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旷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觉得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觉得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广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将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

4、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托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这首诗大概是她通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动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托,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烘托深沉滞重的孤单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她笔下奔涌的江流同样澎湃难平。这是杜诗五律的名篇,

5、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单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她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她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同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觉得是“

6、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觉得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事实上,诗人写广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她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常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诗的后半是“舒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由于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当由于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

7、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由于文章好而出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的确是既老且病,但她的休官,却重要不是由于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体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步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她飘泊、孤寂的主线因素。有关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但是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旷,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动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

8、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体现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种范例。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她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由于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由于无重用她的人,无她的伯乐了,那是一种如何的无奈。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鉴赏: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浣花溪草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托,只得携家小取水路东下.此诗即为行船通过渝州(今重庆)、忠州(

9、今忠县)一带时所作.作者身世浮沉,前程难卜,故诗以抒写飘泊奔波的牢骚情怀为主旨.然而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观此篇中自然景观之雄浑与诗人情志之自豪,愈发令人相信杜甫人格与诗格的高度一致.此诗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颇与登岳阳楼,登楼、登高等五、七律抒怀名篇有相似之点.试看诗中前半竭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情因景生,气势夺人心魄,艺术感染力十分强大.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

10、见.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错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某些.这里不仅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并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性.具体说来,由于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因此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说名岂因文章而著,与作者另一首赠严武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之句同慨.第六句自解,实乃牢骚.说自己失去官职是由于既老且病,似乎婉转自恨,其实是恨世.真正的状况是与时与事多忤.此意不直接说出,显得悲愤更深.仇兆鳌杜诗详注引旧注云: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说得颇为中肯,可参照.末联即景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自问自答,老怀悲凉之状更加突出.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可叹.这个比方,与开篇的自白首尾相顾.一沙鸥呼应独夜舟,抒情主人公孤单流浪的形象完全凸现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