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852294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国外康复景观设计方法前言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而加快。长时间、高强度的压力,不充足的睡眠,不达标的运动量,缺失的自然接触等因素都在促使中国亚健康人数增长。且中国开始呈现老龄化趋势1,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备受关注。从景观行业来看,康复景观有利于亚健康人群、老年人以及特殊需求人群,甚至普通人的健康。对于亚健康的人群,接触自然有助于减小压力,增加潜在的运动机会,缓解亚健康的情况。对于老人和儿童,接触自然可以为他们带来质量更高的活动体验,进而促进身体健康。对于身体正常的人,接触自然可以放松心情,提高注意力。1康复景观介绍1.1康复

2、景观概念康复景观(Healthcareandtherapeuticdesign)和康复花园,保健型园林等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如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对康复景观的期望,旨在利用室外景观环境(比如常见的花园)为病人及其治疗者、朋友、家人等提供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治疗帮助。形式上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有花园,或者是广义的公共绿地2。康复景观最常见的地方是在医院、护理所和老年社区等其他相关等医疗和居住场所,为使用者减轻压力,增强治疗效果。1.2美国康复景观设计发展18世纪至19世纪,美国的医院开始关注康复景观的作用,比如“美国精神病学之父”本杰明瑞师在19世纪首次提出,在公园里工作有助于精神病患者康复。在1940年

3、代和1950年代,美国退伍军人开始接受园艺康复护理,而后群众也逐渐开始尝试,随即提高了康复景观的接受度3。较早提出人和自然环境有联系互动的是爱德华威尔逊。1984年,他提出了亲生命假说4,表明人类对其他生物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该假说提出后,1993年,希尔维根和奥里恩斯提出了环境宜居性线索4,认为“有资源”“有遮蔽”“有预警”及“易导航”是人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和舒服的四大要素。1998年,斯蒂芬和瑞秋卡普兰发表了“ART理论”,即注意力恢复理论,强调自然环境可以缓解定向注意力,通过足够的空间范围、有趣的设计和心理预期的满足。1999年,罗杰乌尔里希提出“压力减轻理论”4,表明可控的空间、积极的

4、设计、提供锻炼机会和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压力。1998年,玛莎泰森强调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设计康复景观,也提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1997年,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出版了康复景观:一种基于证据的方法来设计康复花园和户外空间,书中根据对100所治疗机构的研究,提出了放置健身步道、交流空间,引导注意力,注重设施细节等较通用的设计方法。与研究同步的是相关平台的建立,比如美国园艺治疗协会(AHTA)的建立,促进出台了园艺治疗实践标准。康复景观网的建立,创造了康复景观研究者们交流学习的平台。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为康复景观设计提供了专有的实践板块,便于学者讨论学习。2美国康复景观设计实例伴随康复景观设计的研究

5、,实际修建的案例也层出不穷。而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是其中的经典作品。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有1115m2,并于2006年获得了ASLA设计奖5。花园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植物园内,从单一的阅读花园提升为残疾人的活动场所及园艺疗养空间。整体空间划分三个片区:沉思园、园艺疗养园和示范园(图1)。主游线结合植物园内道路组成环路,串联三个片区。这样的设计和“环境宜居性线索”相吻合,尝试用易导航的路线连接有遮蔽条件的空间。片区空间造型简洁,便于理解,并且认真考虑了视线方向。比如作为主入口的沉思园(图2),以一个矩形水池为核心,水池东侧栽植白玉兰。白玉兰东侧是水景,泉水从矮墙上慢慢流入下

6、方水池中。水池外侧为草地,再外围是通行小路,使用石材铺地。偏东北向布置的景观元素可以服务于西侧和南侧的建筑视线,同时营造了宽敞而宁谧的体验空间。园艺疗养园使用了多种植物搭配突出景观效果,提供多感体验。种植池高度和形状提供给不同人群使用,尺寸经过仔细推敲(图3)。作为主要景观元素,示范园的景墙选用石材贴面融入周围环境,既可以分割空间,又可以观赏。反射池和水景满足人的亲水性(图4)。受限于面积,花园并没有提供运动场地,这一点有所不足。3美国康复景观设计方法基于前文的理论假说和实践案例,对康复景观的各类要求可大致分为空间、交通、元素和活动这四类。3.1空间塑造首先空间要有一定规模,比如前文案例中的康

7、复花园,其中较小的分区(示范园)也有90m2的范围,且保留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如注意力恢复理论所指出的:充足的空间范围,让使用者产生出探索一个新空间的感觉,有助于缓解定向注意力。其次是分区,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划分功能区,比如根据不同的使用难度、文化认同,或动(锻炼)静(冥想)。功能区之间最好有遮挡,还有空间层次要分明,便于理解。在适当位置提供安全的“躲避”空间,并且注意情绪引导。丰富有趣、积极乐观的自然景观有助于康复,比如充足的阳光或精美的植物配植。3.2交通流线如环境宜居性线索提到的“易导航”要素,康复景观应提供便捷清晰的游览线路。总体布局上建议使用较平顺的环形道路,方便使用且保证游览距离

8、合适。道路形式上,前文案例中考虑了轮椅、拐杖的使用需求设计道路的宽度,并且路面设计平缓,表面防滑,不同分区的铺装差别很大,有助于特殊人群察觉。关于道路设施,沿路应有密度较高的停留休憩设施,便于特殊人群的多次休息。增加清晰的标示牌,在岔路提示路线选择。3.3景观元素环境宜居性线索和压力减轻理论都提到自然元素可以给人安全、积极、舒适的感觉,如常见的光、水、空气、植物元素。光元素的充足有利于保持合适温度,营造丰富的变化。安置场地时应注意朝向和周围环境,保证光照充足,营造变化丰富有趣的光影。水是让人感觉亲近的元素,如前文案例,可以通过尺度不同的水景提供便捷多样的亲水机会。对于空气,设计应考虑风向,留出

9、风道,打造空气清新、通风良好的小环境。植物的选择要颜色多样,可以尝试较明亮的颜色,且通过高度多样的种植池,给各类人群提供接触植物的机会。植物要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丰富。种植动物和昆虫喜爱的蜜源植物,吸引生物。3.4活动交流压力减轻理论表明社会支持是缓解压力的条件之一。社会支持可以通过交流和获得社会帮助来实现。康复景观应创造交流条件,合理设计广场、座椅、运动设施等。开展社会活动,提供康复景观讲解、室外养生课堂等服务,为使用者提供社会帮助。4美国康复景观的借鉴中国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合一,与康复景观观念相同。但在设计方法上中美两国情况不同,应有选择地借鉴。首先是满足游人需求,注重细节设计。中国是人口大国

10、,康复景观使用者人数更多且情况更复杂,需全面考虑他们的使用要求并根据场地特点有所侧重。对细节的关注应体现在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分割不同功能区,提供舒适便捷的道路,设计高度多样的座椅、种植池等。其次是设计结合文化。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布置巧妙,但不应一味抄袭。康复景观应符合大众的文化认知,使他们能产生心理共鸣。比如空间处理可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同时突出景观元素的文化特点。在“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中选用的罗勒香草,是美国比较常见的植物,而在国内则可用象征高洁的兰花、中医草药麦冬等。再次是开展活动。可以通过民间团体、社区和管理会等机构合理地组织老人、需要康复治疗的人员、护理人员等参加活

11、动,宣传并推动人们对康复景观的认知和使用。5结语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步增快,由此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显现,康复景观的研究也是大势所趋。美国对康复景观研究的关注,贡献了很多研究理论以及实践成果。通过分析总结这些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希望能找出其中“共性”的基本设计手法,更简便地运用到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让广大民众得到“治愈”。当然,对于医院、养老院和幼儿园等有特定使用群体的康复景观,还需基于特殊需求,采用针对的设计方法。关于公共空间康复景观的基本设计方法,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继续深入这个主题,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升。作者:赵桠菁 赵茜第 1 页 共 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