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845179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的任务驱动法地运用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高一化学 “任务驱动法的运用研究-某某市属级2011年“个人教学问题结题报告某某三中 徐 慧一、我研究的教学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某某省自2006年开始推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1】随着初中自然科学改革的推进,高一新生入学时的化学学科能力根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课程设置对高一化学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新的问题。研究者自2008年开始,连续4年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与高一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较多交流。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主要学科由5门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变为9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

2、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覆盖面扩大、难度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普遍反映:“相比于初中,高一化学的难度提高了许多,学习起来很困难,有时甚至感觉无所适从。研究者的问题与困惑是:进入高中,学生的心智在开展,为什么反而会觉得化学学习很困难?在4年的新课程高一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也一直在思考:高一学年,如何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学生方面1、高一新生化学根底薄弱初中教材内容编排原因根据某某省的中学学科设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相衔接的根底教育课程。初中科学按

3、学习主题而非学科知识体系编排,学生在初中并没有单独学习过化学科目,只是在科学学科中断断续续的接触到个别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没有形成化学学科知识体系。【2】初中教师专业背景原因初中科学学科教师的化学专业知识良莠不齐。目前我国高等师X院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科学教育专业,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多由物理教育、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地理教育等单一学科背景的本科、专科毕业生担任,有的甚至是非师X院校非教育专业毕业生。因为缺乏系统的学习,局部教师自身的化学知识不完备,自身没有充分理解并掌握化学学科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培养的学生自然也是一知半解。因而,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时,化学学科能力根底薄弱。2、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

4、效率低下我校学生属二类生源,大多学习主动性不强。只有学科教师明确要求的内容,才会关注一下;只有学科教师明确指明的方式,才能稍微模仿一下。进入高中,学校的管理模式由之前的填鸭式转变为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半自助模式,而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饭来X口的等待阶段,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生常常面对有很多内容要学习,但不知如何下手的尴尬,学习效率低下。二学习内容和时间安排方面1、高一化学知识容量大、难度高初中三年,学生只是浅显的了解了一些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根据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学生高一学年学习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各含4个专题,每个专题含

5、2-4个单元。学习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根底、“常见无机物与其应用、“物质结构根底、“化学反响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开展等,知识容量不可不谓之巨大。知识由单一拓展为复合、由具体上升到抽象,难度也大大提高。2、高一化学课时紧X学生高一学年要学习化学1、化学2两个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各含4个专题,每个专题含2-4个单元。每个课程模块共10-12个单元见附表1。【1】专题单元数目模块表1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单元数统计专题1专题2专题3专题4必修13232必修23432按照课标,我校高一化学课时安排是3课时2008年9月-2011年9月。如此,单从数量上看,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是3-3.6个学时

6、。每个单元含2-5节教学内容,除去日常教学必须的测验等教学评价过程,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只有新授课,没有复习课或习题课。如此,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优时机就在化学课堂上。在传统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感叹:“听教师讲讲很容易、自己做做非常难。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不高。三解决该教学问题的思考上述4个原因中,有3个因素是一线教师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必需承受的事实;而第2个因素“高一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低下上,一线化学教师或许可以有所作为。提高化学课堂学习有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三、我对此问题的检索综述一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现状目前国内教育教学研究中,关于“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拟多。查询中国

7、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2012年,有相关文章64篇发表。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学刊发8篇。其中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10篇,分别探讨了“了解学困原因、“改良课堂教学策略、“关注知识系统的构建、“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学等方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性。二“任务驱动法研究现状目前国内教育教学研究中,“任务驱动法被广泛运用于信息技术、物流、电子商务、机电维修、商务英语等职业技术类教学中,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2012年,有相关文章590篇发表。但其中只有6篇有关中学化学教学,2篇明确有关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见文不多

8、。在“任务驱动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运用研究方面,笔者查阅大量资料,至今还很少有人论述到。四、我对研究课题的界定一时间X围从教学过程来说,本课题研究的是整个高一学年的化学教学。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主要是高一化学化学1、化学2两本书的内容。三学生对象针对研究者所在学校二流生源的学生群体,学生对象是研究者任教的班级研究者于2011学年第二学期,即2012年2月开始执教这个班级,称为试验班。选择高一入学成绩相当的2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四任务驱动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素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

9、主义教学理论根底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即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进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3】五、我的研究实践与操作一解决措施研究者尝试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二实施流程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2月第二学期开始第一次月考3月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4月)阅读任务驱动实验任务驱动解题任务驱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联考(6月

10、)三具体操作从学生个人开展和教学评价体系出发,笔者就课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维度,即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解题、学会实验三方面运用“任务驱动法进展了探索与实践。任务驱动法指导学生阅读【2】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教材或其他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普通中学相当数量的学生在阅读方法方面存在问题。教学实践明确,在普通中学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中,如果在课堂阅读时给学生指定阅读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目标的任务驱动下高效阅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深浅,可采用阅读练习、阅读提纲、阅读思考题驱动,指导学生阅读。阅读练习驱动 有的教材内容只要求

11、简单了解,宜采用阅读练习驱动,如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4】的知识介绍学习。PPT投影:【阅读练习】P58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它是最简单的有机物。2.石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主要组成元素是_,_。3.煤是由_和_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4.“西气东输的气是指_。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阅读,边完成阅读练习,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课堂阅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阅读提纲驱动 有的教材内容要求概括小结,宜采用阅读提纲驱动,如氯、溴、碘与其化合物【5】中关于氯气物理性质的学习。PPT投影:【阅读提纲】氯气的物理性质:P41-43:色、态、味、毒性、密度、水溶性。在阅读

12、提纲的指导下,学生快速阅读相关内容,能够比拟全面的概括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氯气可溶于水,氯水呈黄绿色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易液化为液氯Cl2。在此根底上,要求学生由个别推广至一般: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色、态、味、毒性、密度、水溶性这几个方面把握。阅读思考题驱动 有的教材内容要求理解掌握,宜采用阅读思考题驱动,如化学反响速率与反响限度【4】学习“可逆反响概念。PPT投影:【阅读思考题】P32:1.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分子、离子?2.为什么氯水中存在HClO?3.为什么在水过量的情况下,氯水成分中还有Cl2分子呢?这说明什么?4

13、.如何书写氯气与水反响的化学方程式?这里从氯水是由Cl2溶于水制得,但却含有HClO,学生推测必然发生了化学反响;但氯水中仍然含有Cl2分子,可见反响并没有完全进展;由此得出“可逆反响概念和特点。阅读思考题驱动能引导学生在条分缕析中把握概念,学会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在化学必修课程中传授学生所有的化学知识,但我们可以传授给学生得到化学知识的最根本方法阅读能力。任务驱动法指导学生解题【2】高一化学的计算多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学生对于相关计算,常常是:上课听得懂,例题看得会,但独立解答问题时,错误百出,甚至无从下手。通

14、过对教材例题、习题的分析归纳,研究者引导学生总结出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步走解题任务法:转化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 找关系找出未知量和量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列式,求未知量求未知量的物质的量 求答案将未知量由物质的量转化为答案要求的物理量。在解答具体问题时,要求学生按照明确的任务,按步解题。如必修1P13“问题解决:在标准状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响才能生成18g水?【5】解题任务: 解题过程:转化 n=1mol找关系 2H2 + O2 2H2O2mol 2moln(H2) 1mol列式,求未知量 =解得:n(H2)=1mol求答案 VH2= n(H2)mol-1通过对这道习题的任务剖析,学生熟悉了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四步走解题任务法。笔者又从教材、教参和作业中精选了一些一样类型、但略有变化的变式让学生练习,旨在让学生触类旁通,熟能生巧。在近一个学期的练习巩固后,学生在解答化学必修模块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时,大多能主动运用“四步走解题任务法,解题正确率、效率显著提高,解题能力明显加强。任务驱动法指导学生实验【3】以实验为根底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以“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