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428450053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几点做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修订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教学是指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以某学科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科教学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有利于发挥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还指出:跨学科融合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

2、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跨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其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利,对教师的成长和学科建设发展也是有利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跨学科融合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运用跨学科融合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并知道如何运用,才能更有效地落实跨学科学习。它具有交融性、长期性、实践性等特点。1.交融性。即与其他多学科知识的交融,用学生已获得的其他学科知识与体育学科知识、技术动作的密切相关性,来帮助学生更快认知和掌握体育课堂中学习的动作技术。2.长期性。即在体育课堂学习中

3、,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进行道德养成教育和培养爱国思想等,具有长期性。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特别是育人,需要“细嚼慢咽”,一点点渗透、多些时间、多些体验感悟。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中不断渗透,不断融合,不断运用,给学生有体验的机会,有思考的时间,有实践的运用。3.实践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只有学生实际地运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体育学习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其运用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根据体育学习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在实践中解决体育学习的问题。结合上述理念,我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现与读者分享。一、体育+音乐,在音乐

4、旋律中熏陶体育运动精神体育课堂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践行全面育人教育的主阵地。新课标的颁布,让体育课程育人的价值更加突显,体育课堂也越来越规范合理。但总有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怎样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在学得体育技能的同时享受体育的乐趣就迫在眉睫,所以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更加丰富、有趣、要更有韵律感。将音乐有效地引入到体育课堂上,让音乐在体育课上充分发挥作用。一首好的音乐可以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选择音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动作风格、课型、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所选择的音乐给学生带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它会不断提升学生体育

5、锻炼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锻炼效果,让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如我在二年级原地投掷小沙包教学中,准备活动我就以节奏感强的跑操音乐带领孩子们有序地进行慢跑,做操的音乐也是带有口令的,具有明确的动作指令,低年级的孩子会非常喜欢,也能更好地根据节奏完成准备活动,特别是在放松部分,我用儿歌有你就幸福的手语操来完成,这种健康的、能带来正能量的音乐,能让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又能达到教学的目标。二、体育+数学,在数学思维建构中提升体育技能技巧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运用与数字有关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体育的关系。低年段排列队形是让教师和学生头疼项目,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如:水平一阶段的队列队形教

6、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熟悉的图形来走,这样他们更容易记住自己的位置。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算数、测量、画图形等数学知识完成体育游戏的挑战,也会让体育课增添无限乐趣。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在练习实践环节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远训练,并让学生用卷尺测量和记录,既进行了体育锻炼,又运用了数学知识,比一比谁跳得远,看一看谁记得更准确,活动中还涌现出“测量达人”和“跳远小能手”。孩子们在运动中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在测量中学会了严谨与细致,发展体能与提升数感并驾齐驱。三、体育+语文,在语言文化情境中建构体育课堂当前体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如

7、果能将体育教学与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对文化精神层面的提升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复杂难记的动作要领编成有趣的口诀,将游戏规则编成简单易懂的顺口溜,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学习体育动作的过程中感受顺口溜、口诀、童谣、诗歌的文化内涵。投掷是锻炼孩子们上肢力量与肩带灵活性很好的练习形式。小学低段主要是以单手持轻物掷远为主,技术动作主要分为:单手持轻物准备动作、向后引体预备动作、转体后蹬行进动作、向远投掷结束动作。投掷技术主要要求学生在投掷时协调地运用全身的力量,通过单手的手臂力量将器械投射出去,我们对单手投掷动作归纳总结为“七言妙句”小

8、口诀:两脚开立前后站,肩上屈肘向后倒,蹬地挥臂肩上投,出手有力快向前。运用口诀和顺口溜把投掷的练习动作要领谨记在心,学生好记,要领朗朗上口,有利于技术技能的学习。四、体育+劳动,在劳动体验中提升体育素养负重跑的学习在前几课直线、曲线、往返跑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小学生劳动体验教育的研究”课题,以“福园”体验教育基地为场地,创设“春种秋收”的主题劳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学练夹、抱、背等负重方法,解决体验负重跑时的身体平衡这一重点,感受负重跑的空间、方向、路线、节奏及速度等变化,突破全身协调用力、动作敏捷流畅的难点,发展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能力等。让学生知道徒手跑和负重跑的不同方法,学生练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自然、和谐。本堂课将劳动教育和体育教学相融合,完成体育中渗透劳动,又在劳动中体现体育,学生学得开心,既增强了身体素质,又提升了劳动素养。跨学科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简单相加或轮番呈现,也不是各学科教师的“孤军作战”,而是多元聚合、协同融合。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实施跨学科育人,需要从理念、能力、机制等层面提供保障。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探索有广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教学策略,在跨学科融合中了解学生学情,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学科融合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真正做到“有知识生成,有能力成长,有乐趣生发,有品德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