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26****ao 文档编号:42844215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河南省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语文试卷(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踟蹰(ch)敕造(ch) 商贾(ji)纨绔子弟(zh)B.奖券(jun)打烊(yng) 和煦(x) 自惭形秽(su)C.蹂躏(ln) 戏谑(xu) 濒临(bn) 破釜沉舟(f)D.戮力(l) 饥馑(jng) 圭臬(ni) 曲高和寡(h)【答案】C【解析】A.商贾(ji)改为商贾(g),纨绔子弟(zh)改为纨绔子弟(wn);B.奖券(jun)改为奖券(qun),自惭形秽(su)改为自惭形秽(h

2、u);D.饥馑(jng)改为饥馑(jn),曲高和寡(h)改为曲高和寡(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遒劲 弘扬 龟裂 安步当车B.惊诧 彭湃 滥用 虚无漂缈C.大抵 暗淡 虹霓 开天劈地D.笑靥 灌溉 维幕 精疲力谒【答案】A【解析】B.彭湃改为澎湃,虚无漂缈改为虚无缥缈;C.开天劈地改为开天辟地;D.维幕改为帷幕、精疲力谒改为精疲力竭。3.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有误的是( )。A.戴望舒雨巷散文B.关汉卿窦娥冤戏剧C.海明威老人与海小说D.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答案】A【解析】雨巷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关于这个议题,大家的意见

3、大相径庭,全票通过。B.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C.他们俩是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同一层里的邻居,门当户对,经常见面。D.遇到亲友家中有喜事、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清清白白,亲自去贺吊一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答案】B【解析】A.不合逻辑,大家的意见既然不同,就不可能全票通过。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错误。B.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这里形容坏人陷入困境。使用正确。C.门当户对: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出自西厢记。使用错误。D.清清白白:品行纯洁,没有污点,特指廉洁

4、。使用错误。5.下列古诗词不正确的是( )。A.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B.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C.羽扇伦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C【解析】C项“羽扇伦巾”改为“羽扇纶巾”、“强虏”改为“樯橹”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B.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戏剧项链。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边城长河等。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

5、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答案】B【解析】B项,“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家”错,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项链”错,项链为小说作品。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每个班大约有70%左右的学生是共青团员。B.学校组织观看了话剧我的一天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显著提高了。D.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办事还是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答案】D【解析】A项,不合逻辑,“大约”和“左右”两个约数不能同时使用,去掉一个。B项,介词滥用缺主语,“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去掉“使”。C项,搭配不当

6、,“数量”不能“提高”。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A.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C.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D.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答案】D【解析】D项,句末的”。改为。”引文独立,标点放在引号内;引文不独立,标点放在引号外。9.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是(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C.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对偶

7、)D.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一种乐观。(排比)【答案】C【解析】C项为拟人修辞10.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命曰琵琶行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感我此言良久立C.樊哙谢,起,立而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答案】B【解析】A、动词,吩咐/动词,命名B、 两个“言”都是名词“说的话”C、 感谢/道歉D、 名词,水/动词,游水二、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8、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1)以上文段选自( )。(2分)A.荀子 B.孟子C.老子 D.庄子【答案】B【解析】选

9、文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数罟不入洿池(c) B.鸡豚狗彘之畜(x)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f)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答案】C【解析】莩pio同“殍”,饿死的人。(3)下列加点的词与“树之以桑”中“树”的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天生我材必有用 B.大珠小珠落玉盘C.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D【解析】“树之以桑”中“树”是名词作动词,种植D项,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6分)(1)材木不可胜用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3)非我也,岁也。【答案】(1)胜:尽,完 (2

10、)悌:敬爱兄长 (3)岁:年成【解析】“材木不可胜用也”译为“那木材便用不尽”。“申之以孝悌之义”译为“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非我也,岁也”译为“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13.概括选文第二段“行王道”的具体做法。(4分)三、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9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

11、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

12、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14.选文出自荷塘月色一文,作者是( )。(2分)A.老舍 B.孙犁C.朱自清 D.史铁生【答案】C【解析】选文为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15.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1)点缀( ) (2)袅娜( )(3)酣眠( ) (4)倩影( )【答案】缀zhu 娜nu 酣hn 倩qin【解析】注意多音字“娜”16.从下列词语中

13、选出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横线处。(4分)眺望 弥望 脉脉 淙淙飘 浮 画 照【答案】弥望 脉脉 浮 画【解析】“弥望”意为充满视野、满眼。“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浮字写出了水汽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态,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把水汽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现出来了。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画”这个动词是经过锤炼的,与“倩影”搭配得很好,表现出一种趣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17.下列句子运用

14、通感修辞手法的是( )。(2分)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D.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答案】C【解析】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荷花的清香”比喻成“歌声”,把嗅觉转化为了听觉,运用了通感的修辞。18.完成下列题目。(8分)(1)写出选文第一段描写的景物。(4分)【答案】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解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描写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