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42843952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名句默写系列练习0322(附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名句默写系列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近来班上攀比、游玩之风颇盛,魏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谏太宗十思疏里的“”和“”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节俭、游玩要有节制。(2)古人常发生命之思:有感喟止命短暂的,如赤壁赋中的“”;有的则表示虽然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存在则足绵延长久的,如春江花月夜中的“”。(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窗,犹如一个画框,镶嵌着作者的人生悲欢。高中古诗文里的“窗”常常传达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 如:“,。”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从陈情表中“,”两句可以看出,魏晋时对汉代的选官制度有所沿用。(

2、2)一些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长,反而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干扰,这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日夜操劳,去而复返的表现“,”相似。(3)2024年是龙年,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在班级元旦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请大家以“龙”字行“飞花令”,可选用古诗文的句子。轮到你,你的回答是:“,。”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晚中,一曲上春山引发了人们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就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借“,”两句表达对晚秋时节江流及峰峦壮美之景的喜爱之情。(2)高三百日,小明想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所说的“,”两句提醒同学们要注意细节,防微杜渐。 (3)

3、小李在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看到徐庶的一句评价“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他立刻想到“,”两句诗来评价此人的功绩。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2)列子汤问中“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借动物的动作来写音乐之美妙,与之类似的还有李贺李凭箜引中的“”和苏轼赤壁赋中的“”。(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名称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快阁中,黄庭坚巧用典故,表明自己决意归隐江湖,不存世俗机心的两句

4、是“,”。(2)阿房宫赋中,作者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名句是“,”。(3)“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借盘庚迁都之事,以“,”两句道出若是行动合乎道义,就可以无悔的道理。(2)江西诗派在创作上主张“脱胎换骨”,强调学习借鉴。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两句即是对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及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澄江净如练”两句的改造化用。(3)“杜鹃”在古代的诗歌中多为悲愤、凄婉、哀怨与愁思的象征,如:“,。”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中之鱼忽然游来游去,轻快自然的两句是“,”。(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方面来写战争激烈场面的两句是“,”。(3)离骚诗中,诗人通过“,”两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祭酒释怀;赤壁赋中则以“客”提及“”这一主客对饮场景,进一步生发人生感慨。(2)登泰山记中写登顶泰山远望夕阳下的景色,无限风韵尽在“,”这两个比喻句中。(3)古诗常常用“声”“色”兼备的诗句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除了不应追求物质享受外,还

6、需要“,”,才称得上好学。(2)荀子在劝学中说“,”,这句话以劣马为喻,论证了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3)小刚在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写介绍词,其中一幅画面内容是春水荡漾,飞鸟翱翔,他不禁想到诗词名句“,”。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的离骚中写到凶猛的鸟不合群的两句是“,”,以此比喻正直的人不会和小人同流合污。(2)诗经卫风氓中“,”两句,用汹涌澎湃的淇水烘托出被弃返回娘家的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绪。(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到太守宴席,其中两句“,”,写到宴席上有各种野味野菜,错杂陈列在前。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

7、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2)红楼梦的护身符歌谣里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在阿房宫赋里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是“,”。(3)杜鹃,别名子规,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常借杜鹃抒发哀愁之情,如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其余的还有很多,如“,”。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中“,”两句与离骚中“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意志和决心。(2)集句联是从古诗文中选句组成对联,既要原文不变,又要浑成出新。以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为上联,可与杜甫的“心迹喜双清”形成宽对;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为上联,再集王勃的“闲云潭影日悠

8、悠”为下联,堪称佳联。(3)古诗词中常用乐器借代音乐,达到以简代繁、以实代虚的效果,比如:,。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上课了,老师鼓励大家说:“同学们,课堂上要勇于发言,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不要像琵琶行里那位琵琶女那样“,”。(2)小刚买了一本诗经,觉得里面有很多的草木鸟兽的名字,很有趣。小刚的老师给他说,这本书还有其他用途。在古代,学习诗经对于修齐治平都有好处,即:“,”。(3)小刚一段时间沉迷于网游,早上是“原神”,下午是“王者”,晚上还“吃鸡”,但他都认为没关系,打游戏都是小节,算是业务爱好。小刚的老师兴华一针见血指出,古人说“,”,这“祸患”“所溺”说的就是你的网游呀

9、!(4)小刚学陈情表时,发现有两句“,”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类似之处,都提到“影”。只不过李白表现的是旷达洒脱,李密表达的是孤独悲哀。(5)小刚学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他很喜欢开头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种看淡成败的超脱让他想起了赤壁赋的两句“,”(6)小刚参加研究性学习时候,被要求给表现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插图配文字。有一幅图主题是“奢侈”,他在点评时候用了古人的原句“,”。(7)小刚听说老师在古代享有崇高地位,比如有很多“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今天是教师节,小刚画了一幅尊师重教的黑板报,想引用古人表示尊师的名言警

10、句,他可以写“,”。(8)小刚是偏理科的学生,他帮助偏文科的学生田敏学数学,田敏帮他复习语文,两人都进步很快。用韩愈的十个字可以概括,即“,”。(9)小刚的目标远大,但是不愿意从小事做起。他的朋友小峰说,千万别看不起小事,用古人的话来说:“,”。(10)小刚在学“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这类睹物思人典故的时候,想到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枇杷树,这棵树是“,”。(11)小光去爬山,登上山顶,看到斑斓的落叶、绵长的江流,于是触景生情,感慨颇多,吟出古人的名句“_,_”。(12)杭州亚运会期间,小刚在电视上看水上项目时,旁边的父母问他,都学过哪些描写西湖胜景的古诗词,小刚脱口而出两句“_,_”。 (1

11、3)小刚参加了“共读三国”活动,读完三国演义后他对孙权敬佩不已,准备在分享交流会上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引出对孙权的介绍,比如“_,_”就很恰当。(14)学校的“文学廊”为古今诗人制作名片,小刚想引用两句诗来概括曹操的形象,陈老师提醒他用曹操自己写的诗就很合适,比如“_,_”。(15)小刚想要创作一篇历史小说飞将军李广,他在前言中想引用一句褒扬李广的古代名句,比如“_,_”。 附:参考答案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近来班上攀比、游玩之风颇盛,魏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谏太宗十思疏里的“居安思危”和“戒奢以俭”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节俭、游玩要有节制。(2)古人常发生命之思:有感喟止命

12、短暂的,如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有的则表示虽然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但人类存在则足绵延长久的,如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窗,犹如一个画框,镶嵌着作者的人生悲欢。高中古诗文里的“窗”常常传达出作者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生命感悟, 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从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两句可以看出,魏晋时对汉代的选官制度有所沿用。 (2)一些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成长,反而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干扰,这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日夜操劳,去而复返的表现“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相似。(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