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2843810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斗轮堆取料机总体参数的确定、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斗轮驱动系统传动装置 的优化设计,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现场通信网络技术、远程通信系统设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监 控斗轮堆取料机的方法,斗轮堆取料机设计的虚拟样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变幅装置运动学仿真、斗臂 架模态分析、 CATIA 铲斗三维造型技术和非电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等内容。目录第 1 章 概述1.1 散料连续装卸机械的特点1.2 斗轮堆取料机和斗轮挖掘机的比较1.3 连续开采工艺和连续散料装卸工艺1.4 斗轮堆取料机国内外发展概况第 2 章 散料连续装卸机械的相关术语2.1 散料物料的粒度2.2 有关 “堆积”散料

2、的一些概念2.3 堆取料机工艺流程第 3 章 斗轮堆取料机概述3.1 斗轮堆取料机的分类3.2 斗轮堆取料机的应用范围3.3 斗轮堆取料机的代号第 4 章 斗轮堆取料机总体设计4.1 总体设计概论4.2 切屑形状4.3 斗轮堆取料机的主参数及其确定4.4 斗轮堆取料机的工作性能参数及其确定第 5 章 斗轮堆取料机的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5.1 斗轮堆取料机构5.2 液力偶合器在斗轮驱动系统中的使用与选用5.3 斗轮驱动系统传动装置的优化设计5.4 销齿传动5.5 带式输送机设计5.6 上车回转机构5.7 俯仰装置及液压系统5.8 配重的安装5.9 动力、控制电缆卷筒装置5.10 行走机构5.11

3、尾车第 6 章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6.1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基本结构6.2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功能6.3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的主要机构第 7 章 门架式堆取料机7.1 门架式斗轮堆取料机的基本结构7.2 门架式斗轮堆取料机的作业过程7.3 门架式堆取料机的主要参数7.4 主要机构7.5 料斗及斗轮体的 CATIA 三维造型 第8 章 圆形(混匀)堆取料机 第9 章 堆料机和斗轮取料机9.1 堆料机9.2 斗轮取料机第 10 章 斗轮堆取料机的自动控制10.1 斗轮堆取料机的控制系统10.2 斗轮堆取料机的现场通信网络10.3 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10.4 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监控斗轮堆取料机的自

4、动控制10.5 斗轮堆取料机设计的虚拟样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第 11 章 变幅装置运动学仿真11.1 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变幅装置运动学特性11.2 变幅装置模型的简化11.3 运动约束11.4 仿真结果11.5 运动学特性分析11.6 变幅装置的静态性能分析第 12 章 斗臂架模态分析12.1 系统动力方程的建立12.2 固有频率的求解12.3 有限元建模与求解12.4 斗臂架多工位动态性能第 13 章 斗轮堆取料机的检测和常见故障的处理13.1 轮压、整机重量的测试13.2 整机平面稳定性的测试13.3 生产能力的测定13.4 堆料机带式输送机电动机参数的现场测试和分析13.5 堆料机的带

5、式输送机钢结构振动参数的测试13.6 轨道、车轮安装精度的检测13.7 斗轮堆取料机运行时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第 14 章 斗轮堆取料机电气系统供配电设计14.1 高压电源及其保护14.2 交流 380V 动力电源14.3 交流 220V 和直流 24V 控制电源14.4 其他电源14.5 机构主电路设计第 15 章 其他散料运输机械15.1 转载机15.2 排土机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本书全面地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包括虚拟场景建模、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开发工具等。本书突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详细介绍了基于图像的建模技术和一些研究成果,提供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消

6、防、工业控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的应用开发实例,包括开发程序的源代码, 便于读者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对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开发有思路、有方法、有技巧。目录基本信息图书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书名: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作者:庄春华,王普编著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6-1I SB N :9787121108600疋价:Y28.00编辑本段图书目录第1章虚拟现实技术概论1.1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1.2虚拟现实的31特性1.3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1.3.1输入部分1.3.2输出系统1.3.3虚拟环境数据库1.4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1.4.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142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

7、143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144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系统1.5虚拟现实技术与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关系1.6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况1.7虚拟现实的应用领域1.8典型虚拟现实系统第2章虚拟现实建模2.1三维场景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2.1.1 三维图形绘制原理2.1.2坐标系相关概念2.2虚拟场景建模技术分类2.3环境建模技术2.3.1基本外观造形阶段2.3.2行为属性建模2.3.3虚拟环境对象建模2.3.4用户对象建模2.4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VRML)2.4.1 VRML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特性2.4.2 VRML 文件的组成2.4.3 VRML的节点和域2.4.4 VRML 文件格式及MIME

8、 类型2.4.5 VRML中的动画效果2.4.6 VRML 自身的场景交互2.4.7 通过Java实现和 VRML场景的交互第3章 基于立体视觉的图像建模技术3.1基于立体视觉的图像建模技术概述3.2图像获取3.3视觉图像特征提取3.3.1点特征提取3.3.2边缘检测原理3.3.3几种常见的边缘检测算子3.3.4几种经典算子的检测结果对比3.4拐角检测3.4.1基于邻域锚点的快速图像拐角检测342算法实现343算法分析及实验结果3.5立体匹配3.5.1立体匹配中的约束条件3.5.2匹配策略的选择3.6摄像机标定与三维重建3.6.1坐标系3.6.2典型的摄像机模型3.6.3基于OpenCV的摄像

9、机标定方法3.6.4基于对极几何和主动视觉的摄像机标定方法3.6.5利用VRML实现三维模型的表示和渲染 第4章虚拟现实应用系统开发工具4.1虚拟现实软件开发包WTK4.1.1 WTK 场景运行机制4.1.2 WTK 场景图渲染方式4.1.3 WTK 虚拟系统场景图组织结构实例4.1.4实体模型文件格式4.1.5模型初始参数设置4.1.6动态模型格式修改4.1.7对象模型的材质纹理表现4.1.8 场景文件输出4.1.9 WTK 文件格式4.1.10 人机交互模式的实现4.2虚拟现实仿真系统开发平台Vega简介4.2.1 Vega 基本类库描述4.2.2 Vega 仿真程序的建立4.2.3仿真程

10、序的主循环4.2.4 基于MFC的Vega应用的程序结构4.3 Ope nGL简介4.3.1直观的三维图形开发环境4.3.2三维图形开发标准4.3.3 Ope nGL的体系结构4.3.4 Ope nGL图形实现方式4.3.5创建OpenGL应用程序的步骤第5章虚拟现实人机交互5.1双手操作的理论基础5.1.1双手操作的认知特性5.1.2双手操作的行为学特点5.2双手非对称交互的设备组合5.2.1三维交互设备522双手非对称交互设备的选取523一维鼠标的交互接口设计5.2.4三维空间球的应用设计5.3双手非对称交互的任务设计|5.3.1交互任务的层次结构5.3.2交互任务分配的相关实验研究5.3

11、.3双手非对称交互的时间特征5.3.4虚拟现实应用系统中的交互任务设计5.4交互任务实现的关键技术5.4.1三维拾取5.4.2设备模型对象的操作5.4.3视点变换与控制5.5可用性评估5.5.1评估方法和技术5.5.2评估实验的实施方法5.6虚拟漫游模式设计5.6.1键盘自主漫游模式5.6.2自动漫游模式5.7碰撞检测技术(Collisi on Detectio n)5.7.1虚拟环境中碰撞检测的基本原理5.7.2虚拟漫游中基于视线的碰撞检测原理5.7.3虚拟漫游中基于视线的智能碰撞检测实现方法5.8三维虚拟界面中导航图创建方法5.8.1导航图人机交互设计的空间认知5.8.2导航图开发目标5.

12、8.3常见平面导航图的创建方法第6章基于VR的消防参谋系统设计6.1引言6.2消防参谋系统设计框架6.3通过二维组态软件实现虚拟建筑物的三维建模6.4消防参谋系统二维图形组态软件设计6.4.1主界面设计6.4.2基本兀素模块设计6.4.3数据10模块设计6.4.4其他模块设计6.5基于VRML的三维引擎基本构架6.6消防参谋系统三维监控软件构架6.7消防参谋系统三维监控软件功能实现6.7.1建立三维虚拟建筑6.7.2与智能传感器通信估测火灾信息6.7.3智能传感器的数据记录6.7.4三维虚拟建筑的远程访问第7章工控组态软件三维监控界面的原型系统开发7.1引言7.2传统监控组态软件结构分析7.3

13、新型组态软件整体方案论证7.3.1实时数据库系统方案7.3.2虚拟监控界面开发运行系统定位7.3.3基于用户的系统功能分析7.3.4基于人机交互接口的系统分析7.3.5虚拟场景构造分析7.3.6基于虚拟场景构造的功能分析7.3.7基于工艺流程仿真的系统分析7.3.8本系统软件框架图7.4虚拟监控组态软件开发目标7.5系统功能模块概述7.6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7.6.1系统的硬件组成7.6.2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引擎7.7基于MFC和WTK驱动内核的平台框架7.8组态平台设计7.8.1设备模型库功能模块7.8.2模型预览功能模块7.8.3鼠标交互操作功能模块7.8.4三维鼠标交互接口7.8.5场景模

14、型管理模块7.8.6属性配置功能模块7.8.7场景文件及相关配置文件保存功能模块7.9监控运行平台设计7.9.1组态文件解析功能模块7.9.2其他功能模块7.10组态软件三维监控界面在实际工程上的仿真应用7.10.1 评价系统介绍7.10.2 系统设计7.11评价系统监控界面的实现第8章基于VR技术的GPS仿真系统开发8.1引言8.2 GPS系统组成8.2.1 空间部分822地面控制部分823用户部分8.3 GPS仿真系统设计背景8.3.1仿真运行系统开发定位8.3.2基于用户的系统功能分析8.3.3基于人机交互接口的系统分析8.3.4虚拟场景构造及功能设计8.3.5虚拟场景实体对象建模分析8.3.6实时数据库系统方案论证8.4最终目标8.5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8.6整体设计思路8.7软件功能设计8.8软件设计8.9关键技术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