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2843796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与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电气论文光纤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李贵华1,陈广辉1,李燚2(1中国人民解放军73141部队,福建泉州362300 ; 2中国人民解放军 73142部队,福建泉州362300 )摘要:针对人工检测纤芯通信质量不易检测 的特点,结合单位业务实际和对纤芯通信质量检测管理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 OTDR的光纤传感节点感知光缆纤芯质量的光纤纤芯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主 要采用多通路OTDR光缆监测,综合应用光时域反射、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利用移相采样技术和跨阻偏压可变接收机技术提升了OTDR模块的性能并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实时获得被测光缆纤芯通信质量信

2、息,有效提高光纤通 信网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益。关键词:OTDR;移相采样;模/数转换;跨阻偏压0引言目前,在光纤通信网中判断光纤纤芯质量的传统做法是使用人工方式定期 测试纤芯,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可靠性好,但在测试在用纤芯时难度大、周期 长,且不易检测,每年最多只能安排两到三次,无法实时掌握纤芯通信质量变 化等情况,也无法根据纤芯质量变化趋势及时预测和消除光缆线路隐患,影响 到光纤通信网运行的可靠性1。为了更加高效地对光缆纤芯质量进行自动测试 和智能管理,综合应用光时域反射、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发了光纤 通信传送纤芯质量监测系统并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实现了光纤质量的实时监测 与管理功能。1光时

3、域反射仪工作原理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OTDR)是光纤测试特别是在网络建设的实际施工布线中经常使用的仪器。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 律的散射而形成,也就是 OTDR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这些背 向散射信号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 /距离)程度,其形成的轨迹是一 条向下的曲线,说明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 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号都有所损耗。同时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 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

4、素组成,例如 玻璃与空气的间隙,也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2。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OTDR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发射光脉冲到光纤内,然后在OTDR端口接收返回的信息确定光纤纤芯的衰减度。2系统设计系统对光纤纤芯通信质量的监测主要通过对光缆内某一根光纤或者几根光 纤的监测,获取到被测光纤纤芯的通信质量情况,实现对整条光纤的间接监 测。该系统主要采用基于 OTDR的光纤传感节点感知光缆纤芯质量,通过监控 终端连接到传感信息数据库服务器,获取被测光缆纤芯通信质量信息,对光缆 网纤芯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其系统结构如图 1所示3。OTDR进行监系统

5、的光纤传感设备采用多通路 OTDR光缆监测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 的系统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监测光缆数量的要求。系统关键就是光纤传感设 备将多个OTDR模块集成到一个板卡上,板卡上的独立 OTDR子模块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波长、动态范围,由于每根被测光纤都有独立的 测,因此可以避免使用机械式光开关带来的插入损耗及光开关磨损等问题,具 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管理方便、配置灵活等优点。系统传感设备模块结构 如图2所示。3主要功能模块纤芯质量监测系统主要分为资源管理、告警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 安全管理五个功能模块,实现对在用光纤质量的实时监测和管理。3.1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录入被监

6、测对象(在用或未用光纤及传感节点)的 信息,形成光纤资源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电子地图上 显示光缆网络分布,通过显示目标属性的方式查询和获取所需要的网络资源信 息,并实时显示光纤纤芯通信质量。3.2告警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光纤传感节点产生的告警数据,包含被监测光纤 段衰减变化产生的告警和光纤传感节点内部故障产生的告警。整理告警数据, 形成当前告警、历史告警列表,并提供告警滤除、告警证实、告警清除等辅助 管理4。3.3配置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配置管理系统网管软件的工作参数。例如:周期性测量的时间、目标列表;设置各个光纤传感节点的工作参数。例如:OTDR模块名称、

7、地址和告警门限等。3.4性能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命令或事先设定的指令,向指定地址的光纤 传感节点(OTDR模块)发送测试命令,测量光纤的衰减特性,该功能主要用 于光纤故障定位。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收集、存储被监测光纤段的衰减参数, 形成较长时间段的统计数据,供维护人员分析光纤的劣化趋势,采取措施预防 故障发生。3.5安全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置管理系统用户的账户、密码、权限,并提供用户日志管理功能。4两种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为了提高OTDR子模块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在本系统中 OTDR子模块使 用了两种关键技术:移相采样技术和跨阻偏压可变接收机技术。4.1移相采样技术根据OTDR

8、工作原理可知,模拟信号的采样率会直接影响OTDR事件盲区,采样率越高事件盲区越小,事件距离精度越高。例如100 MHz采样率的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A/D ),采样一个数据需要 10 ns,转化为 OTDR曲线距离约为1 m。如果A/D的采样率提高到400 MHz,则A/D采样 一个数据只需要2.5 ns,转化为OTDR曲线距离约为0.25 m。虽然高速A/D 会使事件盲区很小,但会导致器件成本成倍上升,高速信号的处理难度也比较 大,其中包括PCB布板、高速信号处理等。因此本系统采用控制A/D采样时钟的相位来间接提高 A/D的采样率,可以有效解决高采样率带来的成本以及

9、信 号处理问题。移相采样流程如图 3所示。移相采样主要控制过程如下:假设 A/D采样周期为T,时钟移相模块产 生0。相位、90。相位、 180 27相位相位的4个时钟,则相邻的两个相位时钟的时间差为T 4 ;光脉冲产生模块产生4种时延相差T 4的光脉冲信号; 光脉冲选择模块交替选择这 4个光脉冲信号,第一次测试选择 0相位的光脉冲 信号,第二次测试选择90。相位的光脉冲信号,第三次测试选择180。相位的光 脉冲信号,第四次测试选择 27 0。相位的光脉冲信号;存储控制模块根据光脉冲 选择模块输出哪种时延的光脉冲信号进行存储控制。如果光脉冲信号是0。相位的,则存储在第1,第5,第9等对4取模为1

10、的存储地址空间中;如果光脉 冲信号是90。相位的,则存储在第2,第6,第10等对4取模为2的存储地址 空间中;如果光脉冲信号是180。相位的,则存储在第3,第7,第11等对4 取模为3的存储地址空间中;如果光脉冲信号是 270。相位的,则存储在第4, 第8,第12等对0取模为0的存储地址空间中,这样存储器中连接地址采样 点的间隔就是T 4,事件距离精度相当于 A/D采样周期为T 4,即事件距离精 度提高到原来的4倍。实验证明,系统应用移相采样技术后,最大量程可以达 到198 km,在82 km 处断缆时的定位精度为土13 m。4.2跨阻偏压可变接收机技术由于OTDR接收到的从光纤返回的信号中不

11、仅有微弱的瑞利散射信号, 还有强烈的菲涅尔反射信号,有时候这两种信号的差别甚至达到50 dB以上。如果反射信号很强,将导致 OTDR曲线的盲区变化很大,可能会使一些与反射 点距离较近的事件被强反射事件所掩盖,造成事件的漏报。因此,在系统中采 用了一种跨阻可变、APD偏压可调的OTDR接收机技术6。OTDR子模块首 先对被测光纤进行粗略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智能分析,判断和选定当前被测 光纤的最佳测试条件,最后控制 FPGA按照最佳测量参数进行更精确的测试。5使用效益传统的纤芯质量测试维护方式组织难度大,在用纤芯质量测试要安排在停 机时间进行,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工作效率低,影响了光纤通信网效益的发

12、 挥。该系统投入运行后,能对通信光缆纤芯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能 对大衰耗点和故障点进行定位分析和告警。系统实现了光缆性能的长期渐变分 析和预警,通过对纤芯劣化分析、纤芯事件分析和故障原因统计,使维护人员 及时了解光缆质量变化趋势,及早采取预防整治措施,有效防止因纤芯质量急 剧下降造成的通信中断,将过去传统的事后抢修光缆维护模式转变为事先预防 维护模式,提高了光纤通信传送网的可靠性和应用效益。图9上下棍耕的沉期釘图10 知脅后耳配追減器巧驗出(叶戟)M*节 i吕R 览笛带l? *#,.;*$ I 丸弑诗圧舟押二点妄苣:*1系址堆陀刖2 上歼传鸣玫齐理地耗如朗囹3用栢去*bJL 丁岁扣硏宰

13、忡口冒“参考文献1 郝庭柱,赵腊月光纤通信站监控系统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 4): 117?119.2 满晓晶,董毅,何浩,等.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光时域反射计(OTDR)事件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0,31 ( 9): 2121?2125.3 倪玉婷,吕辰刚,葛春风,等.基于OT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原理及 其应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 1): 1?4.4 吴飞龙,杨力帆,李永倩.基于OTDR的电力光缆远程监控软件的实现J.光通信研究,2013( 2): 39?42. 李建中,饶云江,冉曾令,等.基于 ?OTDR和POTDR结合的分布 式光纤微扰传感系

14、统J.光子学报,2009 , 38 (5): 1108?1113. 郑远,陈堂胜,钱峰,等用于40 Gb/s光接收机的 0.2 pmGaAsPHEMT 分布放大器J.半导体学报,2005 (10): 1989?1994.7 SACKINGER E ,FISCHER W C. A 3 GHz ,32 dB CMOS limi?ting amplifier for SONET OC?48 receivers J. IEEE Journal ofSolid?State Circuits,2000,35 (12): 1884?1888.8 赵淼,黄光辉,董天临多功能全双工光纤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J.

15、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 (4): 105?109.9 张翠.浅谈如何做好通信网络维护与优化工作J.科技风,2013(17) : 251?252.10 鲍宗勤光纤传输损耗的形成及降低措施J.中国水运,2009,9(10) : 129?130.11 肖平平,袁睿.OTDR波形分析及在光纤测量中的应用J.光通信技 术,2010 (4) : 42?44.12 田国栋.基于OTDR技术的光纤测试方法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 2009 , 32 (19): 99?101.13 刘建霞.?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 子学进展,2013 (8): 193?198.14 谢孔利,饶云江,冉曾令基于大功率超窄线宽单模光纤激光器的?光时域反射计光纤分布式传感系统J.光学学报,2008,28 (3): 569?572.15 陈继宣,龚华平,张在宣光纤传感器的工程应用及发展趋势J.光通 信技术,2009 (10): 38?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