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428436746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19(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2024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一二三得分得分一 积累运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1)_,渺沧海之一粟。(_)(2)_,形影相吊。(陈情表)(3)蜀相中的“_,_”两句,直接描写了武侯祠外春草自绿、黄鹂空啼的景象。2. 按要求作答。(1)将下列编号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杭州亚运会推出了“数字火炬手”, , 。 ,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真正实现智能亚运与智能杭州交互让更多人自由参与并享受到这场国际体育盛事“智能亚运”的元素出现在衣食住行赛的各个方面通过数字化探索和创新

2、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A. B. C. D. (2)下面是小松问GPT4的问题:“请讲述一下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的故事”。GPT4煞有介事地讲了一个故事: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故事出自于红楼梦。春天大观园里的垂杨柳长出了嫩芽,风景宜人。林黛玉是个极富才情的女子,看到这景心情愉悦,于是提议大家举行一场倒拔垂杨柳的游戏。众人都同意了她的提议,但都没有成功。只有林黛玉自己,轻盈地倒着走,头顶柳条,顺利将其倒拔起来。这个故事展示了林黛玉的聪明才智和与众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作者对角色性格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注】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的语言模型; 倒拔垂杨柳:出自水浒传,鲁智深将柳树连根拔起的情节。GPT4

3、的作答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请概括。二 阅读 70分(一)下面是一本科普作品,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试读内容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下面小题。【图书目录】(部分)第六章 基因的维度第一节:先天论的放肆第二节:基因允许学习的发生第三节:基因表达的可塑性第七章 学习经验第一节: 学习的先天实验第二节: 学习的先天与后天争论史第三节 :学习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第八章 文化之谜第一节:允许文化的基因第二节:人类心智在文化之海中畅游第三节:基因是先天与后天的根基【试读内容】科学界存在这样的观点:先天基因不足以解释人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必定是由后天而不是由先天

4、所造就的。以巴甫洛夫为例,他痴迷于反射,甚至相信思想只不过就是对已发生行为的一种反射。他相信,“每个行为的真正原因都独立于人之外”,而且,“心智所含的99.9%内容都取决于广义上的教育,而只有0.1%取决于个人”。1903年,巴甫洛夫宣布其最著名实验的研究成果:经训练的狗,只要听到铃响或节拍器声音,就可以吃到食物;很快,狗一听到铃响便开始反射式地分泌唾液。之后,他证明了一只没有大脑皮层的狗,在被喂食时仍可反射式地分泌唾液,但是听到铃声时则不会有此反射;因而,对铃声的“条件反射”存在于大脑皮层中。巴甫洛夫似乎发现了一种机制,即条件作用或联想论。大脑可以通过这种机制进行学习,获取它对世界规律的认识

5、。这是个伟大的发现。由此他的追随者开始断言,大脑仅仅是一个通过条件反射来学习的装置。现代学习理论家将巴甫洛夫理论做了一点补充。他们提出,主动式学习并非是在刺激和奖励持续一起出现时发生,而是发生在预期巧合和实际发生事情不相符的时候。如果心智发生了“预测误差”,即在某种刺激后期待回报,却没有实现,那么心智就必须更改之前的期待:它必须学习。例如狗实验中,铃响后不再有食物,而另有闪烁的光预示有食物,那么狗就得从它的预测和新现实的不相符中学习。巴甫洛夫陷入了一个令他感到不安的讽刺中。他信奉“每个行为的真正原因都独立于人之外”,而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对于预测误差的反应,在大脑中同时也以生理形式存在。位于大脑

6、中黑质和腹侧被盖区这两个特定区域的分泌多巴胺的神经元,会对意外情况做出回应。在获得奖励时它们更活跃,在没预料到的情况下被剥夺奖励时则不太活跃。若要形成意外情况和自己行为的关联,多巴胺神经元一定要经过特别的设定,以便对意外情况产生回应。那么它们是如何被设定的?答案是通过基因。基因不仅与先天相关,与后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认为,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拥有同一组CREB基因,当大脑开始主动学习时,它们就会处于开启状态。在学习期间它们必须要合成一种蛋白质,使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强化联结。基因在构造大脑后,没有离开让大脑自己运行,它们实际开始做学习的活儿。就像此时此刻,在你大脑中的某个地方,一个基因开启了

7、,于是一系列蛋白质开始运作,改变了大脑细胞之间的突触,这样一来,也许你会永远将阅读这一段文字与厨房飘出的咖啡香关联起来。这些基因受到我们的行为的支配;而不是行为听命于基因。后天和先天一样,受到基因影响程度是相同的。后天培育依赖于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后天培育。基因不仅预先规定大脑的广义结构,而且它们还吸收学习的经验、顺应社会的线索,甚至运转记忆。它们是意志的原因,也是意志的结果。(有删改)【读者评论】小松:本书作者想要反驳“先天基因不足以解释人们的行为方式,我们必定是由后天而不是由先天所造就的”这一观点,那么只要在生物学层面写出人们行为方式的形成是受先天基因的影响,反驳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因此作者

8、关于“后天”的论述是不必要的。3. 根据目录,试读内容所在小节的标题是 “_”; 若想进一步了解先天和后天对人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可以阅读该书的第“_”章。4. 第段画线句中的“断言”存在逻辑谬误。下列存在谬误的说法与该逻辑谬误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为看到电视节目上有歌手在假唱,认为春晚上所有的歌手都是假唱。B. 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我们只有学好论语才能实现经世济民。C. 鲁四老爷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D. 小松的意见显而易见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真的是一点错误也没有啊!5. 以下不符合试读内容文意的一项是( )。A. 著名的狗实验表明,大脑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机

9、制进行学习。B. 巴甫洛夫实验证明主动式学习取决于一个人的生理机制。C. 意外情况和自己行为关联的程度,应该和先天的基因有关。D. 基因参与构成大脑,并在大脑开始学习后开启合成蛋白质。6. 根据文意,作者不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A. 一个人行为的真正原因并不都独立于人之外。B. 未经特别设定的多巴胺神经元有可能不太活跃。C. 后天的主动学习可以影响先天基因的运行活动。D. CREB基因使你将文字和厨房咖啡香味相关联。7. 结合试读内容,写一条读者评论,反驳读者小松的观点。(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条凳李新文溪水边的彭家畈是个大屋场。人多,树木也多。树木一多,便出木匠。恰巧,我爹是这行当里

10、最牛的一个。我出生的那天早上,他正在堂屋里打条凳。斧子的咚咚声,刨子的呱唧声,还有人的呼吸,响成一种音乐。这混响,终于没挡住我“哇”的一声啼哭。爹用热烈的眼神看我,似乎在告诉我,等我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木匠。我在阳光里疯长,却对木活提不起精神。一到暑假,我便在村子里瞎逛,或去溪边钓虾米。白云悠悠,阳光把溪边的地坪照得通亮,散发出的光芒耀眼而纯粹。溪水很清,似乎能看见水的魂魄。虾米也多,或自由游弋,或待在石头上一动不动,一眨眼,又跑得无影无踪。那天上午,正当我在溪水边出神,身后突然响起一串咒骂,竟是爹。他板着脸,眼睛里翻涌着不计其数的叹息。翌日清早,我刚爬起床,他便冲我直喊:“来,来,来”等我一脚

11、跨进堂屋,他立马将斧头往我手里一塞,说:“砍几下木头看看。”可我见了锋利的东西,浑身发紧。哐当,斧子呈直线落下,差点将他的脚趾砸破。没用的东西!爹狠狠骂了句。爹的条凳打好了,我悄悄把鼻子拱上去闻,一股草木的味道。我突然心血来潮,将条凳放倒在地当船划,弄得呱啦作响,连满堂屋的空气也晃荡起来。我玩得正欢,哪知后脑勺上重重挨了爹一丁弓。爹板着脸,眼珠子怒气冲冲地瞪着我。我的目光与他相撞,砰,炸开了花。浓烈的火药味里,爹干脆又抛来一句木头比人强多了!他把条凳刷上油漆,标上“东西南北”的序号,不知不觉间条凳与人世间的伦理秩序遽然对接,浑身上下凸显出一股无法抵挡的森严之气。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成树木,然

12、后摇身一变,青涩之气转为浑穆气象,其间发生了多少量变与质变!我不知这是一棵树从一开始就想要的结果,还是上天的安排。条凳平时不用,空着。空着,也是庄重的摆设。只有逢年过节,它的涵义才悉数释放出来。年关的早晨,堂屋里摆上一大一小两张饭桌。大的是八仙桌,放在上堂屋的家神位前,与条凳共同制造肃穆的气氛。小的呢,是矮桌,搁在下堂屋,围着一圈木椅。这个时候,桌椅板凳把人的身份界定得泾渭分明:成年汉子坐条凳和八仙桌;小男人和女人一律坐矮桌小椅。开饭时,叔公家族中的头号人物,自然坐在靠家神位的东方,东方为大。蹲在叔公屁股下的条凳傲然挺立,神色肃然,俨然显出一副家长的派头。祖母、娘、姑姑、婶婶和我坐小桌矮椅,一

13、时间,整个瓦屋里的人都各就各位了。瞟一眼祖母,她正兔子吃草似的一口一口地嚼,嚼得那么安静,心平气和,似乎把八十多年的光阴嚼成一种不可琢磨的味道。祖母一脚踏进我家后,操劳了一辈子,却从没上过八仙桌和条凳的“正席”。她曾不止一次地说:“我一世行得正、坐得稳、算是上得了台面”说话间,她把腰杆挺得直直的。事后一问,才知她一年四季不是坐矮桌小椅,便是端了碗饭蹲在灶门口吃。可世上的人各不相同,终究有上不了台面的。那年秋天,我叔叔娶了一房媳妇,模样儿周正,人也勤快,只是言谈举止大大咧咧。那年中秋的月光把夜色照得分外旖旎,不知怎么,那新媳妇一屁股坐上条凳,端碗就吃。爹见了,马上脸瓜子一垮,连珠炮似的低声嘟哝:

14、“没家教的,没家教的”第二天新媳妇被遣送回家,没想到那边的人传话来说:“封建透顶”于是,一房刚过门的媳妇儿飞了。冬日里的雪花如期开放,从后山到稻田那段高坡就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踩上去,哧溜一下,滑出老远。这时候,我看见不少小屁孩将家里的条凳偷出,一个接一个爬到高处,然后翻过边儿放倒在地,然后一个挨一个坐着,腿脚趴得像扬叉,手臂一张,敞开喉咙大喊:“冲啊!”旋即,“呼呼啦啦”接二连三地滑下来,发出的声响状如火车的呼啸。他们手搭着手肩并着肩,在木凳的呼啸声中铆足了劲儿向下冲。要么一溜烟冲进塘里,跌得人仰凳翻;要么翻入积雪很深的墈下,一片狼藉。那些离开堂屋离开八仙桌的条凳儿,在高坡上大呻大唤,忘却了彼此的身份,乐得不知东西。不到一个时辰,凳上的油漆渐次剥落,露出一块块木质。至此,它们恍然大悟自个儿仍然还是土地上的一棵树,没什么大不了的。第二天早起,我看见爹坐在条凳上闷闷地抽烟,烟圈儿把整个面盘笼罩,酷似一幅岁月里的版画。条凳们的耳朵被父亲的叹息灌满,它们回味起昨日午间那妙不可言的场景,陷入深深的惆怅。(有删改)8. 赏析第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9. 第段语言风格前后有变化,请对此作赏析。10. 第段由“祖母”写到“新媳妇”,分析其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11. 第段写条凳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