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8436737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外科治疗体会作者:李韬,张玉平,缪传南,陈中良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东莞东华医院心胸外科,广东东莞 523110) 【摘要】 目的 总结15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对15例212月龄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矫治13例,常温下行动脉导管结扎及肺动脉环缩术各1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6.7%),1例严重肺部感染治愈。本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0.933.3)h,术后住ICU时间为(49.240.3)h,住院时间为(49.28.6)d。1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并发

2、症出现。功能单心室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为75%85%,心功能级。结论 对有症状且有手术指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行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效果,精细的手术操作及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关键。 【关键词】 心脏缺损,先天性;外科手术;婴儿;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0.7%0.8%,1岁以内的自然死亡率约为20%50%,死亡原因多为重病或复杂畸形,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是避免病儿死于婴儿期和减少病残率的有效手段。近10年我国婴儿心脏外科取得很大的发展,但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心脏中心,地级市开展婴儿心外科的医院很少。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手术治疗各类先心病婴儿15例,现报

3、道其治疗结果及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12个月,平均(9.61.8)月龄,体质量4.010.0 kg,平均(6.81.6)kg。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6例,其中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ASD 2例,其中1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法洛四联症3例,其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卵圆孔未闭,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单心房、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PDA、功能性单心室、PDA各1例。多肺血患儿均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其中右肺动脉起源升主动脉并PDA及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有重度肺高压。法洛四联症患儿2例有缺氧发作。15例患儿均有不同

4、程度的生长发育迟缓及营养不良。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彩超检查,复杂病例加作64层螺旋CT检查,术前全部得以确诊。 1.2 手术方法 全组均采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气、静复合麻醉。1例PDA患儿经左三角胸膜外结扎导管,13例体外循环手术及1例Banding术均经前正中切口开胸。6例室间隔缺损病儿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全部予自体心包(0.6%戊二醛处理)修补,用5.0或6.0 Pronene线间断褥式缝合固定补片,同时处理其它合并畸形。2例ASD及单心房均予自体心包补片修补,3例法洛四联症在深低温低流量下手术,均经右房切口修补室缺(应用自体心包),并用自体心包作跨瓣补片扩大右室流

5、出道或肺动脉,1例补片达左、右肺动脉干。功能性单心室患儿因有重度肺动脉高压,不适宜行腔肺分流,故行Banding术。对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并PDA患儿行PDA结扎及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连接,升主动脉上缺损予涤纶布内衬自体心包修补。 1.3 结果 15例患儿死亡1例(6.7%),为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并PDA患儿,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术中试停机后肺动脉压与体循环压1:1,经处理肺动脉压不能下降,不能撤离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痰、血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本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90 h,平均(30.933.3)h;术后住ICU时间6125 h,平均(4

6、9.240.3)h;住院时间1136d,平均(49.28.6)d。14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36个月,无不良并发症,根治性手术患儿效果良好。功能单心室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为75%85%,心功能级,待行导管检查后,再决定是否行二期腔肺连接手术。 2 讨论 2.1 术前诊断 依据常规的临床体检以及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谱勒等检查绝大多数可确诊。64层CT扫描及增强图像重建可作彩超的重要补充,其可直观显示主动脉病变、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发育情况、侧支循环的数量及走向,还可显示体静脉、肺静脉畸形引流情况。因患儿体重低,对导管耐受差,且需要麻醉,故应尽量通过无创检查完成诊断。对那些需获取血流动

7、力学资料或无创检查不能确诊的患儿,才行心导管检查。 2.2 手术适应证 左向右分流的患儿如出现反复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生长发育迟缓,有肺动脉高压倾向和心脏形态或结构改变等,则应及早手术。目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死亡率远低于其自然死亡率1。本组12例左向右分流、多肺血患儿中,1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1例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PDA患儿,因手术未能矫治其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故这类病儿应在新生儿期完成手术。本组3例紫绀、少肺血病婴,均为法洛四联症,有学者认为,当其血氧饱和度降至75%80%时,必须手术干预2。不论患者年龄如何,多数心脏中心推荐一期根治3,但并非所有病

8、婴都可行根治术,严重肺动脉发育不全患儿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对其主张行姑息性手术4。本组3例血氧饱和度均在75%以下,生长发育迟缓,2例有缺氧发作,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经心脏彩超及64层螺旋CT检查,评价其肺血管发育情况,此3例已具备根治条件,作一期根治效果良好。 2.3 围手术期处理 (1)重视术前准备:控制肺部感染,改善营养状态,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有肺动脉高压患儿予以吸氧,应用血管扩张药及前列腺素E,有缺氧发作的法洛四联症患儿,除吸氧外,可适当应用受体阻滞剂。(2)术中处理:麻醉诱导确保循环平稳,各种穿刺置管、气管插管要轻柔快捷,减少刺激,避免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及缺氧发作。体外循环预充用白

9、蛋白、红细胞、血浆增加胶体渗透压。应用小儿膜肺减少血液成份的破坏,减轻术中肺损害,体外循环开始时,可以单管低流量先并行,再过渡到双管全流量降温,这样可减轻冠状动脉及心肌的冷痉挛。心肌保护采取一次冷晶体停跳液灌注,减少多次灌注的各种损害。术毕停机时红细胞压积低于2.0予超滤。手术操作做到准确、快速、精细,尽可能减少心肌损伤,保护心肌功能,如:室缺修补均经右心房或肺动脉切口,作肺动脉右室流出道扩大时,在满足流出道重建一般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少切开右心室,应尽量避免经右心室切口做室间隔缺损修补。(3)术后处理:首先保证术后循环平稳,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维持适度的血容量,术后早期限制晶体液摄入,扩容以血

10、浆、白蛋白等胶体为主;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防:充分镇静,或应用肌松剂,过度通气,PCO2维持30 mmHg以下,以利于肺动脉扩张,避免低氧血症,应用肺血管扩张剂,控制肺部感染,纠正酸中毒。重症法洛四联症患儿,术后早期易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肺和全身毛细血管渗漏、心率失常、低氧血症、少尿及电解质紊乱,应小心应对,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庄健,张镜方,陈欣欣,等.5kg以下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杂志,2001,17(5):274276. 2刘锦芬(主译).小儿心脏外科学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347. 3Di Donato R M, Jonas R A,Lang P.et al.Neonatal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with and without pulmonary atresia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1,101(1):126. 4沈向东,李守军,闫军,等.婴儿法洛四联症一期矫治术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4):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