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428434952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东部五校(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皎洁(jio)寒噤(jn)行辈(hng)风雪载途(zi)B.拾级(sh)追溯(s)俯瞰(kn)挑拨离间(jin)C.翌日(y)归省(xng)苍劲(jng)强词夺理(qing)D.幽悄(qio)肤浅(f)襁褓(qin)目眩神迷(xun)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帷幕弛骋川流不息B.抉择辐射悲愤相辅相成C.狡辩演绎雾霭五彩斑澜D.告诫篷勃趋势风云变幻3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架来自

2、双流机场的中型客机,在万众瞩目中,戛然而止于达州金垭机场,翻开了达州航空发展新的一页。B.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D.在长津湖战役中痛失四肢和左眼的朱彥夫写出了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保尔”。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潮的兴起是因为中国制造水平的提高和民族自信的提升的原因。B.历史的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D.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

3、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是在阿尔焦姆的影响下走向革命道路的。B.古人常以籍贯或官名来称呼他人,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少府”即是官名。C.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记事、记游、状物或表达情感,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二、材料题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_。

4、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在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_。7口语交际。某班开展以”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发现一位同学在路边随意丢弃废纸,假如你是值日生,你会怎样劝说他呢?三、默写题8用课文原句填空。(1)气蒸云梦泽,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拣尽寒枝不肯栖,_。(李白送友人)(4)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5)白居易在卖炭翁表现卖炭老人

5、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6)关雎中的诗句“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四、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6、( )A.这首歌行体的古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百姓的苦难生活而写下的名篇。B.“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肆虐图。C.“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表现出诗人凄苦的生活。D.全诗先抒情,后叙事议论,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10从划线诗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7、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隰x朋: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孤竹:孤竹国,商代的北方诸侯国。不难:不惜,不耻。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1)一食或尽粟一石

8、 或:_(2)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_(3)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师:_(4)春往冬反 反:_12选出下列加粗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老马之智可用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也D.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3选出画框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B.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C.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D.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15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

9、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C.乙文给我们的启示是: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导、引导的作用。D.甲乙两文都阐述了对人才的看法,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是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

10、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摘

11、编自网络)【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有改动)16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17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18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阅读下面的议论性文本,完成下题。求学贵在知不足南史记录,南朝文学家江淹早年以

12、文章著名,时称“江郎”。后来他不思进取,到了晚年诗文再无佳句可出,时人谓之才尽。成语“江郎方尽”由此而来。鲁迅年少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挂在身上炫耀,而是卖了奖章,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夜里读书寒冷难耐时,他就吃一颗辣椒来驱寒,然后继续埋头苦读,最终获得了成功。他的求学经历,印证了他的那句名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可见,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精神。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晚清重臣曾国藩是个非常好学的人。他曾拜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为师,虚心向他们求教可以改变自身不足的方法。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下自己每天的不足之处,在

13、他去世前一天的日记中,还可以看到他对自身各种不足的思考。知不足者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明白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因此,我们要虚怀若谷,厚积薄发.知不足,需要自我剖析的勇气。齐白石晚年时发现自己画功不如年轻时候,便每天勤于描红到深夜。面对孩子“已负盛名,为何描红”的疑惑,他回答:“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懈怠,特别是在享有盛名时,能有承认自己不足的勇气,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我们要三省吾身,正视不足。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韩非子喻老中所言的“日不见睫”,指出了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就很难改变

14、自己。秋瑾目睹民不聊生和清政府的腐败。她意识到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必须要转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于是在1904年,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要吐故纳新,谋求提升。人贵有自知之明,明就明在知不足。世界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有知不足的求学精神。(选自解放军报有改动)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举江淹和鲁迅的事例,从正面引出了中心论点:求学不能自满,必须有知不足的精神。B.第段举曾国藩虚心求教的事例,目的主要是证明知不足,需要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的观点。C.第段举秋瑾东渡日本留学的事例,证明了知不足,需要树立自我革新的理念的观点。D.第-段,分别从不同角度,列举古今人物,分析论证要做到知不足应该采取的具体策略。20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体会。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墨香里的年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