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8434178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思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文化品位促动旅游事业思考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 是文化性活动, 是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 , 通过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亲自感受 , 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目的。旅游文学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 , 旅游产生旅游文学 , 旅游文学促动旅游的发展, 二者之间存有互补关系。但在旅游文学促动旅游事业的问题上 , 又不能简单地把旅游文学当成促动旅游事业的工具, 把旅游文学当成旅游事业的附庸 , 从而急功近利地变旅游文学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文章。这样做的话, 既失去了旅游文学 , 也必将伤害旅游事业。下面就此作粗浅分析。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文学作品 , 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 , 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

2、 , 无论是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 , 无论是现实的、浪漫的 ,包括神话的 , 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 都有一定社会生活的根源。旅游文学则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 是文人在旅游活动中审美意识对于审美客体的文学表现。曹文斌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学中对旅游文学下了一个定义:“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1所以他认为旅游性和文学性是旅游文学两大必备特征, 认为“旅游活动正是旅游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1 作者很赞成曹先生的这些观点。所以, 我认为 , 旅游产生旅游文学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 旅游资源非

3、常丰富 , 旅游活动历史悠久, 所以产生了无数的旅游文学作品。反过来说, 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 , 就是因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否则, 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比如谢灵运, 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 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政治上的不得志, 使谢灵运转而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据资治通鉴记载, 谢灵运“好为山泽之游, 穷幽极险 , 从者数百人,伐木开径 , 百姓惊扰 , 以为山贼” 2。如果没有这些旅游活动 , 哪来“野旷沙岸净 , 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明月照积雪 , 朔风劲且哀”、“林壑敛暝色, 云霞收夕霏”等名言佳作?再如徐霞客

4、 , 他幼年就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 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从22 岁到 56岁逝世时止 , 他绝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 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 个省 ,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一路上 , 他长期坚持把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下游记 240 多万字 , 虽然大多散佚, 但留下来的部分经后人整理成书 , 成为著名的徐霞客游记。没有他一生不懈的旅游追求 , 能有这部伟大的游记散文名著吗 ?古往今来的优秀旅游文学作品 ,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 ,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5、 , 是产生优秀旅游文学作品的前提。离开了旅游生活 , 就不可能有旅游文学。旅游文学 , 正是旅游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二、旅游文学促动旅游发展旅游活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 它借助文学和艺术的作用 ,把“景”与“情”, 把现实与想象, 把旅游景点这个客观现实与游客的丰富想象结合起来, 实现旅游与文化艺术的统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相关的所有历史、文学、艺术等 , 都是组成这个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旅游文学本身就具有旅游资源的属性 , 是旅游资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郁达夫曾说过:“江山也要文人捧。”3 景点虽然千差万别 , 但归纳起来无非

6、两大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两大资源之间 , 人文资源又无所不在。因为即使是景色优美、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 人文资源也不能缺少正如喻学才先生说的那样, “就旅游者的欣赏心理分析 , 如果没有文化遗迹的地方 , 即使拥有绝好的自然风景, 也不会受到多数中国人的喜爱。”4 实在没有历史遗址的地方 , 人们也会造出一些动人的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 如长江巫峡神女峰、洞庭湖君山等处, 传说都不止一个。正因为如此, 很多风景名胜最初默默无闻 , 但因为有了名人题咏, 便千古流芳。如岳阳楼, 开始不过仅仅地方长官张说公事之余宴饮文士的一个所在 , 并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因为有了杜甫的“吴楚东南坼, 乾

7、坤日夜浮” ,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等诗句 , 特别是有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后 , 才名满天下的。甚至有的地方的景致本身并不怎么样 , 但却因诗词文章而饮誉天下。如苏州寒山寺, 以前其实是个很荒僻的地方 , 如果没有张继的枫桥夜泊 , 仅凭一座古庙和一口铁钟 , 就能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吗?特别是日本游客, 来中国旅游都喜欢到苏州游览寒山寺。每年除夕之夜, 寒山寺内外总云集着成百上千聆听钟声的日本客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小诗在日本被编入了小学教科书 , 真是家喻户晓。诗中提到的寒山寺大钟也在明朝时流落到了

8、日本。明白了这些, 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对寒山寺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法国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5景观是客体, 游者是主体, 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 客体之美升华为主体游者的身心愉悦, 才算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游活动。不过, 旅游景点的很多美质也许不为人所知 , 也许被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所忽略 , 它必须依赖中间媒介才能得到彰显, 才能达到完美 , 而文学艺术正是这样一种最优媒介。所以 , 旅游文学促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南京秦淮河名满天下 , 游人如织 , 难道是因为秦淮河的壮阔无与伦比吗?有着穿城而过的河流的城市不在少

9、数, 这类河流比秦淮河更壮阔的多的是, 可它们为什么大多没有秦淮河这样的名声呢 ?作者家乡是江西的一座小城, 袁河、孔目江两条河流穿城而过, 都比秦淮河壮阔。特别是今天, 在打造花园城市的口号下 , 两岸已建设得美轮美奂 , 与秦淮河相比各有千秋, 单就景色来说, 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它可能像秦淮河那样饮誉天下 , 可能像秦淮河那样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吗秦淮河那丰富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诸多的文学名著那是怎么打造也打造不出来的。所以 ,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就引得每年初春, 去杭州孤山探梅的游人如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 使安徽滁县那本不起眼的“醉翁亭”身价陡增

10、, 成了当地的一个“拳头”旅游品牌。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著名楼阁 , 历代屡废屡建, 无论存废期间 , 名声始终不衰, 反而像美酒一样越陈越香。它们的声誉都不是因为建筑本身无可企及, 而是因为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旅游文学杰作而名声卓著的。可见 , 旅游文学促动旅游发展决非虚话, 而是至理名言。三、急功近利既扭曲文学,也伤害旅游但是 , 旅游文学决不是旅游宣传文字 , 过于功利化地看待旅游文学 , 是对旅游文学的庸俗化。这样做, 既扭曲了文学 , 也伤害了旅游。没有了自己的独立性, 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文学”与“宣传文章”是有本质区别的 , “宣

11、传文章”并不等同于“文学”。当然, 利用一些文学手段写几篇目的明确的宣传文章本无可厚非, 但这样的文章决不能称之为“文学”。在江苏省南通市2007年 5月 20 日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 , 台湾作家席慕蓉发言认为作家不能急功近利 , “如果希望文学作品能在短期内给旅游产业带来成效,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可怕的”。她表示“ , 文学”和“旅游”是相对独立的东西 , 二者的目的和发展规律都不相同 , 不应为了短期效益硬性将其实行“拉郎配”。她说:“文学作品不是短期内搭建起来的布景, 如果希望文学作品能在短期内给旅游产业带来成效, 带来旅游人数和经济效益的剧增 , 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可怕的 , 那就可能

12、不是推手, 而是杀手了。”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打旅游牌 , 急功近利地祭起了“旅游文学”这个法宝 , 导演出的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红楼梦的大观园四处开花, 西游记的水帘洞八方结果; 逮住史书上的片言只语就大兴土木, 劳民伤财 , 结果造出了一些无人问津的“华屋荒漠” ; 看到一个地方的某一景点经济效益不菲 , 就依样画葫芦, 编出一点伪传说、假故事, 结果斥巨资建造的假古董不但少有人气, 反倒贻笑大方。更让人痛心的是, 这种打着“发展旅游文化 , 繁荣旅游经济”所作的蠢事, 甚至是烧钱的罪过, 很多不但未能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 反倒成了某些官员的“政绩工程”。对此, 如果不引起

13、重视 , 不加以制止, 真不知要浪费多少国家人民的宝贵财富。还有一些地方为了宣传某一景点 , 想方设法四方招揽诗人文士 , 以研讨、采风、笔谈等为名目 , 不顾文学创作规律, 硬性搞现场吟咏、命题作文。弄得一些文人学者不胜其烦, 头痛不已 , 不得已写出来的一点诗词文章, 也毫无文学价值可言。有人戏称, 交首诗作门票 , 写篇文算饭钱。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叫文学吗?这种跟文学不挨边的涂鸦, 对发展旅游又有什么作用呢?试想, 古今中外的优秀旅游文学作品 , 有哪一篇是为宣传某一旅游景点而写出来的呢?朱自清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时, 如果一心想到宣传秦淮河以吸引游客; 郁达夫写钓台的春昼时, 如果一心

14、想到宣传富春江而发展经济, 能写出这样的名篇来吗 ?更不要说古人的那些旅游文学名著 , 有哪一篇是为了宣传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而写的呢 ?既然硬性为旅游服务、为经济效劳写不出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 , 又谈何宣传、谈何促动呢?旅游文学既然是文学, 就不能不遵循文学的发展规律。文学源于生活, 是生活本身感动、震撼了作者, 引起了作者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感悟, 从而发之于声, 行之于文 , 犹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结果。它既不是宣传的工具, 也不是经济的附庸, 它是独立的学科。思想的自由是文学的生命, 失去了独立自由 , 也就失去了文学的生命。旅游文学又何尝不是这样?把旅游文学当成旅游的工具、附庸,

15、自然也就没有了旅游文学 , 旅游文学都不存有了 , 还说什么旅游文学促动旅游的发展呢?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四、准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动作用不过 , 文学为经济服务, 至少在现阶段还有其合理性。同样在江苏省南通市这次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 , 张贤亮对文学和旅游的关系则看得非常实在 , 他认为二者就是要互相促动、共同繁荣, 通过文学作品的挖掘和传颂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 将会大大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从而为景点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这个论坛上 , 席慕容与张贤亮针锋相对 , 观点迥异 , 引发了媒体的一片哗然, 被称为“席慕容叫板张贤亮”。我不想对此作什么评判 , 断言孰是孰非。我只想说, 如果从不同角度看 , 他们二者的看法都有道理。我以为 , 张贤亮谈的是文学产业的发展 , 席慕容谈的是文学本身的发展。处理得好, 二者还是能够兼顾的。在旅游景点 , 发掘历史文化内涵 , 提升文学艺术品位, 组织一些文学艺术活动 , 是繁荣旅游事业的准确渠道, 不但无可厚非, 而且值得提倡。张贤亮在南通这次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 最后那几句话是有道理的:“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