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843315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健康教学论文: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注重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 摘 要:根据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的理念,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实践、探究,深入论证体育课堂对学生心理感受过程的重要性。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作出分析。通过实施,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激情。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感受是通过特定心理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理感受的基础,情境为心理感受提供了发生、发展的空间,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引发相应的心理冲突,是否能够呈现潜在的认知偏差,以及在心理活动中激发心灵感悟、促进运动的积极性。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根据自己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过程所总结出的经验,着重从五个方面论述自己的实践与探究:1、研究目的;2

2、、研究准备;3、研究办法;4、结果与分析;5、结论和建议;总之,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及游戏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情绪、心理、感受体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不光是动手、动脚,它还要动脑、动心、动情的心理感受的过程。关键词: 体育课堂 心理感受 激发运动激情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感受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教学,产生一种多样性的感受伴随着一定情绪的综合反应。心理的感受,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引发相应的心理冲突,是否能够呈现潜在的认知偏差,以及在心理活动中激发心灵感悟、激发运动的积极性,存在着直接关系。 1.研究目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体育课堂要锻炼学生的身心为核心。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使小学生

3、掌握必要的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体验体育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增强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在发展学生这些要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运动过程中心理的感受。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师教生学的传统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感受及体验的目标达成。为此,我以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为着重点,通过体育课堂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去实现学生的心理感受对激发运动积极性为目标,进行尝试和探究。2.研究准备2.1研究目标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及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研究教师注重(注重学生心理感受)或忽视(师教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心理感受的作用。2.2研究对象四年级:(401、402)班学生。(401)班为“实施班”, 男生15人,女生18人,

4、共33人。(402)班为“参照班”, 男生16人,女生20人,共36人。2.3现状分析本学期5月,我对401班和402班做了一个有关对现状的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兴趣度的调查。(见表一)表一:提出问题:“你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感兴趣吗?” 班级情况 项目 401班(33人)402班(36人)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很感兴趣515%617%感兴趣927%1131%不感兴趣1546%1644%无所谓(不关心)412%38%从这份调查表中可以看到,不管是401班还是402班,对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是最大的,分别达到46%、44%,加上无所谓(不关心)的学生12%、8%,这两类学生加起来,都

5、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有多。而很感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分别是:15%、17%,就是加上感兴趣的学生27%、31%,还不到总比例的一半。可见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的兴趣度。我也联系过本镇的兄弟学校,据那些老师的反馈,这种现象不仅在我校存在,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学校,出现这样的局面,问题出在哪里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呢?首先就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不但重视学生身体感受,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感受。3.研究办法3.1根据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四个单元教学计划。3.2在5月初到5月底,分别以教师注重(注重学生心理感受)或忽视(师教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心理感受的不同方

6、法进行教学。3.3参照班:401班。体育这门学科,在镇区的农村小学还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以导致教学资源的缺乏,师资薄弱,主科占课严重等问题,造成我们体育课无法得以良好地开展。还是以师教生学传统的灌输方式进行教学。3.4实施班:402班。通过各种情境设置、游戏,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情绪、心理、感受体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不仅是动手动脚的活动,还需动脑、动心、动情的心理感受活动。3.5实施前后,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在心理感受,体验情绪、观点、期待、的心理活动及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方面的变化;运用问卷调查法,请“参照班”和“实施班”学生填写自我心理感受需求度反馈表。3.6对“参照班”、“

7、实施班”不同教学方法及实施,范例课之一。(见表二)3.7跟踪实施结果:运用对比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表二:“参照班”、“实施班”不同教学方法及实施课范例之一课时参照班实施班实施课范例之一课题:跳长绳跳活绳快进快出。(1)准备好长绳及场地。(2)学生准备活动。(3)教师讲解示范。(4)学生练习。(5)优劣评价。课题:跳长绳跳活绳快进快出。(1)准备好长绳及场地。(2)师生一起做准备活动。(3)师讲解示范,创设情境,让几个积极踊跃的学生出列感受。(4)师生共同讨论跳长绳的进出方法及要领。(5)学生自己选择同伴分小组进行练习。师适当参与各小组,与他们一起练习。(6)观察学生不同情绪的外部表现及心理

8、感受。(7)练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差异性,询问学生成功与失败,共同交流心理感受。(8)根据学生的差异,及时鼓励、安慰、肯定。备注对“参照班”按传统的师教生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实施班”根据学生心理需求出发,在练习过程中注意他们的心理感受。及时观察学生的差异性。如:不愿动的与活跃的、胆大的与胆怯的、主动的与不积极的、成功的与失败的,等等,及时给于适当的激励、鼓励、安慰、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无时不刻的都在关注自己。4.结果与分析4.1 结果:在实施前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实施班”和“参照班”进行心理感受的问卷调查。运用观察法对两班学生自我心理感受进行对比跟踪记录。4.2分析:实施前后,

9、“参照班”与“实施班”心理感受调查结果分析:(见表三)提出问题:“你认为体育课堂老师注重你们的心理感受重要吗”? 表三: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参照班”与“实施班”心理感受反馈分析。参照班级很重要重要不重要人数占总数(%)人数占总数(%)人数占总数(%)实施前实施班401班33人824%1443%1133%参照班402班36人1131%1541%1028%实施后实施班401班33人2576%824%00参照班402班36人1233%1542%925%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学生的心理感受,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动手、动脑、动心、动情的心理感受式教学入手,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心理感受产生的“情绪

10、、观点、期待、心理活动及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会用积极的情绪反应来面对实践活动,这样做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学习积极主动,情绪高涨,激发运动激情。测试结果得出,“实施班”有25人对注重心理感受的课堂充满兴趣,觉得很重要,占全班的76%,明显高于实施前的24%。由此可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不但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更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实施,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根据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肯定,但也容易气馁的心理特征。在实施中,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及游戏活动,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情绪、心理、感受体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动手

11、、动脚、动脑、动心、动情的心理感受式教学,使体育课堂具有独特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断地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客观困难,在克服种种困难之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功与失败,并能在教师帮助下,有效调节自己的心里情绪,积极参与下一个困难尝试。可以看出在体育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学生的潜意识里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运动激情,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5、结论和建议5.1结论:从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作出分析,从学生的心理感受出发,通过实施,体育课堂注重学生心理感受的重要性,能充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性和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还在

12、学生的心里奠定了“勤于思、勇于探”的基石。5.2建议: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及游戏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情绪、心理、感受体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动手、动脚、动脑、动心、动情的心理感受式教学,了解学生在心理感受产生“情绪、观点、期待、体验的心理活动及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方面的变化,把课堂活动落到实质,从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要把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抓;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展现他们的特长;只有这样,学生的心身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及有效、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1 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季 浏.体育(水平一) M. 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李如密.现代教育理论M . 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