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428431465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必修第二册 第3章 重点突破练(三)(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突破练(三)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实验中保温时间属于自变量C噬菌体增殖所需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含有N,因此实验中不能用15N代替32P标记DNA,A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2如图表示以大肠杆菌和T2噬菌体为材料进行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的目的

2、是获得含32P的大肠杆菌,32P主要分布在细菌拟核和线粒体DNA中B步骤的目的是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其中只有DNA有标记C步骤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程度通常会影响该实验结果D离心后上清液中含有较强的放射性答案B解析步骤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32P的培养液中,获得含32P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所以32P主要分布在细菌的拟核DNA中,A错误;让T2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目的是获得32P标记的T2噬菌体,T2噬菌体中的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所以只有DNA有标记,B正确;短时间保温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但是搅拌程度一般不会影响实验结

3、果,实验结果都是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C、D错误。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以下4个实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依次是()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D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答案B解析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

4、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3H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4C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4C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能检测到放射性。故选B。4如图ae表示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e依次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和释放Bc时细菌内部分D

5、NA分子具有放射性Cd、e时分别搅拌离心,后者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D搅拌是为了把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离答案A解析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其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并未进入细菌体内,因此c时细菌内DNA分子都没有放射性,B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d、e时分别搅拌离心,两者上清液中放射性一样强,C错误;搅拌是为了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题组二DNA的结构、复制及相关计算5(2023河南焦作高一统考)如图为某链状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丙端是该DNA分子片段两条链的5端B该DNA中碱基配对的方式储存了遗传信息C图中虚线框内代表的

6、结构也存在于RNA中D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个磷酸和1个碱基答案A解析游离磷酸基团端为DNA的5端,羟基端为3端,因此甲、丙端是该DNA片段的5端,乙、丁端是该DNA片段的3端,A正确;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了遗传信息,碱基配对方式是相同的,B错误;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因此图中虚线框内代表的结构不会存在于RNA中,C错误;DNA中大多数脱氧核糖都与2个磷酸基团相连接,但每条链末端的1个磷酸基团只连接1个脱氧核糖,D错误。6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双螺旋打开的过程需要酶,不需要能量B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可形成4个DNA分子CD

7、NA复制形成的子链与母链的方向相同D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作用于相同的化学键答案B解析DNA的解旋既需要能量也需要酶,A错误;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则可形成1224(个)DNA分子,B正确;DNA复制形成的子链与母链是互补配对的,子链和母链形成双螺旋结构,构成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的方向相反,C错误;解旋酶作用于氢键,DNA聚合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错误。7.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如图表示DNA分子的一个片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NA聚合酶作用于部位B解旋酶作用于部位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75%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

8、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答案C解析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C错误。8(2022河北衡水高一月考)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与鸟嘌呤数目之比为21,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A32% B24% C14% D28%答案A解析已知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G21,且AG的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而该链的碱基总数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1/2,所以该链中AG的和占该链的碱基总数的48%,从而推出该链中A占该链的碱基数目的32%,另一条链上的T和该链中的A相等,即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

9、占该链碱基数目的32%,A符合题意。9用15N标记一个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该DNA分子中有胞嘧啶60个。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A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5/16B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C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8D子代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之比是23答案A解析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得到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有2条,占总链数的1/16,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5/16,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根

10、据已知条件,可知每个DNA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002602)240(个),则复制过程中需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40(241)600(个),B不符合题意;每个双链DNA分子中的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两者之比是11,D不符合题意。10(2023江苏泰州高一期末)线粒体DNA(mtDNA)是线粒体中的遗传物质,mtDNA是一种环状双链DNA分子。某mt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所占的比例为4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该mtDNA的基本骨架B该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C该mt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会消耗4

11、20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该mtDNA分子两条链上(AC)/(GT)的值互为倒数答案C11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模型(如图所示),以图中b链为模板时,最终合成的互补链实际上是由许多沿5端到3端方向合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链、b链都可作为模板,其互补链的合成方向均为5端到3端B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C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会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后期分开D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答案C解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会在有

12、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分裂的后期分开,C错误。12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DNA中应始终等于1;一条单链中与其互补链中互为倒数,一条单链中0.5时,互补链中2;一条单链中与其互补链中及DNA中都相等。1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获得含有35S标记或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操作是_。实验时,用来与被标记的噬菌体混合的大肠杆菌_(填“带有”或“不带有”)放射性。(2)实验过程

13、中,搅拌的目的是_。搅拌5 min,被侵染细菌的成活率为100%,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_。(3)若1个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_个,出现该数目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4)在35S组实验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为_(填序号)。(5)该实验证明了_。答案(1)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即可获得不带有(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中,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3)2半保留复制(4)(5)DNA是遗传物质解析(3)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最初带有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的两条链只参与形成两个DNA分子,所以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带有32P标记。(4)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无论保温时间长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不变,故选。14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