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823505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定位】人文性: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 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是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 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 及民族性格、 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审美性: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力,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 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实践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 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

2、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 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 领悟音乐含、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容】本课选自人音版2015 版 4 年级下册第三课中的第二首表演歌曲癞蛤蟆和 小青蛙,一课时学习时间。属于唱游型课型。教学重难点是 能够准确掌握歌曲 风趣的特点,并表演歌曲。歌曲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与新客场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相结合。【学情分析】4 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并且有一定的音乐体验过程。 在上课之前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的状态,老师会围绕着音乐要素,有所针对的设计一些 铺垫的环节,让学生迅速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氛围中去。随着生

3、活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注意引导学生对音 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置,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学习目标1 .唱会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2 .能根据节奏读歌词。3 . 了解力度记号中强、中弱并运用到歌曲当中去。重、难 占能够准确掌握歌曲风趣的特点,并表演歌曲。教学 过程学 生 课 、八刖 活 动 设 计感受不同节拍的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不同的身体律动的感觉。1 .播放我们大家唱起来和懒蛤蟆和小青蛙的伴奏,让学生随音乐用脚体会强弱拍的特点,强拍跺脚,弱拍点地。2 .大家

4、父流两首音乐作品的节拍分别是几拍子。(3拍子、2拍子)两种节拍那种让我们有摇摆、舞动的感觉?(3拍子)哪种节拍律动性更强?听上去更活泼? ( 2拍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导入:节奏学习。出示 X | X XX XX X 0节奏问答游戏:看影子猜动物 用刚刚学 过的节奏来问学生,X X X X X X X |o哎它好像 是谁呢?咦它好像 是谁呢?癞蛤蟆和小青蛙长得一样吗?X 1先 跟 奏。 学 生X :哎 咦学X x x X X_X 0艮若老师边划拍式边度节三用这个节奏来回答。X X X X X | 0它好像癞 蛤蟆。它好像小青蛙。三交流。1 .能否跟随老

5、师准确地读准 节奏?YesNo2 .能否用节奏问答的形式 来 回答出老师的问题?YesNo3 .能否说出两种动物的区另I?YesNo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生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聆听歌曲唱。归纳语言,回答问 题。都把对方认错了! 长得不一样。有趣。1 .能否听出歌曲所讲述的事?YesNo2 .能够说出音乐的风格?YesNo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唱歌曲。(以故事为线索,一句一 句 地学唱。)(1) 它俩分别站在什么位置?(听1)(2)癞蛤蟆会发出什么声音?小青 蛙呢?(听2)(3)匕俩看见对面站着好像是自己 的同类,但是不确定,还仔细地看 了看 对方,它俩是怎么看着对方 的?都说

6、了 些什么?(听3)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学习“西边有只癞蛤蟆,东边有 只小青蛙。”先按节奏读歌词, 再听琴所给的旋律自己填词演 唱。1.能否随老师的引导,在聆 听歌曲唱的前提下说出 故事 发生的过程?(歌词)Yes No(4) 有疑问我们就回去证实自己的 想法。他俩呢?会怎么样?用了什 么动 词去让彼此看清楚自己?(听4)学习“癞蛤蟆咕咕儿呱,小青蛙 呱呱呱。”先按节奏读歌词,再 听琴所给的旋律填词演唱。学习“癞蛤蟆瞪着小青蛙,哎它 好像我娃娃。小青蛙望着癞蛤 蟆,咦它好像我爸爸。”先读歌 词,突出“瞪着”“望着”这两个动词,并表演 这两的动作。有节奏地读 词。再 听旋律填

7、词演唱。这两句是歌曲 的难点,在演唱 时可以先把速度 放慢,再用原速演唱。学习“两个跳到月光下把那 眼 睛眨一眨。”突出“跳”一眨”,先按节奏读词,再听旋 律填词演唱。2 .能否形象的表现出“瞪着”“望着” “跳” “眨一眨”等动词的动作?Yes No3 .能否跟琴准确地唱准旋律?Yes No4 .能否生动地说出对话(癞 蛤蟆和小青蛙的对膏?Yes No(5) 看这下清楚对方了吗?他俩又 说了些什么?(6)它俩认错了对方,都非常生气, 对吗?为什么?用歌词告诉大家。(听5)(7) 跟琴完整地演唱。遇到不准确 的乐句,停下来再次纠正。宜到能 够准 确地演唱为止。宜接按节奏读词“哎,它不是我 娃娃

8、。咦,它不是我爸爸。学习“癞蛤蟆哈哈哈,小青蛙呱 呱呱。”边读词边模仿动作,听 旋律填词演唱。跟琴完整地演唱。5.能否形象的表现出两种物的动作?Yes No演唱中有唱的,有说的,对新歌教学:1.初听歌曲唱。歌曲中的癞蛤蟆和小青 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它俩长得一样 吗?那还能认错了?这首歌曲唱的确实 挺搞 笑的。_这首歌曲在演唱中有什么与我们平时听的其他歌曲不同?这是一 首说 唱的歌曲,而且歌曲非常(有趣)风趣。 (9) 请大豕听歌曲中的前奏和尾奏给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回面?(听6)学生各抒己见。(10)让我们也加入到这优美的画面中演唱吧!白。聆听完整版的歌曲唱。想象 画 面。与大家交流。跟随完整

9、版的歌曲搬走演唱歌 曲。6.能否聆听音乐,并想象出音 乐前奏及尾奏描绘的 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YesNo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了解力度记号,并学会运用。开始上课时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节拍 会给我们不同 的感受,那要让歌曲 唱的更生动一些, 还可以运用我们 的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先复习f、p、的意义,再扩展到ff、pp 的意义,再引出mf、mp的意义。并让 学生按自己的认知用拍手的力 度体验不 同力度记号带给自己的感觉。4 .让我们mf、mp为歌曲增添些艺术 效果吧!5 .交流讨论结果,按照学生所说的 位 置,老师手动放置 mf、mp跟琴先试一 试。再

10、跟伴奏演唱。在多媒体课件中选择出强、弱。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ff的意 义。pp的意义。再推理出mf、mp的意义。并用拍手的力度让自己明确各 种力度记号带给自己的力 M体 验。分小组讨论,mf、mp放在歌曲 的那些乐句效果会更生 动。小组交流mf、mp放置在歌曲 什么位置合适。并跟琴演唱,跟 歌曲伴奏演唱。1 .能否说出f、p的名字?YesNo2 .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说 出 ff、pp的名字?YesNo3 .能否按照名字的推理说出 mf、mp的名字?4 .能否用拍手的方法体验各 种力度记号带给自己的力M 的体验?YesNo5 .能够分小组讨论出mf、 mp方在歌曲那里比较合适 吗?YesNo6

11、.能否跟琴和伴奏唱准力度 记号?6 .除了用力度记号让歌曲更生动,还能利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表现歌 曲?请拿 出放在椅子卜面的响板。强拍时伴奏。跟歌曲伴奏。7 .还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吗?表演 歌 曲可以吗?8 .表演唱。老师小结:不管是癞蛤蟆还是小青 蛙都 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益的动 物,作为 我们人类要去保护这些对我们生存环境 起到帮助的动物们。用响板为歌曲伴奏。(每组由 位同学负责伴奏,其余的学生演 唱。)分小组研究一下谁扮演癞蛤蟆, 谁扮演小青蛙,谁来伴 奏,谁来 演唱!分小组表演唱。Ye曾昌否用雕准确地拍出强 拍为歌曲伴奏?YesNo2.能否生动的表演出癞蛤蟆 和小青蛙的动作及语言?Ye

12、sNo9.拓展课外歌曲,同样风格的同种容的音能否跟上歌曲的节奏做出乐作品我们都是小青蛙 在间奏时老动作?师简单总结: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歌词中写Yes No的“不做懒做之 蛙,不做井底之蛙。”都 能做积极上 进的好孩子!最后,老师和学 学生和老师随歌曲一起律 动,结 生一起随歌曲律动结束这节课!束这节音乐课!课后反思:这首歌曲是人音版4年级2015版音乐教材中一首新的歌曲,作品风格突出,演唱形式 别具一格,学生老师都特别喜欢。在备课时有好多的创意浮现在我的脑袋里,要怎样把这些好点子在“脑盘”里提取出来呢?那就需要一个反复上课、不停磨课的阶段了。在经过了反反复复地上课、教研组研究之后,最终终于呈现

13、出了最终的教学设计版本。围绕新课标中的 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提到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 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所以设计 学唱环节时会 想到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引导着学生反复的聆听歌曲,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 是现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一种新的能力吧!但最终的上课效果,确实不理想,也可能是学生进入陌生的环境莫名的紧,也可能是平时的音乐表演体验少而造成的。再说说分小组学习的好处,每个班级、每个学习小组中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存在, 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要比老师每一个人 不停地“啰嗦式”教学法 有用多了。而且新课标中课程性质及价值

14、中提出的“社会交往价值: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 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 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 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 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 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那这种以故事发展为线索的提疑解惑式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呢?再以新课标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

15、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 性的可能和空间”结合起来看,作为新时代的 老师确实应该创作出更多、更新的 教学形式,去迎合当代学生全新的音乐学习的口味。不当 之处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课堂评测结果: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围绕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设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非常顺利,学生在反复聆听完歌曲的演唱之后,都能够领略到这首歌曲带来的那种风趣、有趣的音乐氛围。学生也能够非常自然地演唱。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大成也非常顺利,在以故事发展为线索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的完成了按照节奏读歌词,并且能够在聆听老师电子琴所给出的旋律后自己自信地演唱歌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也非常地顺利,不管是歌曲的学习,还是后面力度记号的掌握和打击乐器的伴奏与分角色表演唱歌曲,全体学生都能够投入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