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823404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张剑敏一、现代文阅读概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语言测试材料,主要为记叙、说明、议论3种文体,后两种文体可能在一篇文章中兼有之,通常称之为“综合性文体”。选用命题的材料全是课外,综合性文体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如:在建党八十周年时选用了山村传圣火;在中国申奥之时,选了奥运精神;有一年沙尘暴肆虐之时,选用沙尘暴的启示等等。记叙性文体,一般都是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这方面的经历和体验的文章,如:好吃的苹果 平凡的脸、成全一棵树、刘老师等等。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章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有一定的文学性。从2006年的中考来看,现代文阅读基本上定在49分,综合性文体的文章一般命

2、有3-4题;记叙性文体的文章一般命有5-6题。现代文阅读测试的重点,或者说命题的方向主要着眼于三个层面:基础知识及运用;理解、综合与分析;迁移、创新与鉴赏。二、现代文阅读的基本原则在现代文阅读中必须强调“三性、四读”的原则。即“整体性、隐含性、跨度性”和“读内容、读人物(结构)、读作者、读主旨(观点)”。其主要内容可以分解来看: 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和整体把握文本主旨(观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宏观的理解。它一般表现为在阅读的过程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3、 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2、 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3、 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特别是留意行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4、 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有许多题目在题干中就有类似的提示语:联系全文、从文中看、本文的、根据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旨(观点),是总领全文,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钥匙。一篇文章,一般总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了解它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再努力感受作品传达的思想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作品细节,作品结构,作品语言与作品主旨相结合,捆绑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意识。在历

4、年的中考命题中,总是有几题考查学生对主旨把握的题目。如:阅读全文后,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概括全文的论点;概括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等。因此,做到整体性阅读能够正确回答考题;提高阅读效果;能更好地把握文中细节的内容。 隐含性:主要是文章题目的隐含性和语言文字内的隐含性。从近年来的上海市语文中考中所选用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文学因素的凸现,往往选用“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因此,从字里行间隐含着丰富的内涵,只有读出这些内在的意思,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主题和人物的情感。文章题目的隐含性:有许多文章的题目,特别是记叙类文章的题目,都具有文学性,因此这些题目除了提示了文章的主要

5、内容,或线索外,还可能隐含着主题思想、作者的观点、作者的情感等丰富的内容。如历年中考试题中的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文章的题,成全一棵树、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最完美的礼物(2004年),另外,还有我们在平时阅读中所读到的很多文章的题目:在激流中、白兰花香、生命的化妆、珍珠项链、感恩节荆棘花有关词句的隐含性:在文章中有些词句为了表示其丰富的内涵和表达上的形象生动,不是明白自然地表达其意思;即使有的词句明白自然,但根据语言环境却还隐含着更深的含义。如:“父亲背上的负担很重”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跨度性:在现代文阅读中,有很多题目的命题点,可能是在某一语段中,但是它的答题并不是局限在本段中,而是应该根据上下文

6、的语言环境,作出相应的判断,才能正确的答题。如:命题时,有以下提示语:“联系上下文”、“综观到段”、“根据情节的发展” 因此,思考答题时,不能仅仅着眼于题干所涉及的段落,应该放眼于上下文或全局来考察。三、现代文阅读中的基本题型和思考对策从目前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方向:基础知识及运用;理解、综合与分析;迁移、创新与鉴赏来看,大致可以看到这三个层面上的不同类型题目。以0005年,六年的上海市中考试卷为例对题型的分析。基础知识及运用方面 字1、(ji)泽而渔”(竭)(00)2、“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 尽 ,正确的写法是 禁 (05)3、根据第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绵延不ju绝(06) 词1、选词填空:

7、我能 (A、蔑视 B、歧视 C、重视)但不能无视杰克的高傲。(00)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人第段的横线。(06) A俨然 B依然 C竟然 D当然 这诗人C就是当年的孩子!2、反义词:吸取_,剔除糟粕(02)精华3、内容: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 、更 。(03)人性、团结4、指代:从全文看,第段划线句子“今年的沙尘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句中加点词“警钟”是 。(00) 第段中“这项使命”是指 。(01)翻译共产党宣言 第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02)精神力量 第段画线句“我正觉奇怪”中,“我”“奇怪”的是 _。(02)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不平稳

8、”;或“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 第段画线的“这些杂色”具体是指_。(03)贿赂、使用兴奋剂 第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04)蒙娜丽莎微笑之谜终于解开了 第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 。(05)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短语 1、第段中加点词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 。(00) 2、第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01)华夏文明的发展史 3、第段中“焚琴煮鹤”是指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在文中比喻 。(04)糟蹋艺术 做煞风

9、景的事 修辞1、比喻:第段划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00) 画线句子形象地写出了 。(01)这项使命的重大和神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土意义)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和_的修辞方法。(02)排比 比喻第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水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的特点(只写“重要性”,1分(06)2、排比、反复:第段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突出了 。(01)排比,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3、拟人:请从第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

10、的句子(05)“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或“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其他:设问、反问、对比、夸张等) 描写1、环境描写: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1);(2)。(01)(1)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2)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2、人物描写:A、动作描写:a、第段中“我”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写出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这一切”,表现出“我” 的心理。(00)b、第、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03)突出孩子的自强(志坚)。回答“做事努力、认真或执著”等得1分。c、依据

11、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1)“轮到大刘了,他 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 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理由: 。(04)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 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B、神态描写:a、这种心理也体现在第段“我”的神情中,如: 。(00)b、第划线句“开门的一刹那,杰克的脸上写满了惊愕”,“我”从杰克“写满了惊愕”的脸上读出的具体内容是 。(00)C、心理活动:a、第段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请联系上下文,把“我”心里想的内容补充完整:

12、_ _。(02)要点:(1)他比我年长20多岁,又是残疾人(2)我坐车,他拉车(两个要点各1分) b、第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03)要点:抒发自己感激之情,或对母爱的赞美;语言得体,感情真切。(人物描写还有:外貌、语言) 阅读段,完成下表: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刘老师笑谈残腿。(3) (4) (5) (1)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2)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1、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这两种说明方法。第段综合

13、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00)2、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01)(华夏文明的发展、华夏文明)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文学常识1、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其中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_ _(作者名); (篇名)(02)2、第段画线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出自_ _一文(写出篇名),作者是_。(03)少年中国说;梁启超理解、综合与分析 总要 【词(语)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主旨(人物、作者)】 词语1、第段中“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了丝丝甘甜”“我”所以感到“酸酸的、涩涩的”是因为 。(00)2、文中的“我”不美丽,但“我”“拥有坚毅,拥有真诚”。请用简洁语言概括体现“我”“真诚”的具体行为: 。文中的“我”彻底击碎杰克的高傲,除了拥有坚毅和真诚外,还因为具有认真的态度和 。(00)3、第段从 、行政区域、 、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01)地理位置 土地面积4、第段介绍了首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只有薄薄的58页,而第段却说它是一部“巨著”这是因为 。(01)第(5)段中所说的“巨著”是强调它的深远影响5、第段中加点词语“挣生活”的意思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