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823200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针技术操作方法及治疗技术方案电针技术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以接近人 体生物电的微量低频脉冲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 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临床上常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及 神经系统疾病。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毫针、电针仪。(二)选穴方法1. 选穴时可按传统针灸理论,循经选穴或辨证选穴。每次治疗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即主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一般多选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2. 按神经分布选穴。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分布区),下关、阳白、 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分布区)。上肢部:颈67 夹脊穴、天鼎穴(臂丛神经分布区), 青灵、小海(尺神经分布区);手五里、

2、曲池(桡神经分布 区),曲泽、郄门(正中神经分布区)。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分布区),委中(胫神 经分布区),阳陵泉(腓总神经分布区);冲门(股神经分 布区)。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分布区),八髎(骶神经分布 区)。也可用阿是穴作为电针刺激点。3. 根据受损部位选穴。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穴,额部配阳白,颧部 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上肢瘫痪:以天鼎或 缺盆为主穴,三角肌配肩髎或臑上,肱三头肌配臑会,肱二 头肌配天府;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下肢瘫痪:股前部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 臀、腿后部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 配阳陵

3、泉。(三)基本操作方法使用电针仪前,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针刺穴 位得气后,再将电针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 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一般将同一对输 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如果在邻近的一对穴位上进行 电针,可将两根毫针之间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最后 打开电源开关,选好波型,通电时调节刺激量旋钮,使刺 激电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使用的电刺激强度以患者可 接受为度。1. 波形的选择(1)疏密波疏密波是疏波、密波自动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其动力 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可增加代谢,促进气血 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常用于扭挫伤、关节 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面

4、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2)断续波断续波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波形。其 动力作用颇强,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 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3)连续波亦叫可调波,是单个脉冲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形成的波 形。其兴奋作用较为明显,刺激作用强,常用于治疗痿证和 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2. 电针强度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 强度称为“感觉阈”。如电流强度再稍增加,患者会突然产 生刺痛感,能引起疼痛感觉的电流强度称为电流的“痛阈”。 强度因人而异,在各种病理状态下其差异也较大。一般情况 下在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强度,是治疗最适

5、宜的刺激强 度。脉冲电流的“痛阈”强度因人而异,在各种病态情况下 差异也较大,一般应以病人能耐受的强度为宜。四)治疗时间通电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左右。针刺麻醉可持续更 长时间。(五)电针仪种类1. 蜂鸣式电针仪:是一种利用电铃振荡原理,将直流电 转换成脉冲电流。这种脉冲电流波形较窄,如针尖状,且不 对称。由于耗电量大,有噪音,现在已很少使用。2. 降压式交流电针仪:是一种以一般交流电源,经变压 器将电压降至25 V以下,再经电阻和电位器加以调控输出, 以获得适当的刺激强度。由于频率不可调,现在也很少使用。3. 音频振荡电针仪:是一种利用音频振荡器,在20200Hz范围内,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波

6、电针仪,虽然频率与输出 强度可调,但波形单纯,疗效较差。这种电针仪目前亦很少 应用。4. 晶体管噪音式电针仪:此种电针仪的电源为直流6 V, 噪音频率为1500020000 Hz,调制频率为330 Hz,输出 电压为050 V。E1332电针仪即属此种类型,主要适用于 针麻与镇痛治疗等。5. 声波电针仪:即声电针,是将音波发生器所产生的多种声源,如音乐、戏剧、歌曲、广播等声波输入电针仪,输 出通过导线与刺入穴位的针柄相连,从而产生一种错综复 杂、参差不齐、随机瞬变的复合声电波刺激,故不易引起人 体的适应性,从而长时间治疗时其作用不衰减。由于没有较 强的基波干扰,刺激较为舒适,患者易接受。声电流

7、比一般 脉冲波镇痛效果好。6. 脉冲式电针仪:此种电针仪近年来在国内外应用最 广。典型机种为G6805。其采用间歇振荡器为脉冲发生器, 由可变电阻改变电路的时间常数,控制脉冲频率。在振荡变 压器上绕有多组相互隔离的输出绕组,备绕组的输出经位器 分压后输出。由多谐振荡器输出方波,可获疏密波及断续波 与脉冲波型。但是这两种波形的频率是不可调的,方波产生 的起伏信号可调制其幅度,可获起伏波及锯齿波等脉冲列波 型。二、常见疾病的电针治疗(一)面瘫病(周围性面瘫)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 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 向健侧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

8、疼痛。多因正气 亏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闭阻,面部经筋失于濡 养,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本病按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选穴】面瘫恢复期:取地仓、大迎、颊车、阳白、四 白、太阳、翳风、合谷穴;面瘫后遗症期:在上穴基础上, 上唇歪取口禾髎、水沟;下唇歪取夹承浆、承浆;不能耸鼻 取迎香;不能皱眉取鱼腰、攒竹。【操作】选0.35mmX50mm不锈钢针快速刺入皮肤,平 刺或斜刺,使颊车、地仓两穴相透,余穴平刺 25mm 左右, 待有酸胀感后留针。采用电针治疗时,一组放到地仓、颊车 穴上,另一组放到阳白、四白穴上。输出强

9、度以面部有轻微 跳动为度,连续通电 20 分钟,每日一次,7 次为一个疗程。(二)项痹病(颈椎病) 项痹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 阻,以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 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 难等为主要表现。本病按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疏筋通络。【选穴】主穴:颈2颈7夹脊穴。配穴:养老、天柱、 大椎、肾俞、大肠俞、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秩边。【操作】主穴以 50mm 毫针作 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运针至针感出现传导,配穴进针得气。平补平泻 1 分钟,然 后接通电针

10、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连续波,频率 120 250 次/分钟,电流强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一般在 1 1.5mA。【特别提示】电针的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且应观察患者 治疗过程中的感觉。(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因急性损伤、督脉劳损、感受寒邪等 导致经脉闭阻,以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为 主要表现。按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治则治法】活血通络。【选穴】主穴:肾俞、大肠俞、秩边、委中穴、环跳、 承山或阿是穴。配穴:寒湿加风府、腰阳关,劳损加膈俞、 次髎,肾虚加命门、太溪,急性腰扭伤、闪挫伤可刺水沟、 后溪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

11、后,根据病情选用主穴34穴, 选择不同毫针刺相应穴位得气后,接通电疗仪,以连续波频 率为80100 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特别提示】每次施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疗效。(四)小舞蹈病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是急性风湿病的一种神经 系统表现,其临床特征为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肌 张力降低、肌力减弱、自主运动障碍和情绪改变等。本病按 照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进行诊断。【选穴】以头针技术的穴位为主,加舞蹈震颤区。配穴运动区、晕听区(见图 1)【操作】震颤为主者,仅取主穴,兼肌力增强者,加运 动区,因服用药物产生头晕等不良反应者,配晕听区。早期,

12、 单侧肢体颤动或肌力增强者,仅取对侧头皮针穴区。后期, 双侧出现症状则取双侧穴区。并依据肢体的不同病变部位, 取相应的区域,如上肢症状明显,取运动区之中2/5 区域等。 以直径 0.32mm 毫针,快速刺入,并推至所需深度,亦可接 以电针仪,电针频率240280次/分钟,连续波,强度以患 者能耐受为宜,通电 20 分钟,如在对侧肢体出现热、麻、 胀者为佳。三、禁忌症1. 心脏附近应避免使用电针,特别对患有严重心脏病 者,更应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不横跨脊髓及心脏通 电,以防损伤脊髓甚至发生脊髓休克。2. 对于精神病人的治疗,因其不能自述针感、易躁动, 应注意避免使用电针。3. 垂危病人、孕妇、过度劳累、饥饿、醉酒者。四、注意事项1. 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仪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 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2. 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故须事先告诉病 员,让其思想上有所准备,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电针刺激 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厥、弯针、 断针等异常现象。3. 在头针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如出现一侧 感觉过强,这时可以将左右输出电极对换。对换后,如果原 感觉强的变弱,而弱的变强,则由于电针器输出电流的性能 所致,如果无变化,则由于针刺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