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818096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尝与诸小儿游。,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补全原文。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信然:_诸:_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_4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_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_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

2、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 (2)颐既觉(_)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_3. 课内阅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_。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_,湖底石块_。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_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3、。1把原文补充完整。2照样子,写词语。一座座雪峰一幅幅_一道道_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这四种景物,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是_、_、_、_。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用_来比喻_,写出了_。5瀑布是怎样形成的?用“横线”标出文中的语句。6这些湖泊为什么叫做“五花海”“五彩池”?用“”在文中标出来。7九寨沟这么美,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来宣传它。_4. 阅读乐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rng rng)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ng jng)走取之,唯(wi w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

4、的正确读音。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_(3)诸儿竞走取之。译文: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未成,弃去:_(2)逢老媪方磨铁杵:_(3)太白感其意:_(4)还卒业:_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_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6.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二三月间,微风轻

5、轻地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下来。千万条柔柳_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聚拢来,形成了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1、这段话选自_(哪篇课文?)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要认真思考哦。(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_7. 阅

6、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 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A丢失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8.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

7、: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D.佣作:做雇工,劳作。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2)这是对匡衡的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的品质。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_9.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8、_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0.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面的词。弃:_ 是:_ 方:_2文中加点的“之”指代_。3翻译下面的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4由文中的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一句俗语是:_5说说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_11.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

9、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1解释词语。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2. 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10、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的人。13. 阅读理解。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孤:小时候死了父亲。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闾(l)里:乡里。文字:文章。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_。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