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资料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5MB
约151页
文档ID:428061163
最新江苏省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资料_第1页
1/151

精品文档任务书编号 : 0299132010项目编号: J9.8江 苏 省1: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一年三月任务书编号 : 0299132010项目编号: J9.8江 苏 省1: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996 年 5 月—2001年 3月编 写 单 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环境地质研究所项 目 负 责:徐玉琳报 告 编 制:徐玉琳 伍洲云 蔡则健 陶云主要参加人员:陆美兰 黄敬军 赵祥 周爱国 王文庆 单卫华王孝汉 营兆端 皇莆啊富 顾雪良 王茂亭张兵 张小平 张于 薛宁菊 陈福春 季国兴钱夏中 张舜葆 郑丽春 高梅审 查: 朱锦旗 顾阿明 余勤总 工 程 师:袁晓军所 长:顾阿明院 长:袁晓军 朱锦旗(副)报告提交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报告提交日期:2001年 3 月目 录绪 言 1第一章 自然经济地理 8第一节 自然地理 . 8第二节 经济地理 . 10第二章 地质环境背景 18第一节 地形、地貌 . 18第二节 地层 . 19第三节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 22第四节 工程地质特征 . 24第五节 水文地质特征 . 27第三章 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32第一节 水土污染 . 32第二节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资源衰减 . 41第三节 地面沉降 . 45第四节 地裂缝 . 54第五节 地面塌陷 . 59第六节 滑坡、崩塌、危岩 . 66第七节 水土流失 . 76第八节 涝渍 . 78第九节 江海岸侵蚀、淤积 . 79第十节 海平面上升 . 86第十一节 地方病 . 88第十二节 地震 . 89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十三节 矿坑突水、瓦斯爆炸 . 90第十四节 特殊不良岩土体的分布 . 91第四章 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93第一节 环境地质分区及评价原则 . 93第二节 地质灾害专项评价 . 97第三节 环境地质分区评价预测 . 108第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17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方向 . 117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118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121第一节 结论 . 121第二节 建议 . 124附图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3201江苏省环境地质图1:50 万23202江苏省地质灾害分布图1:50 万33203江苏省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1:50 万43204江苏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区预测图1:50 万53205江苏省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1:50 万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绪 言江苏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都市人口密集,国民经济建设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 人民生活水平如日中天。

然而, 随着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 亦伴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如环境逐渐恶化,灾害频繁发生,生态平衡失调,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短缺,水源污染,土地瘠化等, 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命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 直接或间接制约江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确保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协调, 防止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 原地矿部于 1996 年初下达了《江苏省 1: 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随之,江苏省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下达了“苏地环境( 1996)002 号文‘江苏省 1: 50 万环境地质图工作任务’的通知” ,责成原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编写设计,并承担全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1999 年中国地调局将该项目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要求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继续完成,任务书编号:0299132010 ;项目编号: J9.8;项目名称:《江苏省1: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项目工作年限 1996 年— 2000 年,工作范围包括江苏全域,面积 10.26 万 km 22000 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又下达了全地环监发[2000]076 文“关于下达 2000 年度 1: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任务的通知”,要求江苏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提交成果有《江苏省1: 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江苏省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和江苏省环境地质系列图件。

一、目的、任务项目目的旨在查明全省各类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作出现状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国家制定减灾、防灾,国土开发与整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保护地质环境,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经济建设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主要任务有:1、概略查明全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2、调查全省已发生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 发育规律和危害并分析形成原因;3、以产生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为基础,结合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分区,定性、半定量评价各区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强度并预测其发展趋势;4、编制 1: 50 万江苏省环境地质图系;精品文档精品文档5、提出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治理对策;6、建立环境地质信息系统二、研究程度自五十年代以来, 省地矿及有关部门先后在省域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由于工作目的与精度不同,不同地区其研究程度各异区域地质:自 1957 年以来,省地矿及有关部门先后在省域内开展了大量的地质、构造、第四纪地质等调查研究工作, 提交了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有关矿产勘查报告,编制完成江苏省域 1: 20 万基岩地质图,1: 50 万构造体系图,1: 50 万地质图以及徐淮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域)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等。

自七十年代以来,又在苏锡常地区、扬州、连云港、徐州地区开展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共完成了104 个图幅水文、工程、环境地质:1959 年以来,江苏地矿厅陆续开展了1:2 万— 1:10 万农田供水,城市供水及区域性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提交了全省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50 万水文地质图说明书, 1: 50 万长江三角洲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 50 万江苏省工程地质远景区划报告等八十年代后又开展了1: 5 万重点中心城市水、工、环综合勘察工作专门性的环境地质工作开始较晚,自1976 年至今,地矿部门在全省建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在常州建立了地面沉降监测分层标组,积累了二十多年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动态的资料 随后,又相继开展了全省1:50 万环境水文地质图系、江苏省地方病与环境地质条件的关系研究、 镇江市滑坡、 崩塌勘察以及徐州市和南京市栖霞山岩溶塌陷等调查研究工作 环保部门自八十年代初期, 逐步开始监测酸雨、 地表水体等,取得了较丰富的反映污染现状和规律的资料以上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三、工作概况(一)工作步骤为合理利用工作量,项目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设计阶段( 1996 年)该时期完成了 《江苏省 1:50 万环境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图系编制设计书》 的编写;2.资料收集、室内解译、野外调查阶段( 1997 年 1 月— 1999 年 12 月)1997 年项目组根据《江苏省 1: 50 万环境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图系编制设计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和苏地环发 [1996]044 号文关于“江苏省 1: 50 万环境地质调查设计书”的审查意见要求,将全省分为重点工作区及一般工作区(见图 1),进行野外初步调查重点工作区范围包括长江两侧地带(含苏、锡、常地区) 、徐州—连云港地带,沿海地带及两淮地区共 4.0 万 km2野外调查主要放在重点工作区,一般工作区以资料收集为主,室内遥感解译贯穿全区1998 年,在综合分析研究、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系列过渡性图件,探索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制方法和表现形式,编写环境地质调查总结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初步调查不够完善,尤其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知之甚少然而,近年来江苏矿业发展十分迅速, 出现国营、 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局面, 开山采石、取土采砂、小煤窑等随处可见,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严重,此外,苏锡常地区地裂缝严重,并越演越烈,针对这些问题,在 1999 年又开展了全省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汛期地质灾害调查,苏锡常地区地面高程 GPS 测量,并增打 3 眼地裂缝勘探孔,完成调查总面积 2.4 万 km 2,钻探进尺约 329.12m (野外调查阶段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 1)。

3.图件编制、报告编写阶段( 2000 年 1— 10 月)2000 年 1—3 月,综合分析省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环境地质问题发育分布特征,制定 1: 50 万环境地质系列图编图细则; 4 月— 6 月中旬,按编图细则编制 1: 50 万环境地质系列图, 6 月下旬— 10 月,编写《江苏省 1: 50 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4.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阶段( 2000 年 11— 2001 年 3 月)该时期严格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颁发的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建设江苏省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二)工作方法1、资料收集及分析研究全面系统的收集已有地质、 水工环地质、 地下水动态、 地表水污染以及以往各类地质灾害勘察评价等方面的资料及成果, 并收集了国土、 农业、 水利、交通等部门的规划资料对收集的各种资料及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 获取了省域内在不同环境地质条件由于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产生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信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