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797333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史记看中国的游侠文化毕业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看中国的游侠文化目录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2前言31史记中游侠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41.1言必信, 行必果的信义41.2重诺守信肯将生命相酬的为人至诚51.3功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的操守51.4排忧解难, 轻财好施的热忱61.5游侠文化的其他精神内涵62 史记中游侠文化的影响与地位72.1为后世侠文化奠定了基础72.1.1为“义”精神的丰富发展奠定基础72.1.2对重诺守信精神的发展82.2民间和士阶层道义精神的融合82.2.1使传统道义精神丰富化82.2.2将民间道义精神上升了一个层次93游侠文化的现实意义103.1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103.2对领导者、当权者有着重要启示113.3对

2、个人自由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2结语12参考文献13 摘要:史记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中的游侠列传在游侠文化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游侠列传基本确立了“侠”的重诺守信、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的基本精神内涵,为后世侠文化的发展变化奠定了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游侠文化的道义精神与士阶层的道义精神融合,将民间道义精神上升了一个层次。对其精神实质的再次阐释和弘扬,于如今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等现实问题的解决而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当权者、领导者的决策和对个人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史记;游侠精神;影响 ;现实意义 Abstract: Records of t

3、he Grand Historian in the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in the position it is self-evident, wherein the Ranger in biographies of Errantry Culture has a crucial position. The Ranger biographies basically established the man of the re-Connaught and trustworthy, justice,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

4、f helpfulnes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chivalrous culture development laid the foundation, produced main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Errantry Culture moral spirit and moral spirit of bachelor stratum fusion, folk moral spirit rise one level. On the spiritual essence of interpretation and carry forwa

5、rd again, now lack of morality, human indifference,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has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authorities, the leaders decision-making and on the individuals own development is having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ch

6、ivalric spirit; effec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前言 鲁迅先生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见,史记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史记作为历史著作中的一部鸿篇巨制,其中的游侠列传有着不可小看的地位。它首次为“游侠”列传,确立了“侠文化”的主要精神,建立了“侠文化”的道德评价体系。那么,什么是游侠?在历史长河中,对其定义有褒有贬,但主要以褒为主。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认为“古代称豪爽好交游、轻生重义、勇于排难解纷的人善传游侠”。1班固论及卿相之侠产生的原因时说:“周室既微,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桓文之后,大夫世权,陪臣执命。陵夷至于战

7、国,合纵连横,力政争强。由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 皆藉王公之势, 竞为游侠。”2 而荀悦称游侠“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废弛”。3 可见,游侠是产生于乱世。战乱年代,有权势有地位之人,招揽各类人才为自己效命,武艺高强、贵信尚义、轻生死重豪气的人便成为很好的选择。如此,便刺激了游侠的出现。这是游侠产生的外在社会背景。同时,在乱世,有不少人希望出人投地,建功立业,以各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身居社会下层, 既无路晋身, 又不甘身名寂寞, 便藉武技之长而为游侠。在最初的有关游侠的史书中,司马迁的史记对其评价较高,影响最大。然而,司

8、马迁将刺客与之区别,另立刺客列传,笔者认为刺客亦可归入游侠之列,所以,在此,并未如史记般将游侠和刺客区分开来。而以史记游侠列传为基本,同时结合史记刺客列传阐述游侠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并探讨史记中游侠文化对后世游侠文化的影响。1史记中游侠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 在阶级社会,统治者的意志才是主流,因此,对于游侠的精神内涵,各家意见不一,有褒有贬。先秦韩非子有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4 认为文人总是用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总是用暴力触犯法律,对侠客非常不满,可见,韩非眼中的侠包含武力和破坏秩序两个方面。汉代历史学家荀悦在汉纪中指出“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5 从这我们可知,

9、荀悦不满游侠的作为,认为他们不遵守等级制度,同时,游侠交友广泛常常获得不可估量的能力,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班固指责游侠“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以不容于诛矣6”。 然而,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却对游侠持肯定态度,认为“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本文所引史记原文均来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8年具体说来,史记中游侠文化的主要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1言必信, 行必果的信义何为“信义”?说文解字讲:“人言为信”。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

10、)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而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因此,我们可知在儒家文化中,“信义”即诚信和道义。 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所写到的“今游侠,虽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讲的就是这种言必信, 行必果的做人信义。如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云“季布者,楚人也,为任侠有名”,秦朝末年,政治黑暗,百姓生活痛苦,季布立志成为“除恶济贫”之人,为了躲避差役,季布沿着长江流浪,他沿途帮助穷苦人民,凡是他答应过的事情他一定做到,在长江中游一带很有声名。老百姓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11、季布一诺。”又如聂政受到严遂的厚待,严遂托聂政杀死侠累为自己报仇,聂政说母亲还在,我不能帮您,等母亲过世,我一定帮您报仇。等到其母过世,聂政就杀死侠累。由此可见,当时之游侠视诚信之重,百金易不得。1.2重诺守信肯将生命相酬的为人至诚 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写到“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意思是说凡是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去解救他人的危急。汉武帝下令逮捕郭解,郭解逃跑,身至临晋,郭解请求素不相识的籍少公放他出关,少公诺。而后,“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为绝解踪迹,遂“自杀,口绝”。朱亥为信陵君食客,曾帮信陵君夺取兵权,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后信陵君派遣朱亥出使秦

12、国,秦王不让朱亥返回,要求他为秦国效力,高官厚碌,应有尽有,朱亥不同意。最后,朱亥见回去无望,就用头撞柱子,柱断而不死,于是用手扼喉,喉断而死。 这就是为兑现自己诺言而不惜舍命的贵信尚义的高尚品质。1.3功而不矜其能, 羞伐其德的操守 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对这种品质的阐述是“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意思是说游侠帮助别人,等到濒临死亡的人得到新生,仗势害人的人得到惩罚,他们却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吹嘘自己的德行。郭解就是这样的人,郭解调停洛阳两个仇人的恩怨,而后,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呼!”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

13、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郭解之做法,以现在通俗之说法,即“做好事不留名”,亦可说他是当时的“雷锋”。而秦国为了称帝,围困邯郸城,鲁仲连“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说服辛垣衍后,秦将为之震惊,后撤50里。之后,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欲封赏鲁仲连,又赠鲁仲连千金,鲁仲连坚持不受。最后,弃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的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这也是淡泊名利,不炫耀自己功绩的美好品质。1.4排忧解难, 轻财好施的热忱在游侠列传中写到“且缓急,人之所时

14、有也”,而后司马迁认为游侠就是“缓人急”的这一类人。同时,司马迁认为,相对于“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启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的学者,那些“设取予然诺,千里涌义,为死不顾世”的布衣之侠更加能够被称为英雄好汉,即“人之所谓贤豪间者”。一些典型人物很能说明这点,如朱家,“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 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轲牛”。原涉热心帮助他人,使得家财不丰,甚至造成“衣服车马才具,妻子内困”的局面,落到没钱修萁先祖坟墓的窘境。剧孟乐善好施,赈穷济困,“及剧孟死,家无馀十金之财”,甚至于,在当时有“得剧孟若得一敌国”的说法。“若得一敌国

15、”的说法或许有夸大之处,但空穴来风,可见,剧孟的这种排忧解难, 轻财好施的做人热忱影响了许多人,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戴。1.5游侠文化的其他精神内涵 除了上面所谈到的精神品质外,游侠还有另外一些品质,如: 游侠讲孝义,聂政的母亲还健在时,严仲子请聂政为自己报仇, 聂政谢绝说:“老母在, 政身未敢以许人。”因此,聂政在母亲去世之后才帮严仲子报仇。游侠坚持人格尊严,朱亥对信陵君的礼遇淡然待之,不屈己,亦不爱财,对秦王的诱惑毫不动心,喉断而死,保持了独立的人格。 游侠知恩图报, 为知己者死。豫让受智伯知遇之恩,当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逃至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然后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赤桥伏击。最后,虽杀不了赵襄子,然“持襄子之衣,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史记刺客列传)这是典型的为报知遇之恩而杀身成仁的故事。2 史记中游侠文化的影响与地位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和汉书有游侠传,从后汉书到明史都无游侠列传,这可看出自东汉以后,游侠已经没落,不再受史家所重视8。这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