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789759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人数_人,其中男生_人,女生_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了解,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几个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极个别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2.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法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3、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学期教学目标和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_元_10角,1角_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5、。三、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2.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5.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

6、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6.常到教室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2022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一、班级情况分析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_)和(_)的数学教学工作。一(_)班共有_人,女生_人,男生_人,一(_)班是_人,女生人,男生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

7、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三、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00以内数的认识

8、,认识人民币,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00以内数的认识,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

9、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00以内数,会读写00以内数。掌握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熟练计算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元_0角,角_0分,爱护人民币。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

10、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重难点、认识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六、教学措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

11、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七、_%后进生进步措施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

12、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八、课时安排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二、0以内的退位减法(3课时)例3课时例4课时例3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单元练习课时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四、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数数数的组成课时读数写数课时练习课时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课时练习课时摆一摆想一想课时单元练习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认识人民币课时简单的计算课时六、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整理与复习课时七、找规律(3课时)八、总复习(8课时)。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